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批嘉兴市重点文化创新团队名单公布,桐乡蓝印花布创新团队名列其中。
近年来,桐乡积极推进、敢于创新,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这其中,传统工艺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而这样的兴旺之势背后离不开“创新”二字。根据时代特色进行创新,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产品,融入具有时尚元素的创意设计,正是当下传统工艺在发展道路上的“必然之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创新氛围中,桐乡蓝印花布创新团队应运而生。团队共成员9人,带头人为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哀警卫。
近日,小布寻访丰同裕染坊,走近这个桐乡新添的“嘉兴市重点文化创新团队”,听他们讲述团队的故事,探寻“丰同裕”善于求变的发展之路,以此照见桐乡文化产业在蓬勃之势中敢于创新的历程。
蓝与白
对传统技艺的坚持
石门每一条幽深的弄堂,每一寸斑驳的墙头,每一块风蚀的青砖,都镌刻着历史的变迁。丰同裕染坊,便是其中一处携着历史走过沧桑的岁月注脚。由东往西行车在石门振石路,在路的北面,风味古朴的“丰同裕染坊”五个字随即跃入眼帘。
走进染坊,这里嗅不到工业化的痕迹,只余些许青草和泥土的混合香气。设计、绘制、镂刻、刮灰、染色、晾晒、刮浆——这里仍旧沿用着最古老的技术。
没等小布提问,哀警卫已娓娓道来:“之所以没有采用机械化生产,是因为传统的生产工艺一旦改作工业化生产,那么百年老店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失去艺术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传统的东西并不是代表着落后。”
制作染坊内,只见师傅熟练地用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石灰和黄豆粉调成防染剂,再用刮浆板把防染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师傅介绍说:“等七天阴晾干燥后,布匹才能上色入染,在庭院晾干后刮去防染剂,就会显现出蓝白花纹了。”
庭院里阳光灿烂,小桥流水精巧雅致,高过三层楼顶的竹架上,晾晒着刚刚染好漂洗过的蓝印花布。在阳光的映照下,蓝白相间的布匹摇曳生姿,甚是好看。
破与变
传承需要专业人才
“运河大转弯的地方,分出一条支流来。距运河两三百步,支流的岸旁,有一所染坊店,名曰‘丰同裕’。”这是丰子恺在《辞缘缘堂》一文中对丰同裕染坊的记述。1846年,丰子恺祖父丰小康创立了丰同裕染坊。
曾经的“丰同裕”有着家族传承的传统,但这显然对于如今的企业发展而言,早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自从2003年筹资兴建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开始,企业始终坚持招收专业人才,不仅在生产流程上更快,对于新产品的开发也更加有利。”哀警卫介绍。
作为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人,哀警卫更是经常和团队中的年轻人交流沟通,不断给予设计灵感和精神鼓励。如今,“丰同裕”也培养了一大批80后、90后设计师。他们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也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胡耀飞便是其中一员。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桐乡蓝印花布是一个古老的元素,可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元素,它不只是很深、很土气的颜色,它完全可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胡耀飞说,随着印染技艺的不断提升,如今较浅的、素雅的颜色也可以染就。
除了带徒授艺,培养工艺美术人才,积极鼓励年轻一代设计开发新产品之外,企业还积极与浙江传媒学院、常州服饰学院、沈阳大学美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展传习交流活动。“培养传承人特别是专业型人才,才能更好地在创新中传承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使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项目后继有人,也使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哀警卫说。
古与今
让非遗融入生活
文化是核心,创意是手段。对于蓝印花布这项非遗来说,团队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它走入现代生活,“我们设计了适合现代生活、年轻化的实用蓝印花布布艺品,包括服装、配饰、箱包、围巾、方巾、文具等多类桐乡蓝印花布创新产品。”哀警卫说,推陈方能出新,企业现已开发出包括50多个门类,几百种蓝印花布产品。
今年4月,2018“青出于蓝”第二回全国传统染缬技艺传承人(桐乡)对话在我市举行,“丰同裕”与来自全国传统染缬技艺的相关人员共话染缬之美、共商染缬之用。同时还促成了项目和设计企业、文创平台的战略合作,并倡议成立了中国传统染缬技艺联盟(筹),不断推动着传统染缬之美转变为符合当代社会审美的新时尚。
在产品创意频出的背后,是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持续加码。几乎每年,“丰同裕”都会淘汰掉至少一半的老款蓝印花布,保留经典图案与款式,开发新型蓝印花布布艺品与蓝印花布文创衍生品,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归根结底,就是要让传统工艺更现代、更时尚、更贴近生活。”哀警卫如是说。
今日的石门,丰子恺笔下“沸反盈天的市井声”远去了,但这“源于自然,根于传统,融于现代”的丰同裕染坊却在这里焕发着勃勃生机。一支极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创新团队,正不断带领着企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书写着桐乡文化产业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新之姿
文化产业风劲正好
“丰同裕”的发展之路,只是众多桐乡文创企业不断创新的一个缩影。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片江南沃土上,越来越多的文创企业正茁壮生长,呈现百花齐放之态。
而探寻“百花齐放”背后的逻辑,我们发现了另一个更深层次的现象:政府的前瞻性规划引领和保姆式呵护。
在规划引领方面,桐乡出台了一揽子利好政策,持续鼓励文创企业开拓创新;当文创企业需要更大的舞台时,政府争取了更多的资源,让它们有了频繁亮相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嘉兴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的机会; 当桐乡的文创产业需要补充“新鲜血液”时,政府又通过举办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引来诸多优质文化产业项目落地……
也正是在这样的悉心呵护下,桐乡的文创产业有理由,也有信心创造更好的未来。
通其变,执其方。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这里的一举一动都会吸引世界的目光。那么,站在高起点,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桐乡已然给出了坚定的答案:文化产业也要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新的增长极。
扬帆起航风正劲,桐乡的文化产业正驶向新的蓝海!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首批嘉兴市重点文化创新团队花落“丰同裕”!桐乡文化产业在创新中蓬勃发展
四川首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花落青羊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创新团队 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创新团队
走近2021文化科技融交会 看江苏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之花绽放
搭体系重引导 金融助力首都文化产业“妙笔生花”绽芳华
100亿文化创新资金怎么花?
晋福文化艺术馆:南安传统工艺“一枝花”
江苏省林业局 省内要闻 缤纷木本花卉 扮靓美丽中国——国家林草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花卉创新团队
【首席论坛】花建 田野 | 元宇宙时代城市文化产业的新跨越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文化基因与中国道路
网址: 首批嘉兴市重点文化创新团队花落“丰同裕”!桐乡文化产业在创新中蓬勃发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534.html
上一篇: 剑南春坚持文化创新,把传统文化“ |
下一篇: 深圳市微创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