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1日讯 古树历经千年岁月,阅尽了沧海桑田,见证了荣辱兴衰,吸天地之灵气,润万物之魂魄。它们代表着中国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保护古树名木资源,近日,市林业发展中心邀请高密一些文艺爱好者走近古树,传播古树文化。
初冬时节,暖阳高照,走进柏城镇小河崖村,一棵11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远远望去,像一把巨大的伞,树干粗壮,枝繁叶茂。零散的阳光透过树隙,落在树下专心致志剪纸的艺人身上,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她们灵巧的手中巧妙地修剪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银杏作品便呈现在眼前。
柏城中心校基础教育主任葛玉贵说:“柏城小学借助这棵古银杏树的悠久历史,把它列为剪纸社团的研学基地,开展了讲古树故事、写古树、画古树、剪古树的系列活动,培养孩子们爱古树爱环境的情操。”
步入朝阳街道王党村,远处传来悠扬的古筝声,在一棵有着500年左右历史的银杏树下,一位身着汉服的女子随着古筝声翩翩起舞,伴随着初冬的阳光,优美的舞姿与古树融为一体,让人感到温暖、感动,充满爱的力量。
艺术培训学校负责人逄荣说:“在古代,我们的先民和树木都和谐共生,也将这种文化记录在古诗里,作为音乐爱好者,我们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把古树的美传达给大家,把这种自然的美好流传下去。”
为保护古树名木资源,市林业发展中心把古树名木保护作为全面深化林长制改革的重点创新项目,认真加以推进落实,大力实施“七个一”工程,联合民间艺人及文艺、文学爱好者举办剪纸、跳舞、空灵鼓演奏等各种活动,让古树的独特景观带动一处景点、一个村庄、一片区域的发展,从而推动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市林业发展中心农艺师李宜福说:“主要是融入高密元素,体现高密文化,动员社会各界以不同形式参与到保护古树名木活动中来,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古树名木、传承中华文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