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香、斗茶、插花、挂画、流传千古,四大雅士
品香、斗茶、插花、挂画、流传千古,四大雅士
檀香山四十五品牌授权店
<h3>香道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香道在中国的历史看,汉代之前用香是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用香的风气更盛,特别是东西文明的融合,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 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 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 “四般闲事”。<br></h3> <h3> “焚香、品茗、挂画、插花,四般闲事”,是宋人笔下文人的精致生活。 “品茗”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首先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宋朝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那时的文人雅士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追求,且着力从精神层面励励倡导与提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在那个时代完美承袭了前朝精髓,更显博大雄浑。 四般闲事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相聚品香、斗茶,观花、赏画。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 </h3> <h3>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 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蔡襄《茶录》,黄儒《品茶要录》可见宋朝茶道之盛。 茶道与香道,他们的诞生于不同的时期,但是他们不期然的相遇却是自然且必然的一件事。都是在静坐中品味的美学,都是陶冶身心的雅事。 忙中偷闲之时,在一炉好香与一壶好茶营造的芳香世界中,当代人可充分感受到鼻孔的顺畅、咽喉的甘甜、身体的舒适、心灵的清净,体验香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h3> <h3> 焚香,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熏香还可以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 香,伴随着中国数千年文明, 她缘起于祭祀, 随着人们对香料认知的提升, 后作为药用,香身,辟邪等, 经丝绸之路后,香料品种日益增多。 香成为历代名流雅士,皇室贵族的 颐养身心,修生养性之佳品。 经唐文化熏陶成为贵族之用与薰物; 在日本室町至江户期, 由鉴真和尚将香的文化及香之功效带到日本。 “闻香”、“组香”之道确立,所谓“香道”。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兴衰,鼎盛于中国的香文化, 随着清朝的没落而衰败。 直至今日国富民强, 香文化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再次担任起,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 深度滋养宁静人们心灵的重责。 </h3> <h3> 插花 中华花艺,生活美学艺术。 除了重视与节气四时呼应, 更重视花木的寓意, 在插花的过程中,我们学会取,舍。 将天地之大景移至花盆中塑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 插花的意义更多是接近自然 以及发现生活之美的两层意义。 从到市场或大自然选择花材、 挑选适合的瓶器、设计花艺到动手执行, 完成了发现、鉴赏与创造的艺术过程。 </h3> <h3> 挂画 焚香重嗅觉之美, 品茶重味觉之美, 插花重触觉之美, 而挂画则重视觉之美, 是四艺合一展现 宋代文人雅士风雅、韵味的生活美学。 ‘挂画’最早挂于茶会座位旁, 内容是关于茶的知识,演变至宋代, 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 当时文人雅士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 作为平时家居鉴赏或雅集活动共赏的重要活动。 </h3> 相关知识
文人四艺丨焚香 · 点茶 · 挂画 · 插花
茶道、花道、香道 | 贴近灵魂的美学之道
静如茶事初级中式插花班︱盘花之美
中国插花有多少年历史?简述中国花艺设计发展史?
根之情国学推广中心——茶香雅集沙龙会公益课圆满成功!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 新年如何体验“宋代四艺”
茶道陈设&茶席插花
迎新年童乐会——游于艺 琴、书、画、香、花、茶心体验活动
热播剧《梦华录》里的宋朝文艺生活,你了解多少?
斗茶大赛—茶王的判定标准
网址: 品香、斗茶、插花、挂画、流传千古,四大雅士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74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