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广州市花都区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广州市花都区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广州市花都区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 部,是广州北大门,南北交通要道,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花都区位于珠江 三角洲的北端,东连从化,南靠广州,西邻三水,西南连南海,北接清远。既是珠江三角洲交通交汇之地,也是沟通珠三角与内地的桥梁和枢纽,拥有发达的水、陆、空立体 交通网络,是 105、106、107 三条国道和机场高速、广清高速、京珠高速、广州北二环、 北三环高速五条高速公路交汇之处。京广铁路线穿境而过,广州火车北站就位于花都。

2、地形地貌 

花都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西最长 52.2km,南北最宽 28km。东、北、西三 面环山,北半部为低山丘陵,是南岭青云山脉尾端,海拔 300~500m。南半部分为台地, 至广花平原,海拔 5m 左右。最高点为北部梯面镇的牙英山,海拔 581.1m,最低点为西 南部炭步镇巴江河畔万顷洋,海拔为 1.2m。全区地貌可分平原、岗台地、高丘陵和低丘 陵四种,按各类土地面积比例大致为“三山一水六分田”。

3、气候气象 

花都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项目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 压为 1012hPa,历年最大降雨量为 2865mm(1992 年),最小降雨量为 1113mm(1916 年),年平均降雨量 1755mm。年降雨量多集中在 4-9 月,前期为热雷期,后期为台风 雨,合占全年降雨量的 81%,降雨量最小是 12 月,占全部降雨量的 1.4%左右。年相对 湿度为 77%,全年日照时数为 1862hr,年蒸发量为 1276mm。

4、水文 

花都区境内河流主要分白坭河、流溪河两大水系。白坭河境内流域面积 628.58 平方 公里,支流有国泰水、大官坑、新街河。流溪河境内流域面积 196.5 平方公里,支流有 网顶河、老山水、高溪河。流域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6 条:流溪河、天马 河、白坭河、国泰河、新街河、芦苞涌。流溪河和芦苞涌都是区域分界河,东部流溪河与从化市及广州市白云区为邻,西部芦苞涌则与三水市隔河相对。除天马河、新街河在 境内发源呈扇形分布并自北向南汇流白坭河出境外,其余河流均发源于邻市。花都区位 于广东省中南部,受季风影响明显,春夏多降锋面雨,夏秋多降台风雨,雨量充沛,多 年平均降水量为 1754.9 毫米。降水量山区多,平原少,自东北向西南递减,且年内分配 不均,汛期(4-9 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79.7%,多年平均径流量 11.59 亿立方米。

天马河是新街河主要支流之一,位于花都区新华镇,是大逐河与大 布河汇合而成,属白坭水系。大迳河发源于狮岭分水,经军田、狮岭、乐同与大布河汇 合,上游建有红崩岗水库;大布河发源于花都区北部与清远交界的马牿跳墙,经旗岭、 乐同与大迳河汇合,上游建有芙蓉嶂、六花岗水库,中游建有洪秀全水库。两水在乐同 汇流,蜿蜒流经三华、毕村、大陵、岐山、罗溪等地汇入新街河,干流全长 22.1km,积 雨面积 180.43km2,历年平均流量 6.94km3 /s,水深 0.5~2m,流速约 0.40m/s,平均坡降 1.46%。

5、植被与土壤 

花都区具有从山区丘陵到三角洲平原的过渡性地貌类型,但由于人为活动的长期干 扰,原生地带性植被日益减少,次生植被、人工植被不断增多,现区内主要常见植物属 乔木类有红椎、罗浮栲、南洋楹、樟树、木荷、山乌桕、鸭脚木、山龙眼、猴耳环、桉 树、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小叶榕、大叶榕、湿地松、马尾松等种类;灌木有黄牛木、 大头茶、桃金娘、岗松、酸藤子、了哥王等;草本有芒其、蕨类、鸭咀草、大芒、小芒、 鹧鸪草等。

相关知识

【地理素养】地理环境与植被关系归纳,看高考地理如何考察 植被类型及分布
广州市城市植被景观多样性分析
【重磅整理】一文看懂植被与环境的关系,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植被类型及分布考点!
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开远之路”
《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do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精选5篇)
共建生命共同体,共享绿美花都湖!花都区开展生物多样性嘉年华主题活动
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植被群落分布格局及植物多样性研究
生态气象范文7篇(全文)
植被与土壤的十四大地理问题

网址: 广州市花都区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769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植物景观营造
下一篇: 基于植被再野化的城市荒野生境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