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10
最近看到一篇讲SDWAN的文章,摘录几句犀利的总结:
安全厂商把防火墙加VPN加集中网管称为SDWAN,
流控和应用交付厂商把流控设备和广域网加速产品加VPN加集中控制器称为SDWAN,
传统的路由器厂商把MPLS扩展加上流量工程也叫SDWAN,
互联网和云计算厂商随便找华强北生产点OpenWRT的盒子能够连上云也叫SDWAN。
https://mp.weixin.qq.com/s/TTI6IR60OtpczcoW0ys3dw
一道华丽的分割线 ,下面才是我写的
一句话总结 SD-WAN 的前世今生 :厂商利用 SDN 架构 + 综合利用多种现有技术优化了历史悠久的 WAN ,再和拥有链路资源的公司合作,迅速推出各自的 SD-WAN 服务。
华尔街搞金融的那些人满世界倒腾的是金钱,投资来上市去,财富越滚越多;
SDWAN 行业玩家们在全球倒腾的是传输线路,批发来零售去,流量越跑越大
传统网络行业的各个厂商(位于不同的细分子行业),再加上一些SD-WAN 初创企业、为了加速企业访问云的公有云厂商,大家不约而同杀入 SD-WAN 这个热点行业。
SD-WAN 行业的众多参与者,按商业模式貌似可以这样分层:
SD-WAN 商业模式分层俗称向用户卖SD-WAN服务的企业(这些企业一般没有自建大规模传输网络,而是从下面那层的SD-WAN 运营商租的)三道贩子SD-WAN 运营商,一般拥有遍布全国甚至全球的传输网络,提供广域网物理线路优化服务。物理线路可以是自有或者从多个传统电信运营商那里租,然后通过管理平台,根据QoS指标智能选择最佳路径来传输客户流量。二道贩子传统电信运营商。卖一些线路产品,如MPLS、Internet、4G等一道贩子最后,还有一种情况下会出现“四道贩子”:那就是当公有云是“三道贩子“时,“四道贩子”从公有云买一些云主机作为 PoP 点 。(这里借用了天成总的“四道贩子”理论)
大部分卖 SD-WAN 的厂商,并不具有遍布全球的传输网络和 PoP 点,而是和大型 SD-WAN 运营商进行合作,最终为用户提供完整的SD-WAN 服务。大家分工明确,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其实是一种好事也是一种趋势 。举个例子,如果大家都自己建云,自建成本会非常高,也没法让企业专注自身业务,很多企业认识到这一点,就直接上公有云了,所以公有云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SD-WAN 运营商和公有云厂商本质上很相似,后面我会专门撰文来分析 )计算机行业比网络行业起步早,也更开放。计算机行业形成 “操作系统厂商 + CPU厂商 + 服务器/PC 整机厂商 +应用厂商” 分层解耦、分工明确的 发展模式,各个层面都出现了专业的牛掰的企业,特别是提供上层应用的互联网企业(OTT),最近十几年搞得声势浩大。网络行业相比之下则更加封闭一些,思科这样的网络大厂能把上述几层工作(除了一些硬件芯片如 CPU 之外)给全包了 。这几年,由 OTT 巨头推动的开放计算项目(OCP)开始普及开放网络概念, 这才出现了一些初创网络厂商做软件,ODM代工厂商如富士康、智邦等提供硬件(即白盒设备)。时下热点之一的 5G ,也出现了白盒基站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