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斯霞是中国基础教育界永恒的丰碑。作为斯霞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童心母爱”教育思想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依然散发着教育之美。围绕“童心母爱”教育思想,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先后成功申报了“十二五”国家一般课题和“十三五”教育部重点课题。
斯霞老师在南师大附小任教期间,创造了“童心母爱”这一美丽的思想花朵,成为传承南师大附小“爱的教育”的旗手。
“童心母爱”教育思想凝结了斯霞老师70多年教育实践智慧的结晶,也是南师大附小“爱的教育”办学理念的鲜明表达。
研究斯霞、传承斯霞、发展斯霞,是南师大附小承担的使命。2016年,南师大附小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斯霞“童心母爱”育人模式及其推广样式的实践建构。
01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南师大附小在扎实有效的行动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分岗位、分职龄、分学科、分层次,创设了网络化的教师成长微团队。“未来一班”和“未来二班”,是以班组学习的方式帮助年轻教师提升学科能力;“师徒结对共进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项目研究组”通过项目研究、专题论坛等形式开展项目研究活动;“悦读者联盟”通过阅读,丰富教师对教育思想的认识,并将理论联系实践,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袁媛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以“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和职业使命感”为目标愿景,建构以“教育理念——师德修养——实践素养”为核心的教师培育模式,培育教师的童心、发展教师的爱心,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教师成长为有爱心、有水平、有个性的斯霞式的大教师。
02
德育模式
南师大附小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秉承儿童纯真的本性,从爱的哲学、爱的校园、爱的课堂等多维研究与实践,为学生的情感发育及增强奠定难以磨灭的童年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
赵敏
南师大附小德育模式以儿童为中心,立足校本,以“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为核心主张,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以关注儿童心灵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做走向心灵的德育。
03
课程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谢丽
课程模式以“缤纷童年,大爱人生”为课程理念,以“构建儿童‘一生’的课程”为课程主张,创生具有学校特色的“原色课程”,形成“底色课程、彩色课程和亮色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底色课程,分学科课程和跨域课程两类,为儿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彩色课程呈现出每一个儿童童年生活的缤纷多彩,由近百门的四类俱乐部选修课程及排进课表的体育阳光课程、方法课程和阅读课程构成;亮色课程,统整为“童真、童趣、童创”三类课程。拿童创课程中的“STEAM课程”来说,学校以多学科融合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开发了“小人国微电影”、“博物馆之夜”、“降落伞的奥秘”等开放性主题课程,启发学生学会制作与创造。
04
教学模式
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童心母爱”的教学新范式,注重发展儿童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主评价等能力,每节课至少有一次当小老师的机会,有一个思维开放的问题,有一次学生的自主活动,有一次学生的自主提问或质疑,培育会倾听、善思考、爱交流、能合作的儿童。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助理
王菊
教学模式以“源于童心、行于爱心、臻于生长”为基本理念,从理解儿童出发,用爱的方式支持学习,逐步提升儿童学力。重点研究“小研究学习”、“小伙伴学习”、“小游戏学习”三种学习方式。
05
评价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课程发展中心
主任 宋尚琴
经过12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如何检验改革成果,如何用今天的教育培养适应未来甚至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学生?附小人聚焦学生综合素质的测查与评估,有了新思路、新实践。
南师大附小打破纸笔测验方式,开展了“乐评嘉年华”活动。活动主题融合学校文化理念、学生成长特点和学科能力素养进行多方面的考量。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刘淑洁
我们一年级上学期乐评嘉年华主题是“种子的旅行”,孩子们化身植物种子,教师化身为种子妈妈,在营造的春夏秋冬的情境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口头交流、全面观察的方式较为全面和综合地考察了学生的语言、数理逻辑、艺术表达、身体运动、自然探索等多方面智能以及情感态度。
06
活
动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了童心母爱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有机联结,努力为学生创造富有意义和童趣的校园生活。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让孩子们体验成长,获得终身难忘的记忆;“童心大剧场”以真、善、美的爱的文化场景,让孩子回到童真的世界,浸润、涵育儿童核心价值观;职业体验“访学营”项目,学生参与一整天实境体验,通过模仿感兴趣的职业活动,进行浸润式实境体验。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助理
郭静
活动模式以“把心融入童真的梦想,用爱激起生命的灵动”为核心主张,给孩子提供个性化的选择机会,深入挖掘以“访学营”为表现形式的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以校本俱乐部课程核心为社团活动、以儿童节为载体的特定德育活动,形成三位一体的活动体系。
“童心母爱”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推广,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使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实现了教师知识观、学生观、课程观的逐步转变,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使广大教师的实践智慧得到进一步提升;深化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品位,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增强了学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余颖
“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孕育、生发与生长,离不开南师大附小“爱”的环境的孕育,也离不开附小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展。我们相信,斯霞“童心母爱”育人模式的研究将推动“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研究更加深入立体,并使之在教育界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ID:JSBCeducation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从“名校+新校”到“新校=名校”
名校毕业=高薪资?《华尔街日报》告诉你事实真相!
德润园小学开展“智慧教育之家长进课堂花艺润童心”活动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中国花艺教育
中国花艺教育的现状
“品质教育 学在南宁”大家谈(七)
教育科学学院|“童心筑梦·妙笔生花”儿童文学征文比赛圆满结束
教师节送老师什么花好?
济南新天地鲜花港“出圈”
【教师节送老师什么花好】教师节送花攻略
网址: 教育新天地 | 百年名校告诉你:童心+母爱=好老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1407.html
上一篇: 大通县花儿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工 |
下一篇: 文旅融合彰显蓬安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