首页 > 分享 > 一种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的复合生物药剂的制作方法

一种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的复合生物药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到花生病害的防治,具体地,涉及到一种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的复合生物药剂。

背景技术

花生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消费和出口国。花生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广大农民有较高的种植热情。

但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及逐年连作,其病害也逐年加重,已成为制约花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花生叶部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焦斑病等,统称为花生叶斑病。其中花生网斑病和黑斑病是花生生长后期严重发生的2种叶部病害,导致植株大量落叶、荚果发育受阻,二者均可导致花生减产10%~20%,严重时达30%以上。

花生叶部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叶柄、托叶、茎秆也会发病。花生叶部病害发病规律是病菌以菌丝体或分孢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与再侵接种体,借风雨传播,在花生生长中后期、田间湿度大的地块和连作地发病严重。

在病害控制过程中,现阶段主要用多菌灵进行防治,长期使用,使花生产生了抗药性,不利于花生种植产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找一种新型、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当务之急。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利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生物防治是控制植物病害的一种新途径。现有研究表明采用生物农药可以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从而保证花生正常生长。然而目前使用的、针对花生叶部病害的生物农药功能单一,有些生物农药效果不显著或者需要使用较高浓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防治花生叶部病害效果的、更为绿色环保的复合生物制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的复合生物药剂,其特征是,各组分及重量份配比为: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40~50份,1%壳聚糖溶液50~60份,两组分之和为100。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复合生物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用水将复合生物药剂按体积比稀释500~1000倍;

(2)将稀释后的药液在花生的叶面喷洒,叶片正反面喷雾至药液滴下,每隔7~10天喷洒一次,喷洒次数为2~3次,每次喷洒所用复合药剂的用量为100~150ml/亩。

本发明复合生物药剂还可以用于防治花生锈病、青枯病。因此,本发明还提供复合生物药剂在制备防治花生锈病、青枯病的药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复合生物药剂还可以用于防治人参锈腐病、辣椒疫病、苹果轮纹病、葡萄霜霉病等。因此,本发明还提供复合生物药剂在制备防治人参锈腐病、辣椒疫病、苹果轮纹病、葡萄霜霉病的药剂中的应用。

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为市售成品,1%壳聚糖溶液为本领域农业用壳聚糖溶液,一般用1%-2%乙酸配成壳聚糖浓度为1%的溶液即可。

丁子香酚是从中草药丁香等植物中提取杀菌剂成分配伍而成,是一种低毒植物源杀菌剂。丁子香酚对人参锈腐病、辣椒疫病、苹果轮纹病、葡萄霜霉病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现有研究表明作为植物源农药的丁子香酚对三种花生叶斑病菌(褐斑病菌、黑斑病菌、网斑病菌)表现出良好的室内抑制作用。

壳聚糖为甲壳素脱乙酰化的产物,能通过激活植物抗性基因表达起到防虫害作用,提高植物自身的抵抗力,在解决化学农药不足方面有重大意义。壳聚糖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提高作物抗菌活性及抵御病虫害能力。壳聚糖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发芽和生长有阻碍作用,并对病原菌感染的防护机能有诱导作用。这是由于植物都含有甲壳质酶和壳聚糖酶,一旦植物的壳聚糖酶接触到来自外界的壳聚糖时,会激发植物的壳聚糖酶活性,同时使植物产生防御病虫害的能力,阻止病原菌及病虫害侵入植物组织内,增强植物防御病虫害的能力。

同时,壳聚糖还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功能,是新兴生物农药的重要内容及研发热点。现有研究表明使用一定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喷洒花生幼苗可以提高花生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保护酶的活性。还有研究表明,壳聚糖可使花生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脂肪酶活性、ga3和ia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壳聚糖处理可显著提高花生幼苗叶片细胞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花生幼苗的抗旱能力。

本发明将上述组分复配使用,发现复配后的药剂既可以显著提高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又能够改善花生品质。

具体地,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复合生物药剂防效高。

现有研究表明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最高可达43%。本发明通过将壳聚糖与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复配后,显著提高了防效,大田试验表明,防效可提高至74.9%。说明两种成分复合后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且效果显著。

而且田间调查时还发现,喷施本发明复合生物药剂的处理田内,花生锈病和青枯病的发病率较对照田内低。说明本发明复合生物药剂也具有防治花生锈病和青枯病的作用。

2、安全环保、不会产生抗药性。

本发明采用的是生物源农药丁子香酚及壳聚糖,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优点。因此,与现有大规模使用的化学药剂相比,更安全、更环保、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而且本发明丁子香酚的用量也比常规推荐用量低的情况下,也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更加安全环保。

3、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花生品质。

大田试验表明,使用本发明复合生物药剂的试验田的花生产量更高,品质更好。具体表现在产量较对照组提升了14%,且花生蛋白质含量和油酸、亚油酸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升了约17%和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田间试验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的复合生物药剂,由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45份和1%壳聚糖溶液55份复配而成。

实施例2.一种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的复合生物药剂,由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40份和1%壳聚糖溶液60份复配而成。

实施例3.一种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的复合生物药剂,由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50份和1%壳聚糖溶液50份复配而成。

试验例、本发明复合生物药剂对花生叶斑病的大田防治效果研究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块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田,土质为中壤土,地势平坦,涂层深厚,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甘薯。供试品种为花育33,为优质大花生品种。

1.2试验处理与设计

试验共设四个处理:处理1为本发明药剂a组(实施例2配方)、用量130ml/亩,稀释1000倍喷施。处理2为本发明药剂b组(实施例3配方),用量130ml/亩,稀释1000倍喷施。处理3为500g/l多菌灵sc组,125g/亩,稀释800倍使用。处理4为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组,用量100ml/亩,稀释至1000倍使用。另设空白对照组。各组处理试验小区面积约66m2。各处理和对照间设保护行。2017年5月15日起垄播种,单粒播种,垄上双行,垄距85厘米,株距12厘米,地膜覆盖。

田间管理:试验地除对应处理措施外,其耕作措施、种植方式、肥料运筹、播期、密度均一致。确保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底肥:硫酸钾型包膜控释肥600kg·hm-2(养分含量:n,p,k=22,8,12);磷酸二胺300kg·hm-2。2/3基施,1/3包施。种子处理:精选种子,播种前每hm2用60%高巧悬乳包衣剂450ml,2.5%适乐时300ml拌种。

喷药时间和次数:第一次用药在病害初期病情指数在5%-15%时喷洒,对叶片正反面喷雾至药液滴下,每隔7-10天喷药1次,共喷药3次。

1.3调查内容和方法

各处理组定期考察花生叶部病害发生情况,调查方法是:每个试验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20株,共计调查100株。分别在发病初期、三次喷药后各调查一次。

病情级别依据国际半干旱所花生叶斑病九级分级标准分级。以株为单位调查(1级:无症状;2级:下部叶片有许多病斑,没有落叶;3级:下部叶片有许多病斑,落叶明显,中部叶片有少量病斑;4级:中下部叶片都有病斑,下部叶片较重;5级:中下部叶片全部发病,下部落叶达50%;6级:中下部叶片发病重,中部和下部叶片都有落叶,上部叶片有病斑;7级:中部和下部叶片病斑严重,上部叶片有病斑,中部和下部叶片落叶严重;8级:中、下部叶片全部脱落,上部叶片病斑严重,也有落叶;9级:几乎全部落叶,仅剩上部少量带有病斑的叶片)。

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的计算公式为:

产量测定:每个试验区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取样2m2,单收、单晒、称取荚果重量,折算出亩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的病指和防效对比

发病初期调查花生叶斑病病情指数,第一次喷药时花生叶斑病病情指数为10%左右,具体喷药时间是7月16日、7月26日、8月5日。施药前观察叶斑病发生情况,每次施药后7天调查防效。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各处理组花生叶斑病病情指数和防效

由以上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用本发明复合生物药剂的处理1和处理2组的叶斑病病情指数对比对照显著降低,喷施三次后,防治效果分别为73.7%和74.9%。防效显著高于处理3的多菌灵组。与处理4的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组相比,防效提升显著,说明本发明将壳聚糖与0.3%丁子香酚复配其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

而且,田间调查时还发现,处理1、2组花生田内花生锈病和青枯病的发病率也比对照低。说明本发明复合生物药剂对锈病和青枯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具体的病指和防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2.2不同处理的产量和品质对比

各处理组收获后统计产量及品质相关数据,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各处理组花生产量和品质对比

由表2的数据可见,使用本发明复合生物药剂的处理1、2组,无论是花生产量还是花生品质都较对照有显著提高。虽然处理3、4组产量较对照也有所提高,但处理3、4组的花生品质指标与对照相比基本上没有提高。处理1、2组的花生品质更高,其油酸亚油酸含量、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本发明不仅可以有效防治花生叶斑病,提高其产量,还可以提高花生品质。具体的作用机理等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的复合生物药剂,由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40~50份,1%壳聚糖溶液50~60份配比而成。使用方法:用水将复合生物药剂按体积比稀释500~1000倍;叶面喷洒,叶片正反面喷雾至药液滴下,每隔7~10天喷洒一次,喷洒次数为2~3次,每次喷洒所用复合药剂的用量为100~150ml/亩。本发明复合生物药剂具有防效高、安全环保、不会产生抗药性的优点。而且还可以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花生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赵善仓;梁京芸;苑学霞;范丽霞;董燕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06.11
技术公布日:2018.11.23

相关知识

一种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的复合生物药剂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花生种植的复合农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一种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
防治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种子处理药剂的筛选
花生主要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细菌性病害的特点和防治药剂简介
4 种花生叶病害的发生规律、图片及防治攻略
防治细菌性病害仍缺专业药剂

网址: 一种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的复合生物药剂的制作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651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千万美元级!两家合成生物初创完成
下一篇: 网络中国节·中秋丨月圆花俏,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