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doc

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doc

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doc

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麦引千里,豆引百里”。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除与自身遗传特性有关外,还和当地气候、土壤、栽培条件、耕作制度关系密切。因此,选择适合当地的大豆当家品种至关重要。我县宜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强的中早熟高产优质品种,例如中豆20、中豆26等。 二、精细施肥与播种 播前施土杂肥15.0~22.5t/hm2。一般播时施二铵225 kg/hm2、钾肥150kg/hm2作基肥。种子精选时需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和杂质,使种子达到大豆一级良种的指标,即:纯度高于98%、净度高于97%、发芽率高于90%、含水量为13%。用微量元素作种肥,大豆注重钼肥和锌肥的施用,可用钼酸铵5g,硫酸锌15~20g对水200g拌种5kg,还可再加200g根瘤菌剂拌种。拌种后的豆种要严防日晒,并要在24h内播种,以防菌种失去活性。我地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播90 kg/hm2左右。大面积生产上推广机械条播,不仅效率高,进度快,有利于抢时抢墒,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利于苗全、苗壮、苗齐、苗匀,播深以5cm左右为宜。一般采用宽窄行条播,宽行60cm,窄行20cm,株距12~14cm,留苗18.0~22.5万株/hm2。 三、加强田间管理 1、破除板结。大豆播种后如遇暴雨,表土已形成板结层,会使子叶出土困难,轻者缺苗断垄,重者要毁掉重种,若能及时破除板结,大豆仍有望正常出苗。破除板结的时间要在雨后表土泛白时进行,太干太湿效果都不好。方法:一是人工锄,二是用耙破除。 2、查苗补种,间苗定苗。大豆出苗后,应逐行查苗。断垄25cm以内的,可在断垄两端留双株;断垄25cm以上者,应补苗或补种。补苗越早越好,最好将子叶展开、对生单叶尚未展开的芽苗进行带土移栽。移栽应于下午4时后进行,移栽后及时浇水。补种也应及早进行,可浸种催芽后补种。在全苗的基础上,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和根系、根瘤发育,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合理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间定苗时拔去弱苗、病苗、小苗、密集成堆的苗和杂株,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中耕除草。中耕不仅能消除杂草,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能保墒防旱,增产效果显著。一般中耕2~3次,间苗后进行第1次,苗高15~17cm进行第2次,开花前进行第3次。深度以第1次浅、第2次深、第3次再浅为原则。除草还可以用化学除草剂:①播后芽前除草剂。可使用乙草胺,使用时严格掌握药量和用水量,土壤墒情好可适当减少水量;如墒情较差,比较干旱,一定要加大水量,但药量不需增加,一般用水600~900kg/hm2。②苗后除草剂。15%的稳杀得750~900mL/hm2除单子叶杂草,25%苯达松水剂4 500mL/hm2除双子叶杂草,防除菟丝子及单子叶杂草可使用48%的地乐胺乳油3 375~3 750mL/hm2对水450~750kg喷雾。 4、肥水调控。大豆开花结荚期酌情追施尿素75kg/hm2,同时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及微量元素钼、锌、硼等,可起到明显的增产效果。大豆开花鼓豆期遇旱浇水,雨多时注意防水排水。苗期如雨水较多,开花前用20%的多效唑450~600mL/hm2对水600kg,适当化控防徒长。 5、预防大豆落花落荚。落花落荚是大豆生产中的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大豆花荚脱落的主要原因:生长发育失调;土壤养分供应不足;植株群体光照恶化;病虫危害;暴风雨袭击等。主要预防措施:①培育和选用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率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的高产良种。②细致整地,提高播种质量,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长健壮,植株积累充足的养分,以供应花荚发育的需要,减少脱落。③合理密植,并搞好植株株行配置,保证在较理想的群体状态下,使个体发育健壮,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矛盾。④科学合理施肥,保证有充足的养分供应,促使苗壮,增强叶片光合能力,多积累光合产物,满足花荚的营养需要,减少脱落。⑤依据大豆生育特点,花荚期旱时要灌水,涝时要及时排水。⑥加强病虫害的防治。⑦大豆的生育前期若出现营养生长过旺,喷施生长调节剂,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的状况,从而减少脱落。 四、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是苗期立枯病和后期霜霉病。其他病害呈点片发生,危害不重。立枯病是土传病害,低洼积水易发生。它主要危害幼苗基部,造成基部茎杆溢缩、折倒死亡。立枯病防治首选大豆包衣剂,内含广谱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杀虫剂等,这样可以兼治其他病害和虫害,培育壮苗。也可以药剂拌种:用占种重0.3%的多菌灵+福美双(1∶1)拌种,同时苗期应排渍、降湿、平整土地。霜霉病全生育期均可感染,主要为害叶片和种子。本地区在初花期开始感染,中温、高湿的条件下迅速扩散,严重时叶片干枯早落,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减产。豆荚也可感染,籽粒表面附有霉层,影响饱满度

相关知识

超高产大豆品种花荚形成及其时空分布
日光温室丝瓜高密度超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大豆栽培技术
玉米超高产种植模式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向日葵与大豆间作栽培技术
向日葵与大豆间作栽培技术探析
华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潜力品种推荐
油用牡丹—大豆间套作栽培技术
室内观叶植物栽培技术.doc

网址: 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1440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2021年北京昌平八年级中考一模
下一篇: 香蕉花叶心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