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武汉植物园入侵植物治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武汉植物园入侵植物治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期,武汉植物园入侵生物学科组研究生卢新民、孙燕在丁建清研究员指导下,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为对象,发现了不同生境下入侵植物应对胁迫的不同反应及机制,研究结果为入侵植物的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空心莲子草是我国首批公布的16种重要入侵物种之一,每年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该草是水陆两生型植物,分布于我国20余省,生态适应性极强,对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都带来了严重损失。在澳大利亚、美国和我国南方的水生生境,通过释放天敌昆虫基本控制了该草危害,但是在陆生生境,人工、化学和生物治理措施都难以奏效。如何控制陆生生境的空心莲子草是世界性难题。

  卢新民、孙燕等采用人工剪除和释放天敌昆虫等方法,通过田间和温室试验,发现在陆生生境中,空心莲子草对人工剪除和昆虫取食耐受性水平较高,补偿能力明显强于水生生境。研究还发现,在一定的植物密度范围内,植株个体间存在互益效应,表现为植株对昆虫取食耐受性水平随植物密度增加而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生境的植物可能采用不同的补偿机制。陆生生境中,空心莲子草具有强大的根系,一旦地上部分受到胁迫,植物将资源储藏到地下部分,从而有效应对地上部分的危害;而在水生生境中,由于植株根系不发达,难以有效抵御昆虫取食胁迫。这些结果表明,陆生生境中植株对昆虫取食和人工剪除较高的耐受性增加了治理难度,也是国内外生物防治空心莲子草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能否有效抑制陆生生境中植物地下部分的生长是治理成败的关键。

  以上研究的部分结果,已在近期出版的国际刊物Biological Invasions、Plant Biology和Biological Control上发表。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相关知识

武汉植物园入侵植物治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植物入侵与土壤微生物纬度梯度格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华南植物园二型花柱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华南植物园对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凤仙花属植物种子微形态与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华南植物园在植物春季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中取得进展
入侵植物的成因与治理
复旦、云大、兰大互花米草合作研究系列进展(第1期):《植物入侵生态学:互花米草案例研究》——20年持续研究阐明互花米草入侵格局、机制、影响与管理策略
武汉植物园等在植物异型花柱分子遗传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国家植物园首次绘制外来入侵物种地图,“揪出”了这些植物

网址: 武汉植物园入侵植物治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496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入侵植物与生物安全教育专类园
下一篇: 危险外来入侵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