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入侵植物与植食性昆虫和土壤微生物互作的纬度梯度格局对于揭示和预测外来生物入侵过程和态势极为重要。近年来,武汉植物园入侵植物学学科组以我国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本土植物莲子草及引入的生防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为研究系统,开展了沿纬度梯度(22°N~36.6°N)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发现了入侵植物受植物性昆虫危害以及生物防治非靶标效应沿纬度梯度的一系列变化规律(Lu et al, Global Change Biology2013; Ecology Letters 2015; New Phytologist 2016)。外来入侵植物也可通过破坏土著植物与土壤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改变本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等途径,直接影响本地和外来植物的适合度及两者的竞争关系进而成功入侵。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也可以通过食物链对地表植食性昆虫产生级联效应,间接调控外来植物的入侵。
最近,该学科组探讨了不同纬度带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该变化对两种植物及莲草直胸跳甲互作的影响。发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由于气候和土壤自身理化性质的不同呈现出纬度梯度变化趋势。土壤根结线虫和潜在的土壤致病真菌多样性沿纬度梯度成下降趋势。控制试验发现,本地植物莲子草的生物量、种子数以及饲喂的莲草直胸跳甲沿纬度梯度均呈上升趋势,而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则无明显的纬度梯度变化。这些结果表明入侵植物、本地植物以及地上昆虫对不同纬度梯度根际土壤的响应各不相同。因此,探讨不同纬度梯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如何影响入侵植物、本土植物及地上植食者的互作关系对于指导入侵生物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FC1200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547、31570540、31400369),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CFA073)的资助,研究成果以“Latitudinal variation in soil biota: testing the biotic interaction hypothesis with an invasive plant and a native congener”为题发表在Nature 子刊 The ISME Journal (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 影响因子9.5)上。武汉植物园为第一作者单位,卢新民和何敏艳为共同第一作者,卢新民和丁建清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6-018-0219-5
纬度梯度土壤微生物影响植物入侵路径分析图
相关知识
武汉植物园在植物入侵与土壤微生物纬度梯度格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种间杂交在气候边缘区表现出明显增强
华南植物园二型花柱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凤仙花属植物种子微形态与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湿地、入侵互花米草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货币化
武汉植物园在花器官发生研究中取得新发现
武汉植物园等在植物异型花柱分子遗传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休闲所花卉团队在杜鹃花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复旦、云大、兰大互花米草合作研究系列进展(第11期):Plant and Soil:植物种内性状驱动滨海盐沼土壤细菌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
网址: 武汉植物园在植物入侵与土壤微生物纬度梯度格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2045.html
上一篇: 解析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
下一篇: 2016云南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