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首席论坛】花建 田野 | 元宇宙时代城市文化产业的新跨越

【首席论坛】花建 田野 | 元宇宙时代城市文化产业的新跨越

专家简介

花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国际文化贸易等研究和决策服务,承担世界银行、部委省市等重点项目20多项,完成横店、桂林、佛山、顺德等20多项区域文化发展规划等,出版《文化软实力——全球化背景下的强国之道》等10多部研究专著,荣获“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文化部文化产业优秀课题一等奖”、“上海市第四、第五、第十、第十一届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

田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00 引言

元宇宙作为一个大规模、可互动操作的网络,已成为集聚大量前沿科技成果和社会投资的热点领域,获得了许多政府机构、跨国公司、院校和智库的高度关注,也为城市文化产业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广阔前景。对于个人而言,元宇宙改变了人们使用互联网、沟通、工作和娱乐与休闲的方式(Lee&Kim,2022)①;对于城市发展而言,随着智慧城市主义(Smart urbanism)和平台城市主义(Platform urbanism)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元宇宙的研究和开发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新思路;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而言,虚拟城市主义(Virtual urbanism)和增强城市主义(Augmented urbanism)的出现为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城市复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Allam et al.,2022)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元宇宙不仅创造了新的文化艺术内容,如元艺术(Tasa & Görgülü,2010)③,而且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如激发沉浸式旅游(Koo & Kwon,2022)④,重新定义了游戏、现场戏剧与表演(Reis & Ashmore,2022)⑤等。而国内学者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媒介(张洪忠等,2022)⑥、货币金融(张钦昱,2022)⑦、空间治理(肖超伟等,2022)⑧和数字艺术及应用场景(杨嘎,2021)⑨等角度对元宇宙展开分析。这些研究将元宇宙置于不同的情境下展开论述,分析了元宇宙给人、社会、空间、产业包括文化产业所带来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还有待于把握元宇宙、城市和文化产业三者之间的深刻联系。有鉴于此,本研究的创新意义在于:系统研究元宇宙、城市、文化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入分析元宇宙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方式,剖析元宇宙文化产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生态,并且对中国发展元宇宙文化产业、抢占虚拟世界的文化高地提出了对策。

01 元宇宙时代城市文化产业的新使命

(一)新的地理大发现:新世界与创造力

2021年,马克·扎克伯格发出《创始人来信》,正式宣布把Facebook更名为Meta,并预言了人类社会的下一个新世界——元宇宙(Metaverse)。他认为:“在元宇宙,你几乎可以做任何能想象的事情——与朋友和家人聚在一起、工作、学习、玩耍、购物、创作,以及完全不符合我们如今对电脑或手机的看法的全新体验。”这封信被《纽约时报》上的一篇评论称为:“元宇宙的新世界:人类的第二次地理大发现”。无独有偶,在500多年前的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时期,也有一封类似的信件。1519到1521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带着600人马进入墨西哥盆地,首次看见建在大湖中的阿兹特克城市特诺奇提特兰。其以长堤与陆地相连,街道宽敞整齐,建筑宏伟错落。他感叹为“新世界”,并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写了一封著名的信,描述了这座超乎欧洲人想象的巨大城市。这两封有关“新世界”的宏大预言,贯穿着一根主线: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具有超大规模和更大自由度的未来世界。

“元宇宙”源自希腊语,意为“超越”,但其本身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概念,被赋予了情境化的应用。例如Gursoy等(2022)认为,在酒店和旅游业,元宇宙是一个人人可以随时随地自由旅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体验都是可能的且可获得的。⑩目前,主流的元宇宙定义聚焦于“元宇宙商业之父”马修·鲍尔的表述:“一个大规模、可互动操作的网络,能够实时渲染3D虚拟世界,借助大量连续性数据,如身份、历史、权利、对象、通信和支付等,可以让无限数量的用户体验实时同步和持续有效的在场感。”⑪这段定义包含了元宇宙的八大基本元素:虚拟世界、3D、实时渲染、互操作性、大规模扩展、持续性、同步性、无限用户和个体存在。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关键动因,组合形成了新一代互联网即元宇宙的基本架构。它们依托于技术、硬件、投资和基础设施,继而归结为文化。元宇宙推动人类的投资、创意、传输、分发、消费等要素和组合方式获得前所未有的超越,包括超越已有的文化与商业模式,超越人类以往开发IP的局限性,超越在场、在地、在线生产的多种文化生产力模式,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跨越空间。

(二)新的启航之地:文化、创意、城市

元宇宙在一开始并不是以科学技术发明或商业计划的形式被提出,而是作为文化产业的开创性成果率先启航。它起源于科幻文学,极大地显示了个人创意的力量,彰显了人类设计虚构世界和创造体验价值的能力,以及人类把虚拟世界转化为产业化成果的能力。元宇宙所形成的产业链包括创作、投资、制作和消费等环节,通过科幻小说、电影、游戏、电竞等各种形态呈现出来,并成为现代文化产业的精华之所在。

1981年,美国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弗诺·文奇教授在小说《真名实姓》中,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提出了“元宇宙”的基本构想。尼尔·斯蒂芬森于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更是被认为是“元宇宙”的先声。科学技术与人类无限创意的结合,使得元宇宙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推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共存共生。元宇宙的核心技术包括硬件入口(如体感交互、语音交互、脑机交互等)、人工智能(如算力和算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等)、底层架构(如5G、下一代移动通讯、互动引擎等)以及内容和场景(如模拟现实的虚拟世界、虚实交融的镜象世界、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共创的未来世界、非人类中心的多维世界等)。这些核心技术的诞生、更新、成熟、应用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物,“从其起源时代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贮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⑫,也成为新时代培育和发展元宇宙的沃土。“元宇宙”的理念、成果和企业集中出现在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城市和创意城市,如旧金山、洛杉矶、纽约、硅谷及旧金山湾区,以及中国的上海、北京、深圳、苏州、杭州、成都等。这些地区不但拥有着众多元宇宙领域的创意工作者、数字科技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还有支撑元宇宙发展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包括文化创意氛围和数字化硬件设施基础(见图1):

元宇宙文化产业架构

元宇宙、城市文明和文化产业形成不断深化与互动的三元组合。元宇宙体现了以虚拟世界、3D、实时渲染、互操作性、大规模扩展、无限用户等为基础的互联互通世界,文化与创意是元宇宙发展和创新的力量来源,而城市则是数字文化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沃土。正如乔尔·科特金所指出的:“城市代表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具有想象力的恢弘巨作,证实我们具有能够以最深远而持久的方式重塑自然的能力”。⑬元宇宙文化产业代表了当代文化产业的前沿领域和新型业态,并带动了许多倚重实体化运作的传统文化产业门类焕发新气象,也在虚拟世界中重塑了城市的文明。

02 元宇宙时代文化产业的IP生产方式

(一)从传统到非传统的IP开发方式

在元宇宙时代,城市文化产业实现跨越的核心是重构文化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开发模式。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IP指具备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文化产业是“将无形的、具有文化本质的内容,与创作、生产和商业化过程相结合,并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呈现”。联合国贸发会议总结了创意产业的四种分类模式,即英国DCMS模式(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模式)、符号文本模式、同心圆模式、WIPO模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模式)。这几种模式虽然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法,但都把集聚大量版权内容的产业门类如出版、文学、广播和电视、音乐、视觉艺术、著作权管理等作为核心领域。⑭如英国DCMS模式明确指出: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作为投入,以知识产权作为产出。⑮换而言之,具有文化内涵的IP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

开发IP的方式反映了文化生产力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世界各民族和族群通过一代代人的积累,创作了丰富的传说、故事和神话。这些原型也成为后人进行提炼、传承和改造,进而创造出各种文化IP的基础。正如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所说:“文化遗产使我们与历史及共同的记忆相连,它让我们的存在有所依归,并能提供洞见来源,以帮助我们面对未来。”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IP开发,受到技术、产业、理念等多方面的限制,总要经历对遗产进行逐步解密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后,才能获得可投资、可交换、可流通的专有权利。正因如此,传统的文化开发模式更加强调线性积累和顺延递进。

然而,在元宇宙时代,出现了非传统、非线性的IP开发模式。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也是一个创造大量虚拟文化IP的过程:第一,元宇宙依托人工智能而融入非人类中心的思维,允许每个用户包括人工智能进行内容开发和自由编辑,实现了IP开发的最大参与和多元视角;第二,元宇宙以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社交、身份上密切融合,使得IP开发跨越时间,穿梭空间,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共鸣;第三,基于区块链等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元宇宙能够重新组织文化资源,打破文化原型的桎梏,实现IP的分布式元宇宙文化产业重构了IP的开发方式,突破了线性模式而进入四大象限空间。

(二)元宇宙IP开发的四大象限

根据数字化的作用场域和虚实世界的互动程度两个拓扑维度,元宇宙文化产业的IP内容开发分为四个象限(见图2):

元宇宙时代文化IP开发的四大象限

象限一:模拟现实的虚拟世界。元宇宙包括一个模拟人类现实社会的虚拟世界。如果算力和其他技术条件许可,元宇宙可以在虚拟条件下表达现实世界的全部要素,包含身份、商业、娱乐、社交、探险、性别、治理等,以及后工业化时代最有价值的服务——体验消费。近期国内外一大批科技公司和文化企业正在虚拟世界中重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如2022年7月25日,号称“全球第一部元宇宙粤剧”《冼夫人》在广州发布。该剧由香港导演、编剧麦嘉担任编剧,由著名粤剧演员苏春梅担任主演,成为全球第一部在虚拟世界上演并开放体验的元宇宙戏剧。虽然创作团队认为这只是“1.0版本”,但不失为一次走向元宇宙模式的试水之作,是传统戏曲文化“以虚强实”的前沿探索。

象限二:非人类中心的多维世界。人工智能能够破译和进入非人类的生物世界,将极大地超越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有研究发现:植物能够发出节奏轻微并且有固定频率的“声音”即所谓“微热量语”。过去,人类无法读解植物的“声音”和“语言”。今天的AI可以读解出越来越多的非人类生物“语言”,并且创建“人工智能+非人类生物=创造非人类中心的虚拟世界”,推动生物进化从“自然选择”逐渐演化为“人工智能进化”。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可以操纵生物和非生物之美的演变过程,形成多种智能的融合,推动后生物智能文化艺术的进展蜕化。麻省理工学院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罗格斯大学等鼓励艺术家汲取生物数据,在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智能空间、生态空间、网络空间乃至梦幻空间中创作,通过脑机接口、纳米机器人技术等,在虚拟世界创作全新的IP。

象限三:虚实交融的镜像世界。随着元宇宙技术的进步,未来现实世界的元素会在虚拟世界产生倒置、扭曲、穿越、切换、夸张、对应、缩放等镜像,并与现实世界互动而产生新的意义,形成由虚到实、由实到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大量数字资产。这将给元宇宙IP开发创造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2022年7月,全国规模最大的游戏动漫展会——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举办线上展(CJ Plus),该展会在MetaJoy元宇宙数字世界中举办。CJ Plus拥有多个平台入口,用户可以任意选择登陆设备,并自由切换交互方式。CJ Plus通过5G+互联网,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将虚拟与现实联结起来,达到元宇宙对现实的超越与融合映射。

象限四:AI与人类共创的未来世界。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认为:“任何一种对人类心灵的冲击,都比不过一个发明家亲眼见证人造大脑变为现实。”⑰在元宇宙时代,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相结合,推动创作工具、创作空间、创作场景的虚拟化而重构了IP开发方式。从AI参与艺术创作的意义上说,随着AI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发展,AI将实现从结构层次的模仿脑、器件层次的逼近脑到智能层次的超越脑的飞跃,人工智能也将逐步超越人类智能,实现高效、灵活、智能的信息处理和创意设计,为元宇宙文化产业的IP开发打开全新的天地。

03 元宇宙时代文化产业的创新集群

(一)创新主体——头部平台与产业集群

从世界经济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每一次人类从危机中走出,都离不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提供新的供给和动力,而每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又会呼唤新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如果说元宇宙包含八大基本元素,那么元宇宙文化产业集群的率先崛起之地在硅谷。

硅谷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理范围,最初只是指美国101号高速公路从旧金山至圣何塞这一段。这段高速公路汇聚了大批创新型企业。随着企业集聚规模的扩大,非营利性组织硅谷联合投资(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认为硅谷的范围在逐步扩大,广义的硅谷已经包含了整个旧金山大湾区。除旧金山市外,从圣何塞往西北,硅谷的主要小镇还包括英特尔所在的圣塔克拉拉、脸书(元宇宙)所在的门洛帕克、雅虎所在的森尼维尔、苹果所在的库比蒂诺、谷歌所在的山景城、YouTube所在的圣布鲁诺、斯坦福大学所在的帕洛阿尔托、甲骨文所在的红木城,以及旧金山湾区东侧,即皮克斯所在的爱莫利维尔(Emeryville)小镇等。众多高新科技、数字文创巨头云集于此,形成了开发元宇宙的强大集群。它们进军元宇宙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构成了元宇宙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近期部分硅谷企业与机构进军元宇宙的重要事件

上述的代表性事件体现了元宇宙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以大型平台型企业为骨干,以“数字数据+计算力”为重点,对其他要素如创意、内容、资本、技术、空间等进行重新评估和有效配置。具体来说,这些平台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架构、多用途的软件,允许用户在平台上开发针对第三方的服务等,从而吸引了海量的信息流和交易量。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颁布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每一分钟使用主要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数量和下载、观看、收听和购书等数量,从2016年到2021年的五年间几乎翻了一倍(见表1)。⑱其中的苹果、谷歌、YouTube、雅虎、脸书(元宇宙)等皆云集于硅谷。这些头部平台引领了发展元宇宙的基础架构和宏大流量,成为推动元宇宙时代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骨干力量。

2016年和2021年每一分钟在互联网上循环的主要数据量

硅谷也吸引各个国家的数字技术企业前来设立研发中心或办公室,如微软、亚马逊、三星、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不但如此,科研院校、风险投资机构等也是云集于此,如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在硅谷,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高度聚集,频繁且密切地互动,形成了大学-产业-政府-资本“四轮驱动”的创新模式,使得硅谷成为元宇宙和数字经济领域中投资与并购的活跃之地。硅谷的创新文化、创新机制、创新主体,构成了独特的层级结构,成为推动元宇宙背景下文化产业实现跨越的沃土。

(二)创新生态——核心环节与加快孵化

中国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先进制度和超大型市场的优势,把推动产业和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性任务,把推动消费升级包括倡导服务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等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举措,鼓励自主研发而且培育出腾讯等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及产业集群,在打造元宇宙文化产业的创新生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世界范围内元宇宙的崛起,上海率先发布《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这是中国地方政府出台的第一个完整的元宇宙发展方案,也是全球城市中第一个出台的元宇宙发展规划。它宣布到2025年,上海“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带动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150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并率先规划了两个与元宇宙密切相关的特色产业园区——“张江数链”和“漕河泾元创未来”。

其中,“元创未来”是在漕河泾开发区基础上开创的元宇宙特色园区。漕河泾开发区是全国首批经开区、高新区,也是国内最早的微电子工业园区。该园区从集成电路起步,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不断延伸,以聚势、赋能、创新、跨越作为产业迭代、赛道转换的密码。2021年,漕河泾园区实现营收5886亿元,其中数字经济营收约占60%,表现了强大的创新策源和溢出效应。与元宇宙相关的六大底层技术企业,即与区块链、交互、电子游戏、人工智能、网络及运算和物联网等相关的企业,在漕河泾超过1200家,其中包括了大量头部企业。以元宇宙的两大主要入口“游戏”与“社交”为例,在漕河泾,仅游戏企业就多达150家。该园区不仅与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和大批科研院所紧密互动,承接科研人才的溢出效应,也集聚了腾讯、字节跳动等元宇宙领军企业,和米哈游、趣加互娱、莉莉丝、鹰角、巨人、育碧娱乐等一大批新锐的游戏企业。通过创新发展政策的支持+人才与创意的溢出与产业实践+头部企业的带动,漕河泾园区将众多优质资源联结而形成创新核心,培育出不同于硅谷“四轮驱动”而各有所长的开发模式。

元宇宙文化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是多维度的。在建设元宇宙文化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引领性和带动性,全力突破六大支撑技术,从供给侧推动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培育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培育以平台组织为中心的行业生态,通过创作内容的不断丰富,带动整个生态圈的发育。在当下的元宇宙文化产业链中,游戏和社交作为现实世界的模拟和延伸,正在率先成为元宇宙的场景入口。它们注重虚拟身份、虚拟世界和娱乐内容,容易吸引大批有好奇心的用户和投资人。在元宇宙时代,无论是创意研发的“内容为王”还是技术突破的“体验为王”,都可能助力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成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的主导者。

元宇宙产业的六大支撑技术

04 元宇宙时代文化产业的应用场景

(一)基于云端、自由设计的平台型场景

基于云端、自由创造的平台型场景,是元宇宙文化产业的开发重点之一,其核心在于任意时空可达、参数延展以及广泛适用。它彰显了人类设计虚拟世界和创造体验价值的能力,从而为人类摆脱物理世界的束缚,自由探讨破解现实难题的路径,提供了重要条件。以建筑元宇宙为例,越来越多的建筑事务所开始转向元宇宙虚拟建筑和虚拟城市的构建。著名的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开发的“自由城元宇宙”,不仅成为设计未来城市的宏伟蓝图,也将在虚拟现实领域发挥作用。它的目标是成为Web3.0产业进行联网与协作的首选站点,让人们通过Mytaverse进入自由城元宇宙,即一个基于云端、创造3D环境、指向未来的平台。由于它不受城市规划中对高度、容积率等方面的限制,能够成为参数化设计的催化剂,并且借助虚拟数字空间演化出未来城市设计和发展的方向,增强设计的适用性。

(二)快速迭代、指向未来的功能型场景

快速迭代、指向未来的功能型场景,是元宇宙文化产业的又一个应用重点。在产业和城市双转型的背景下,人类的各种生产、交往、商业、保健、医疗等都在快速迭代更新。元宇宙作为新一代的虚拟网络世界,能够让人们对现有的模式进行快速迭代,从“渐进模式”切换到“突变模式”,在指向未来的功能型场景中获得真切的体验。2022年7月,迪拜王储谢赫·哈姆丹·本·穆罕默德(Sheikh Hamdan bin Mohammed)宣布启动“迪拜元宇宙战略”,计划在迪拜开发一系列元宇宙应用场景,使得迪拜成为未来科技的发源地和实验室。这为迪拜的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如通过建设迪拜未来博物馆,创造了虚拟世界与数字文博相结合的一种新业态等;又如推出聚焦于商业地产场景的元宇宙平台D-Labs,让客户在数字场景中体验各种商业服务。

(三)跨界联动、沉浸式服务的体验型场景

提供跨界联动、沉浸式服务的体验场景,是元宇宙文化产业的特色亮点。沉浸式体验是后工业社会通过集成数字化技术、智慧和创意而创造出的一种高价值经历。它由主题设计所引导,用智能手段有效控制,集成了多种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形态,成为让受众沉浸于其中的一种高端服务。当沉浸式体验结束的时候,“人们仍然珍视它,因为它的价值就在他们心中,并且经久不衰”。⑲元宇宙沉浸式体验不但遵循了传统的形式逻辑、情感逻辑、戏剧逻辑,而且融入了时态逻辑、量子逻辑、多值逻辑等现代逻辑的成果;不但包括了人类智能的思维逻辑,而且融入了人工智能逻辑,包括缺省逻辑、非单调模态逻辑和限定逻辑等,创造出既体现自由想象,又具有深刻逻辑力量的虚拟时空。如落户在上海自贸区的元宇宙数字空间平台——元力星球,其业务涵盖数字资产、数字办公、数字商务、数字基建、数字孪生五大板块,助力景区、文博、节庆、娱乐等场景一步上链,进入数字虚拟空间。

05 元宇宙时代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前瞻与策略

(一)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重动力

中国开发元宇宙文化产业,要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重动力,形成后来居上、弯道超车的独特优势,迈向优化配置资源、持续焕发动力的广阔前景。近年来,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方面,中国积极培育重点企业和优势集群,加快研发元宇宙核心技术。正如马修·鲍尔在《元宇宙改变一切》中指出的:“我相信中国最有可能产生最全面、可互操作和最早版本的元宇宙。”⑳他对腾讯和字节跳动在元宇宙时代可能达到的高度给予了肯定。在发挥政府对元宇宙产业的规范、引导和服务方面,以北京、上海、江苏、河南等为代表,中国有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规划和政策。如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等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河南出台《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昆山市宣布打造千亿级元宇宙产业创新集群等。

面向未来,在抢占元宇宙文化产业制高点的激烈竞争中,各有关省市要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优势,形成制订规划、打造框架、培育主体、强化应用的全链条优势,把握好“软硬兼施”的实施重点。这具体包括:以混合现实硬件等促进“新终端”建设,以云计算和双千兆网络等加快“新基建”,以新一代XR虚实交互界面等创造“新交互”,以场景融合和跨界赋能提供“新服务”,以虚实互动、产城融合、普惠人民拉动“新文旅”,打造元宇宙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二)加强自主研发推动供给侧改革

中国开发元宇宙文化产业,必须以科技创新战略作为强大推动力。近年来,在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等形成了元宇宙发展的优良生态。它们在虚拟世界、3D、实时渲染、互操作性、大规模扩展、持续性、同步性、无限用户和个体存在等关键领域,集聚了大批研究、开发和投资机构。一座城市开发元宇宙的前沿技术成果越多,人们创造元宇宙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形态就更加丰富。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㉑面对元宇宙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国各地要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在基础理论成果、关键前沿技术、核心应用场景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在空间计算、全景体验、人机交互、算法创新等前沿技术,与公共算力集群建设、图形引擎、动态建模、数字孪生等领域,形成以研赋产、以产促研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三)焕发多元主体共创共享的活力

中国开发元宇宙文化产业,要充分地焕发多元化主体的开发活力。元宇宙的技术底层以区块链为主导,以确保元宇宙的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并通过“非同质化通证”(简称NFT)为元宇宙的数字资产确权、资产交易和经济激励体系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基础。同时,元宇宙的规则制定基于分布式组织的经济与治理体系,由技术开发者、创作者、投资者等构成的虚拟社区掌控,而数字资产则由个人掌控,保证了创作者的权益,也为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元宇宙开发提供了重要基础。因此,要发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人为本的制度优势,在虚实融合、产城融合、普惠人民的过程中,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元宇宙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数字文化资产的共建、共创、共治、共享。

(四)打造适应数字资产权利的规则体系

中国开发元宇宙文化产业,要加快制订与数字资产权利相关的各类规则,包括以前沿科技专利为代表的供给体系,以数字身份认证为代表的信用体系,以数字版权权属确认为代表的治理体系,以数字文化创意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等,逐步解决元宇宙文化产业的IP缺乏保护、人才匮乏、难以变现、立法监管空白等问题。2022年8月,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与公安部有关部门共同发起数字文创规范治理,共建全国“元宇宙数字身份认证”平台。上海数据交易所也明确定义了数字资产“四不五可六类”,推动数字创意资产在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这些举措健全了元宇宙背景下数字创意要素与资产归属、流通等规范问题。未来要借鉴国际经验,发挥中国特色,进一步健全数字文化资产的私域与公域、数字IP多次开发的版权归属、数字文化资产的互操作及有效分发、数字文化产品的规范交易等规则,以推动中国的元宇宙文化产业迈向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注释

①Lee,U.,Kim H.,“UTAUT in Metaverse:An‘Ifland’Case”,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Electronic CommerceResearch,2022:17(2),613-635,DOI:https://doi.org/10.3390/jtaer17020032.

②Allam,Z.,Sharifi,A.,et al.,The Metaverse as a Virtual Form of Smart Citi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Environmental,Economic,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in Urban Futures,Smart Cities,2022:5(3),771-80,DOI:https://doi.org/10.3390/smartcities5030040.

③Tasa U.,GörgülüT.,Meta-art:art of the 3-D user-created virtual worlds,Digital Creativity,2010:21(2),100-111,DOI:https://doi.org/10.1080/14626261003786251.

④Koo C.,Kwon J.,et al.,Metaverse tourism: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s,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DOI:https://doi.org/10.1080/13683500.2022.2122781.

⑤Reis A.,Ashmore M.,From video streaming to virtual reality worlds:an academic,reflective,and creative study on live theatre and performance in the metaver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Arts and Digital Media,2022:18(1),7-28,DOI:https://doi.org/10.1080/14794713.2021.2024398.

⑥张洪忠等:《元宇宙:具身传播的场景想象》,《新闻界》2022年第1期。

⑦张钦昱:《元宇宙的规则之治》,《东方法学》2022年第2期。

⑧肖超伟等:《“元宇宙”的空间重构分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2年第2期。

⑨杨嘎:《加密艺术:数字艺术向元宇宙迁移的“摆渡人”》,《美术观察》2021年第11期。

⑩Gursoy,D.,Malodia,S.,Dhir,A.,The metaverse in th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industry:An overview of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rketing&Management,2022:31(5),527-534,DOI:https://doi.org/10.1080/19368623.2022.2072504.

⑪马修·鲍尔:《元宇宙改变一切》,岑格蓝等译,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3页。

⑫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⑬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王旭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序言”第2页。

⑭UNCTAD&UNDP:Creative EconomyReport 2010,https://unctad.org/webflyer/creative-economy-report-2010.

⑮DCMS: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creative-industries-mapping-documents-1998.

⑯查尔斯·兰德利:《创意城市》,杨幼兰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1页。

⑰Ray Kurzwei:l《奇点临近》,董振华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版,第9页。

⑱UNESCO:Reshaping Policies for Creativity:Addressing culture as a global public good,https://www.unesco.org/reports/reshaping-creativity/2022/en.

⑲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夏业良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⑳马修·鲍尔:《元宇宙改变一切》,岑格蓝等译,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16页。

㉑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92页。

文章来源:

本文刊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421卷第11期,第154-162页,经作者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

贺雪玲

校对人员:

贾东窈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于“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公众号,并请完整注明文章作者及相关出处。对未依此规定转载者,本公众号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文化基因与中国道路
政协委员建言打造紫荆花文化产业体系
世园“花”开迎宾朋,成都世园会释放城市新活力
《中国花卉园艺》杂志社“花店资材云论坛”首播 | 动态
城市花园丨灵感创造,未来花园设计师作品展示区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首次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 科技文化会客厅 城市发展新地标
9.5新闻:服贸会文化服务专题展成功举办;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顺利举行;花木兰
百花齐放展新元——1998年香港花卉展览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
贫困县打文化产业旗号建牌坊群 2年花费1.3亿元
以花为媒,2023年广州水上花市花卉文旅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网址: 【首席论坛】花建 田野 | 元宇宙时代城市文化产业的新跨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47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一场文化的盛会、精品的盛宴、共赢
下一篇: 松花奇石助力文化产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