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种植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穗和雌花。一旦发生,整株植物通常不能收获。因此,疾病的发病率等于疾病的损失率。那么,如何防控呢?相信很多农民都有这样的烦恼。我们整理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让我们一起学习。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黑米·哑玉米,广泛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西北等地。自1919年东北首次报道该病以来,传播迅速,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过去,该病在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为严重。发病率一般为2% ~ 8%,个别地块为60% ~ 70%,损失惨重。20世纪80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玉米丝黑穗病危害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害是雄花畸形,雄花基部膨大,里面有一袋黑粉,不能形成雄穗。女耳受损耳短,基厚。除苞片叶外,整个果穗都是一袋袋黑粉和散落的花丝,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1.玉米丝黑穗病的幼苗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苗期侵入的全身性传染病。总的来说,它在耳朵阶段表现出典型的症状,主要危害女性耳朵和男性耳朵。受到严重损害的植物在幼苗阶段会表现出各种症状。幼苗分蘖数呈簇状增加,植株明显矮化,节间变短,叶片深绿色且直。农民说症状是:“短而密的叶子,底部厚,顶部薄,叶子暗,颜色绿,弯曲。有些品种叶片上有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纹,有些幼苗的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像鞭子一样弯曲。
2.玉米丝黑穗病成虫期的症状。
玉米成穗期病穗上的症状可分为黑穗和畸形穗两种类型。
黑穗·丝黑穗病。除苞片叶外,整个穗成黑色粉袋,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故称丝黑穗病。患耳短,基部厚,顶部尖,近球形,不产生花丝。
(2)异常穗,因为雄穗变形导致雄蕊未形成,其颖片因细菌刺激而多叶;雌性小穗也可能过度生长成一个长管状穗,就像刺猬的头。穗基部略粗,顶部略细,中心疏松,长短不一,整个穗从穗基部开始就是畸形的。
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播途径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孢子堆黑粉,主要以冬孢子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其他的混在粪肥中或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土壤载体是初次感染的主要来源,而种子载体是远距离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冬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 ~ 3年。冬孢子在玉米雌穗吐丝期开始成熟,大量落入土壤中,部分落入种子中(特别是收获期)。播种后,胚芽一般在种子萌发或幼苗刚出土时侵染,部分在2-3叶期侵染(据报道侵染终期为7-8叶期)。冬孢子萌发产生分离的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侵染丝从胚芽或胚根侵入,迅速向茎膨大,沿生长点生长。当花芽开始分化时,菌丝进入花器官原基,侵入雌雄穗,破坏雌雄花。由于玉米的生长锥生长较快,菌丝扩展较慢,未能进入植株茎的生长点,这就造成了部分病株只发生在雌穗,雄穗无病的现象。
病菌在土壤·粪便或种子中越冬,次年成为传染源。种子载体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生活2 ~ 3年。幼苗入侵是一种全身性传染病。当玉米播种后萌发时,越冬厚垣孢子也开始萌发,可在玉米白尖期至第4叶期侵入,到达生长点。随着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它们进入花芽和穗部,形成大量黑粉,成为丝滑的黑穗,并产生大量越冬孢子。玉米连作时间长,玉米早播现象比较严重。高冷地块容易发病。沙地发病率较轻。含水量好的旱地发病轻;土壤水分不良发生率严重。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条件
1.大量种植感病品种是导致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因素之一。此外,病原菌新的生理小种可能出现,导致原抗性品种失去抗性。
2.长期连作导致土壤细菌含量迅速增加。报道称,如果用患病植物的比率来反映细菌的数量,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每年可以增加10倍左右。
3.使用未加工的肥料。据试验,施用猪粪的田间发病率为0.1%,而沟施细菌牛粪的田间发病率高达17.4% ~ 23%,施牛粪的田间发病率为10.6% ~ 11.1%。
4.如果种子没有被细菌感染,并且患病植物的残留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土壤中的细菌就会增加,从而导致疾病的严重发生。
5.玉米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度和湿度与病害密切相关。土壤温度在15 ~ 30范围内有利于病菌的入侵,25是适宜的温度。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细菌的入侵,发病率为20%湿度。此外,海拔越高,播种越深,种子生活力越弱,病害越严重。侵染温度界限为15 ~ 35,适宜侵染温度为20 ~ 30,以25为宜。土壤含水量低于12%或高于29%均不利于其发生。
相关知识
要妥善处理玉米丝黑穗病病株——病株里也有厚垣孢子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学术科研 Molecular Plant|徐明良教授团队揭示ZmWAK蛋白激酶调控玉米丝黑穗病抗性的分子机制
玉米主要病害防治
玉米病虫害防治用药
玉米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玉米抗病育种
【玉米】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真菌病害怎么治
高产玉米品种
戊唑醇适用哪些作物,戊唑醇防治哪些病害,使用方法是什么?
网址: 玉米丝黑穗病有哪些危害 如何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20462.html
上一篇: 如何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 微语 |
下一篇: 玉米栽培时怎么防治丝黑穗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