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的西北部,与建水、红河县及玉溪市的元江、新平、峨山、通海县接壤。全县总面积3042平方公里,辖7镇2乡,117个村委员(社区),941个自然村,其中与外县接边的自然村99个,各民族居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截止2021年末,全县总人口31632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8645人,占总人口的62.8%。民族构成为:彝族181466人,汉族117677人,傣族10391人,哈尼族4060人,回族1078人,其他少数民族1650人。
石屏县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年均气温18.3℃,年降水量在775—1162.5毫米之间,全县总的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间凹,总地形为“三山夹两河”,山区占94.65%,有“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的说法,是一个集山区、民族为一体的典型农业县。这里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远近闻名的“豆腐之乡”、“杨梅之乡”、“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
截至目前,石屏拥有“异龙湖湿地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拥有“石屏古城”、“龙韵养生谷”两处3A级景区,“焕文公园”、“郑营村”两处2A级景区。2015年,石屏古城被国家住建部及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999年被评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石屏县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融合区域旅游资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按照红河州区域旅游规划,积极推进“一湖两城”(石屏—异龙湖—建水)格局打造。
一是联手打造异龙湖流入建水珠江水系沿河旅游观光。为了便于自驾车游客旅游建水和石屏的景观,对异龙湖流入建水珠江水系沿河河道、道路、景点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通过相关建设打造,为游客提供建水县内十七孔桥、团山、乡会桥及石屏县内异龙湖两岸便捷的通道和具有地方浓郁农耕文化的人文景观。
二是联手打造开通建水与石屏米轨火车线路旅游观光。为了拉动区域旅游和开发百年“米轨火车”特色文化资源,石屏县委、县政府出面协助营运企业与铁路部门和建水县对接,2021年开通了建水与石屏两城之间的观光“米轨火车”。
“米轨”观光火车“状元号”的开通,游客可以在火车上听建水、石屏的民间小调,期间休息站点可以看歌舞表演(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体验原生态的彝族文化。导游的沿途讲解,介绍的是石屏、建水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导游与游客、游客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搭建不同民族零距离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好平台。近两年来,在“米轨火车”上开展的系列活动有:2021年7月31日迎接百年建党的“老兵精神、薪火相传”之旅、2021年国庆假期的“滇南最美乡愁之旅”、2021年12月初开启的米轨小火车和环湖观光车的梦想联动、2022年1月24日举办的小状元与小朋友快乐谢谢之旅、2022年2月4日的“来米轨小火车寻找不一样的年味”、2022年4月中旬四川、昆明画家采风服务、2022年8月7日与枝根文化艺术班联谊的车厢音乐会等等。
二、挖掘利用特色优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石屏县在挖掘利用特色优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着重把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传承、边地文化留存、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运用在“三交”上。
一是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促“三交”。
石屏县在2020年1月1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至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3个,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1个、示范家庭200户、教育基地3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107个、示范家庭260户、教育基地2个,异龙湖环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已初具雏形。可以说,在石屏形成了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人人爱护团结、个个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创建的示范单位、示范村、示范点、示范户以及教育基地,为迎接和服务各民族来石屏旅游观光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难得的载体和平台。
二是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促“三交”。
立足石屏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尤其是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旅游”的模式,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一是文化+旅游促“三交”。举行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云南分会场集中示范活动,在迎新春文艺晚会和群众文化广场舞大赛等“我们的节日·春节”系列活动,组织《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深入基层开展“共筑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三下乡演出上百场,举办“石屏夏梦”——李易道油画展2期,举行广场舞培训,进一步推动全县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挥毫送春联 墨香暖人心”、“盛世锦绣春”猜灯谜,适时安排“图书服务宣传周”进社区活动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展览、培训及文化讲座。完成国民阅读中心、郑营“云上乡愁书院”、东方生活美学馆文化公共服务空间建设。大力宣传展示石屏文化魅力,促进我县文旅产业发展中贯穿“三交”。二是体育+旅游促“三交”。举办第三届七羽杯象棋围棋赛、第八届“希望之星”篮球赛、100公里环异龙湖接力跑、石屏2019年杨梅节暨首届环异龙湖“中国移动全球通杯”自行车邀请赛等活动,积极倡导全民健身、休闲运动的健康生活理念。三是节庆+旅游促“三交”。举行杨梅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进行《盛世欢歌》《石屏之恋》《凤舞龙腾》等节目表演,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来自异龙湖的风》油画展、国风雅乐传统音乐会等杨梅节系列活动,积极宣传展示石屏文化特色,为广大群众及游客营造良好的环境。组织参加2019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暨投资贸易洽谈会,进一步宣传推介石屏文化旅游特色,营造“三交”平台和推进融合发展。四是非遗+旅游促“三交”。每年开展二月初十赛歌会,9乡镇16支代表队进行海菜腔烟盒舞大赛,有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海菜腔、烟盒舞的传承保护工作,为民间艺人搭建展示才能技艺的平台,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海菜腔、烟盒舞保护传承氛围。增补余永和等24位民间艺人为第三批县级传承人,实施彝族海菜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后宝云抢救性记录工作,大力支持全县22个非遗传承点开展工作,特别是李怀秀、李怀福的龙朋非遗文化传承点暑寒假传承培训班注重地方传承人培养,古城田园非遗文化传承点的系列展演活动有声有色,充分展现和宣传接地气的石屏彝族非遗民族文化;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走进石屏一中活动,活动中开展花腰刺绣、剪纸、紫石砚制作、烟盒制作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宣传,组织国家级、省州县传承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乐展演表演节目主要是《花腰小调联唱》《月亮情歌》《彝族仆拉鼓舞》《烟盒舞》等节目,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传承和保护的良好氛围,增强文化自信,守护民族文化家园。五是文博+旅游促“三交”。征集文物33件套,展出文物120余件套次,举办诗韵流芳——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先生书法展等专题性展览3次,为游客和群众提供便利、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开展袁嘉谷纪念馆、云台门陈列布展等泛博物馆建设。举行“探秘石屏 古城寻宝”、夏令营、十六艺廊摄影展、与国际艺术家蔡振源面对面、小石屏大世界讲堂等文博系列活动30余次,活化利用博物馆馆藏文物,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手机套、团扇、背包、砚台备受游客喜爱。六是文化交流+旅游促“三交”。编排节目《花腰欢歌》参加“大江奔涌·魅力中国”第九届中国农民春节联欢晚会,花腰舞龙参加“活力口岸·春的共鸣”河口跨国春晚,《花腰小调联唱》《树鼓》《凤舞龙腾》等6个节目参加每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参加青海“2019年海西‘民族团结杯’全国民族自治州民歌、服饰邀请赛”,我县节目《海菜腔》获得民歌比赛三等奖,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技类项目《彩龙腾飞》展演。目前,民族广场舞《马缨花》节目正在组织排练,将代表云南省参加2022年8月在宁夏银川举行的全国群众文化“群星奖”大赛。通过对外交流宣传,进一步展示我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不断提升石屏文化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在疫情防控期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引导民族民间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三是充分利用典型的边地文化留存促“三交”。
石屏古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文人名士众多,地方文化灿烂,享有“文献名邦”盛誉。明朝洪武年间的军屯制度,内地的中原文化(汉文化)带来石屏,当地彝族与汉族的融合形成了典型的边地文化,促进了石屏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神龟托起的这块风水宝地人才辈出。明清两代,石屏共出经济特科状元1人(袁嘉谷,被尊称为“国朝第三人”),翰林15人,文武进士77人,举人638人,贡生760人,故有“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之说。古城进士第、太史第、观察第、将军府、宗人府等一大批深宅大院拔地而起。错综有序的龟背古城中,以明清、民国时期建筑为基础的古城历史文化景区景点正在构建中,主要有石屏文庙建筑群(文庙、州衙、玉屏书院、李恒升旧宅)、袁嘉谷纪念馆、云台门古建筑展馆、朱家花园(古城图书馆)、义姑祠(茶书院)、石屏火车站(铁路博物馆)、石屏峰、企鹤楼群等,这些是实实在在的边地文化留存的旅游观光处所。古城内水云居、屏缘别院等一批民宿的建筑和摆设颇具石屏边地文化元素,是外来游客旅游石屏的入住选择,也是来屏不同民族了解石屏有史以来民族融合发展、团结进步的有力见证。结合实际,推介和打造宝秀(郑营村、秀山寺)人文景观旅游线路。郑营原名普胜村,明洪武14年,明太祖派军平滇后,沐英奉命就地屯垦,巩固边防,军户纷纷落籍云南,在石屏宝秀镇驻防12营盘,郑营就是其中之一。明朝军户子孙世袭,为稳定军心,防止逃亡,军丁必须携妻儿入滇,有未婚妻者入滇完婚,无妻者就地娶妻,军户落籍云南后,感到返乡无望,为纪念先祖,慰藉思乡之苦,壮大家族势力,纷纷建立宗祠寺庙。郑营村已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陈氏宗祠和郑氏宗祠就是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见证。秀山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寺观教堂场所之一,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代表性寺院。
四是充分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促“三交”。
——打造异龙湖环湖旅游。2019年12月25日,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异龙湖正式成为了“国家湿地公园”。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3749公顷,湿地率大97%。目前湿地公园内共有各类维管植物216种,脊椎动物237种,鸟类167类,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黑鹤、彩鹮),国家II级保护植物17种。2020年8月,“异龙湖湿地公园”正式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异龙湖湿地公园内已形成“瑞城滴水”、“末束晓雾”、“焕文迎晖”和“九曲叠翠”四道景观。围绕异龙湖生态资源和保护和利用,石屏县规划打造了环湖旅游景点,坝心镇境内的坝心火车站、码头、龙港、龙井,异龙镇境内的仁寿村、来鹤亭、湿地公园西部码头、游船公司等打卡景点。这些景点包括传统村落、村史民俗、农耕文化、乡村振兴以及彝族文化(海菜腔、烟盒舞)、特色水果(杨梅、蓝莓、猕猴桃)等等,吃住行方便,给人一种满满的乡愁和回忆,是地道的民族乡村文化之旅。民宗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这些景点(村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点)及民族特色文化示范村(点),助力异龙湖环湖游旅游名片打造,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大平台的载体建设。
——打造山区生态特色旅游。目前,石屏县旅游山区生态特色旅游主要推介北部山区线路。景点为彝族支系三道红聚居区龙朋镇的龙韵养生谷(避暑胜地、海菜腔、烟盒舞)、三家(竹产业、竹文化),彝族支系尼苏(他称花腰彝)聚居区、花腰彝文化核心区哨冲镇的慕善村(花腰歌舞)、拖竜黑(高原水草林地),以及大桥乡大平地乡村旅游打卡点。同样,民宗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助力在这些景点(村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点)及民族特色文化示范村(点)。这些景点是发挥好地方特色优势搞旅游,借助乡村振兴推进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是县外旅游者到石屏原汁原味风土人情之旅,从中体验接地气的少数民族文化魅力的好去处,也是当地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好平台。
相关知识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敖汉旗丁香花文化旅游节暨乡村村晚系列活动开幕
文化传承看云南丨民族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人民巷会客厅丨蔡菊: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文化品牌活动 用歌声传播民歌艺术
“两岸一家亲·花儿庆丰年”第一季陇台音乐人民族文化传承交流活动
促进乡村旅游 成都市首批打造18个赏花基地
甘肃文化品牌:一台《丝路花雨》,让敦煌文化艺术“火” 起来
闪光的青春丨做个乡村“红娃”筑梦人
非洲鲜花+非遗文化,农博会绽放中非文化交融之花
擦亮花儿名片 让传统文化“破圈”——临夏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创新发展
网址: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412.html
上一篇: 婚礼布置用什么花【婚礼纪】 |
下一篇: 上海为啥选白玉兰作市花,怎么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