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132.shtm 杂交在生物进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杂交可重组现有的遗传变异,并通过自然选择塑造出新物种。虽然有研究表明近缘种间的杂交通常发生于分布重叠区,但尚不清楚生态环境条件如何影响杂交的发生。 异形花榕和肉托榕为桑科榕属中的两种近缘雌雄异株植物。异形花榕为小乔木,分布于我国西南至中南半岛地区;肉托榕为低矮灌木,分布于印度北部至泰国南部地区。两种榕树之间存在共享传粉榕小蜂的情况,在人为条件下可以产生杂交种子。两种榕树从泰国南部到中国西南部存在一个跨纬度梯度的纵向接触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协同进化研究组在接触带对两种榕树进行了广泛的种群采样,并在无肉托榕分布记录的泰国东南部采集异形花榕代表种群,对两种榕树种间杂交的空间发生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榕树间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基因流,种间杂交......阅读全文
叶片是植物重要的光合作用器官,为异养生物包括人类在内提供氧气和碳水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分类学指标。总体而言,被子植物的叶片可以分为单叶和复叶。单叶和复叶均起始于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的周缘区,随后在初级形态建成中建立极性、叶柄和小叶原基等,并在此后的次级形态建成中进一步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叶片膨大生长、形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贡献了诸多生态服务功能,例如: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和水分调节、养分循环与碳固存等,这些服务功能的效益取决于地上植物群落以及地下土壤微生物多功能性的发挥程度。因此,对地下土壤微生物过程的深入认知有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召开,将审议“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GBF),确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新目标。GBF预稿提出,到2030年,保护30%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全球目标。然而,中国及亚
板根是热带雨林重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许多研究表明,板根可以为高大乔木提供支撑,其发生通常是由单向的不均匀受力诱导的结果,同时热带雨林瘠薄的土壤和高湿度也可能是植物形成板根的原因之一。然而,这些诱导假说依然不能很好地解释许多与板根相关的现象,比如很多高大的乔木树种不形成板根,形成
泽泻科(Alismataceae)为古老的单子叶水生植物类群,包含17个属约100个物种。该科植物在世界广泛分布,因其复杂的进化历史、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等,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植物进化生物学家及生态学家的关注。然而,由于该科植物形态复杂多变以及先前研究所采用的分子标记和样本采集的局限性,该科属间及
生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对双方有利的互利共生、对双方有害的竞争、和仅对单方有利的捕食关系,有不同的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效应;这些相互作用能够在不同的世代间维持下去,并且能够影响生物的微进化和宏进化模式。种间作用不对等的收益与代价可能会使相对应的物种枝系形成不同的协同进化模式。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
2011年度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第二批资助项目的推荐工作已经结束。请以下各依托单位和专家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中“外青专版”(http://www.nsfc.gov.cn/nsfc/cen/gjhz/jjzb/index.html)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填报正式申请。 项目联系人:邢清
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张双虎4月28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经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王红霞等20名女科
4月28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经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王红霞等20名女科学家获得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
微生物可直接或间接与植物相互作用以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抗病和提升胁迫耐受力(如干旱等非生物胁迫),这些微生物统称为植物微生物组(也被称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学界对水稻和其他重要农作物的根系微生物组群落结构、空间分布及短期干旱胁迫对根系微生物组的影响已开展广泛研究,但对自然水、陆环境下水、陆稻(生
11月14日至16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顺利召开,共有来自全国3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相关研究机构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还特别邀请了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陈旭院士,著名古植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碳循环研究一直都是热点,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土壤中CO2排放到空气的过程叫土壤呼吸(总呼吸),而土壤呼吸包含许多组分,其中对大气CO2浓度有贡献的是土壤有机质(SOM)的排放,而SOM排放很难被区分开。传统的区分方法忽略了根和凋落物的激发效应,会低估SOM在土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高江云课题组发现,多倍化在姜花属植物从热带地区到高海拔地区的扩散分布中或起到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学》杂志上。 据高江云介绍,多倍化是植物中的普遍现象,在被子植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所有被子植物在进化中都
大量研究工作证实,植物WRKY基因家族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调控植物抗病反应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的建立。WRKY转录调控因子在植物的抗病性方面,如抗病毒、抗细菌、抗机械伤害等方面参与了植物对逆境的应答反应,对高盐、干旱、高温、低温等非生物逆境因子的抗性也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对于一生保持原地不
该过程指将从生物样品分离到的蛋白、DNA或RNA样品与生物芯片进行反应,从固定于芯片的探针阵列得到样品的序列信息。由于玻片本身的荧光本底很低,所以可用荧光标记的方法来对生物芯片实施检测和分析,同时具有快速、精确和安全等优点。而且,还可用多个荧光素进行标记以实现一次性分析多个生物样品。玻片作为支持物还
中科院植物所沈世华研究员介绍小桐子研究进展 8月30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逆境信号应答分子机制创新研究组组长沈世华研究员,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能源植物分子育种研究组及相关研究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进行了小桐子相关研究的交流。 沈世华首先介绍了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对不同地理来源的小桐子快
日前,应用宏条形码技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俞维理课题组对“植物多样性精确预测昆虫多样性”的重要结论进行了验证和扩展。 昆虫具有宿主特异性,因此植物多样性应该能够预测昆虫多样性,但是已有的研究并不支持该结论;直到Basset 等人在一个热带森林里进行前所未有的全面采样,并结合复杂的统计模
萤火虫是一种著名的陆生发光生物,广布于世界各地,分为9个亚科、约100个属,其中某些属仅分布在有限的地理区域。扁萤属Lamprigera是一类仅分布在亚洲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国家及东南亚国家的萤火虫。它们雌雄二型,其中,雄成虫有黑色的鞘翅、复眼很大、可持续发较弱的绿色光;雌成虫无翅为幼虫状、全身乳白
了解微生物对土壤碳循环的调控机制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环境变化下土壤碳的动态变化情况。然而,大多数的土壤碳模型缺乏对微生物的参数控制并且缺乏长期野外观测数据的验证。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副研究员黄文娟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期间,与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周国逸等及美国王纲胜博士
自然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直接的产品或原料,如水、食物和木材等,而且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空气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重要的服务功能,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些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改善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为如何将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纳入政府
自然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直接的产品或原料,如水、食物和木材等,而且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空气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重要的服务功能,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些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改善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为如何将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纳入政府
樟科植物作为常见的重要经济林木,在林业、轻工、医药等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多数种类集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然而对其物种的把握与识别却始终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难题,阻碍了对其实施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物种的准确鉴定是一切生产、应用与研究至关重要的第一步,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使得前述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976.shtm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与普洱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具有重要观赏和药用价值的鼓槌石斛与胶膜菌GC-15(Tulasnella sp.)构建了共生萌发体系,通过形态解
目前,已工业化的生物柴油主要由均相催化剂即液体酸、碱催化制备。其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时间短、转化率高、成本较低等,然而存在催化剂难以分离回收和再利用、副反应多和乳化现象,副产物甘油精制困难,后处理复杂,后续水洗和中和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因此,以固体酸、碱催化剂为基础的非均相
近年来,特别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启动以来,古生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紧密合作,于藏北渐新统地层中发现的大量保存精美的高度多样化的动植物化石更是首次呈现了高原隆升前古近纪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近日,古脊椎所邓涛等在《科学
标本是鉴定物种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物种空间分布的重要数据来源。标本采集信息的完整性对于区域内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区系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但标本信息完整性的评估以及采集格局的成因却较少受到关注。 热带东非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认识植物采集的空间格局以及确定优先采集区域,对于该区域
热带森林生物量大,凋落物和粗死木多,分解速度快。但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对热带森林粗死木分解的研究不多,对有关其分解的限制性的养分因子所知甚少。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王法明、陈瑶等科研人员,自2009年在小良生态定位研究站建立了热带森林养分添加实验平台。在前期调查和文献总结的基础上,设计实施了森林粗死
《中国植被》在论述我国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时明确指出它不同于其它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的一个突出特点,即其中保存了很多古老、孑遗性质的珍稀植物。作为川东-鄂西种子植物特有属分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农架地区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丰富、我国特有单种属多。因此,对该区
群落构建机制是生态学基本和核心问题之一。环境过滤、种间作用和随机过程被认为是群落构建三类主要驱动力,区分它们在不同生态系统的相对贡献也成为当下生态学家们关心的问题。湖南八大公山25 ha样地代表了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该样地物种丰富,地形起伏多变,沟谷纵横,厘清该样地内不同生态学过程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纪念生物多样性行动25周年”。由云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全国率先发布《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这也是我国发布的首个省级生态系统名录。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高
相关知识
种间杂交在气候边缘区表现出明显增强
大花蕙兰与兰属植物种间杂交研究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的调节方法
花朵重瓣性遗传
木槿花树种优势明显,怎么种最赚钱?
种业 “芯片”做强“云花”
兰花组培品种有哪些?
云南打造“花园种业”扮靓世界家园
植物变形记:种、变种、品种在园林绿化中的惊艳演变和意义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一)
网址: 种间杂交在气候边缘区表现出明显增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590.html
上一篇: 一文读懂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技术与艺 |
下一篇: 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垦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