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绍兴兰协
2月26日上午,浙江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兰花市花建设40周年情况汇报。绍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谭志桂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建议,绍兴市要聚焦“兰文化”“兰产业”“兰经济”,进一步强化兰花发展顶层设计,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构建统筹协同机制,更好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等,壮大兰花产业规模,全力打响绍兴兰花品牌,全方位推动绍兴兰花、市花建设高质量发展。
1984年1月22日,绍兴市人大确定兰花为绍兴市花。40年来,绍兴市围绕加快市花市场化、规模化、普及化进程,围绕打造全国春兰科技研发中心、良种培育中心、产品销售中心和观赏养生基地工作目标,真抓实干,推动市花城市覆盖率更高、产业质效更优、品牌影响更广。目前,绍兴兰花产业总产值超20亿元,从过去单一春季品种为主,逐渐开发出了春、蕙、建、寒等多季品种,兰花种植面积、品种、数量均居浙江省首位,在国际和国内兰展上多次获得大奖。可以说,兰花发展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味、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4年是确定兰花为市花40周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绍兴人大组织开展了市花建设专项调研,走访农户和兰花种植基地,全面了解绍兴兰花市花40年的工作成绩与存在问题,寻找创新发展新思路。
2月18日,绍兴兰花协会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绍兴市花40年发展回眸与展望”专题报道。
兰馥四十载 兰馨越大地
——绍兴市花40年发展回眸与展望
鲁孟河
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春兰的故乡,是一个满地兰香、久负盛名的兰花“众香国”。
绍兴历来有采兰、养兰、莳兰、赏兰、咏兰、画兰、书兰等习俗。从“勾践种兰渚山”,兰渚山上长满了兰花,到“千年却有永和事,右军墨藻流修褉”的兰亭雅集,以兰为名的书法圣地“兰亭”享誉全球;从王義之爱兰,嵇康、谢灵运颂兰咏兰,到陆游诗兰“家家富水竹,处处生兰杜”,宋韵兰文化煜煜生辉;从韩性、王冕题兰画兰,到徐渭写兰书兰歌咏“兰亭旧种越兰王”;从康熙帝御笔题写“兰亭”碑,到鲁迅植兰,朱德谊兰,周建人采兰,周恩来赠兰,绍兴的兰花早已扬名中外,绍兴人民的生活也已深深融入“王者之香”。
历史翻篇到新时代,1983年,绍兴撤地建市;1984年,兰花被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命名为绍兴市市花。市花是绍兴历史的浓缩、绍兴人文的标志、绍兴城市的象征。确定兰花为绍兴市花,其根本意义在于以花为媒,蕙质兰心,凝聚人心,表达全市人民对绍兴的热爱,并向世界展现绍兴的人文底蕴和传统美德。
受其影响,兰花在浙江各地得到大力推广,并最终于2009年被选为浙江省省花。
二
绍兴市花命名40年来,全市兰花铭品名花纷呈,养兰莳兰名家辈出,兰花产业不断发展,产销规模不断扩大,兰文化研究篇章灿烂,兰花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高效产业、富民增收产业,成为绿化环境、美化生活的美丽事业。
1
兰花巿场化产业化规模化不断发展。
全市养兰品种从传统高档品种为主,向高、中、低档多层次发展;从过去单一春季品种为主,逐渐开发春、蕙、建、寒多季品种,形成一业多态、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多元集聚发展态势;兰花培育专业与业余队伍相结合,传统兰花生产升级改造,连栋大棚温室呈现规模化。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拥有兰花名优品种1100余个,其中春兰名品500余个、蕙兰名品300余个,其它品种300余个;兰花种植户2100余户,从业人员8000余人;兰花种植面积1700余亩,种植数量1500余万盆,总产值20亿元,年销售额5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春蕙兰产业基地之一。兰花种植面积、品种、数量居全省首位。浙江省连续三次评审的“百家兰苑”,绍兴市入选均占五分之一以上。2017年柯桥区漓渚镇总投资3亿元的千亩花市、千亩花苑、千亩花田“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被列为首批15个国家级试点项目,实现了以生态为底、生产为基、文旅为魂的三产联动新模式,小兰花形成大巿场,兰花产业驶上了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快车道。
2
市花展览展示、竞赛竞优活动不断丰富。
市花命名40年来,全市兰展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单一的春季兰花展销会,扩大到蕙兰博览会、建兰品赏会、寒兰展销会,以及兰花网络展,一年四季有兰花展示、展销活动。兰花展览展示从举办市级为主,到举办省级兰展、华东地区兰花展、海峡两岸国兰展和中国春兰节。
到2023年底,全市已举办市级春兰展38次,蕙兰博览会8次,建兰品赏会9次,寒兰展销会9次,中国春兰节2次。各区、县(市)也开展形式多样的兰展活动。精彩纷呈的兰花展会和兰事活动,对展示绍兴兰花风貌、激发产业活力,推动集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2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春兰节,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绍兴市花的建设成就,吸引了来自全国13个省200多位参展商参展,参评参展兰花2800余盆,实现交易额5000多万元。
3
绍兴兰花品牌力影响力幅射力不断扩大。
绍兴艺兰前辈薪火相传,选育名品,深研技艺,著书立说,影响深远。近代有漓渚“中国三大兰将”之誉,其中就有书写“南花北开”历史的诸涨富。当代则有殚精竭虑育兰艺兰创立“中国春兰样品园”,多次受邀赴日本、韩国及欧洲传播中国兰文化的金定先,以及终生识兰赏兰艺兰,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巡讲兰花审美、铭品鉴赏的“兰界泰斗”周焕根。绍兴还以兰为友好使者,周恩来总理对日本友人松村谦三先生赠兰的故事续篇不断,两地频频交往,为绍兴与松村先生故乡福光町缔结成友好城市打下了基础。
绍兴历代都选出众多名贵兰花,至今仍有珍贵铭品不断涌现,兰花品牌在全国影响甚广,2015年,“绍兴兰花”被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先后在绍兴举办的第六届世界合唱节吉祥物“合合”、浙江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吉祥物“兰兰”,都以市花兰花为原型。市花命名40年来,全市在国家级兰展上获得特金奖、金奖、最佳栽培奖、优秀品种奖等150多个,在华东地区兰花展、海峡两岸国兰展上,获得特金奖、金奖70多个,获奖成绩名列全国全省前茅。
4
市花宣传推广和兰文化研究不断加强。
兰花被确定为市花后,市级相关单位按照“能种则种、可种多种”原则,在街区、道路、景观小品、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及新建、改建公益性项目中,配套种植、摆放市花,提高市花能见度。积极开展市花进社区、学校、医院、景区、机关等“五进”工作,一年分四季安排,推动市花“走进万家门,焕新一座城”。对市花的宣传教育从孩子开始抓起,市里建有小兰花艺术培训学校,电视台开设《小兰花》频道;在市花进校园活动中,全市共评出“市花学校”46所。加强科普宣传,定期举办兰花养护科普宣传,设立兰花服务窗口,创新打造线上科普平台。开展市花敬教师、敬医师、赠劳模、赠道德模范、赠“绍兴好人”活动,人品与兰品交相辉映。
绍兴兰文化源远流长,兰亭既是书法圣地,又是兰文化发祥地之一,幽香四溢,名扬天下。市花命名40年来,绍兴更加重视兰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做深做透兰文章。先后组织撰写出版了《绍兴兰文化》、《越兰新谱》、《越兰与名人》、《兰蕙》、《养兰入门》、《嵊州兰花》、《新昌兰蕙》、《咏兰诗萃》、《越兰名人谱》、《艺兰集》等兰花著作,对绍兴兰花、越兰历史、栽培技术、兰花文化及越兰与名人进行深入研究和宣传,对绍兴兰农世代相传的劳动结晶进行科学总结,为绍兴兰农兰家立传存档。
三
世事更替,鉴水流长。绍兴市花40年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科学总结这些有益做法和经验,对于进一步宣传推广市花,全方位推动兰花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绍兴人灵物秀蕙质兰心,兰人与兰花相得益彰。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植物之秀。2500多年前,越王勾践始筑古城,种兰渚山,古越文化,兰蕙飘香,孕育名人辈出。绍兴人钟情于兰花,把兰花选作市花,不仅因为绍兴是中国春兰的故乡,有着两千多年养兰植养的传统,更是因为兰花集柔美而阳刚、淡雅而芬芳、坚毅而高洁的品质于一身,与绍兴人的朴实坚韧、刚柔并济的秉性十分相似,小小兰花蕴含了绍兴独特的人文内涵和精神风貌。
在绍兴这块土地上,地有兰名,人有兰质,物称兰生,文称兰草,兰与城同生共存,人与兰相得益彰,人作为第一要素始终推动着绍兴兰花事业的发展。这当中,有国内外声名远播的莳兰大家,有矢志传承的兰二代、兰三代和兰四代,有新时代的“十大兰家”和“十佳爱兰市民“,有发展兰花产业的主力骨干,有领风气之先的兰界后起之秀,有为绍兴兰花事业发展尽心竭力的组织推动者,他们是绍兴兰花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
政府重视、政策扶持与组织服务相互推动。
1984年1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市花决议后,市委、市政府明确市花建设业务主管部门,同时要求各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共同发展兰花事业。
市花命名10周年、15周年、20周年、30周年纪念活动,绍兴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出席,或主持或讲话。1999年1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章方在绍兴日报发表《让我们向市花作出承诺》文章,号召全市人民“光大兰的精神”,继往开来,迎接兰乡更加美好的明天。1999年8月12日,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专门考察兰乡漓渚镇,对绍兴兰花事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2015年3月,绍兴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市花市树推广工作的意见》(绍市委办发〔2015〕30号),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加快市花市场化、规模化、普及化进程,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春兰科技研发中心、良种培育中心、产品销售中心和观赏养生基地的工作目标,统筹推进市花工作。市级宣传、发改、财政、农业、建设、教育等部门以及区、县(市)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举措。同时建立市委、市政府市花推广工作督查机制,督促工作落实。
市相关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出台有关市花推广及兰花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市财政从“花卉绍兴”建设专项资金切块200万元,组成市花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对兰花产业规模种植、科研计划项目、展销展评获奖等给予奖补支持。
1984年,绍兴市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市级兰花协会,之后全市6个区、县(市)相继成立县级兰花协会,全市兰花协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市兰协会员700多名。市兰花协会成立以来的三任会长,都由热爱兰花事业的市级老领导担任。市、县两级兰协主动担当作为,在服务大局,强化指导,搭建平台,促进合作,开展兰文化研究,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2020年,市兰协与省兰协共同努力,协助绍兴市政府和柯桥区政府,成功争取中国春兰节落户绍兴。
3
市花普及化与市花产业化科技化相互结合。
在积极推广普及市花,推动市花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绍兴坚持产业兴兰,以兰花基地和龙头兰苑建设为依托,打造兰花产业集聚平台,做大做强兰花产业。
2000年以来,国内唯一的中国春兰样品园、全省规模最大的蕙兰样品园、浙江省兰文化传承园、渚山彩云涧兰花有限公司、兰樵花卉有限公司、国兰家庭农场、多友合作社、柳岸兰花基地、梁家井兰花基地、会篁“竹乡兰苑”共富工坊等一大批兰花基地相继建成;大裕兰苑、越州兰苑、兰景兰苑、怡诚兰苑、枫溪谷兰苑等60家龙头兰苑提档升级。目前全市拥有兰花基地1500亩,其中1亩以上基地50多个,单个兰园最大规模达到100亩。“花香漓渚”建成的千亩兰苑,实现了市场集聚效应,绍兴、上海、杭州等地300多户种兰大户入驻园区,吸引社会投资约5亿元。
在产业兴兰的同时,积极推动科技兴兰。绍兴市农科院与上海农科院共建绍兴兰花研究中心,柯桥建成数字化兰花组培中心、筹建中国春兰研究院,设立兰花博士专家漓渚工作站、浙江省兰花协会嵊州服务站,绍兴文理学院、绍兴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绍兴兰花科研所积极开展兰花选育、杂交、组培、繁殖、病虫害防治等科研活动,累计实施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提升了兰花产业标准化、数字化、科技化水平。
4
兰花产业发展与兰花文化研究相互促进。
兰文化是道德教育的载体,文明建设的教材。绍兴坚持以兰文化兴兰产业,以产业促文化,深入挖掘绍兴兰文化,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赋予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把兰花产业发展和兰花文化建设作为发展兰花事业的一体两翼,在打响兰花品牌的同时,创建绍兴兰花文化品牌,使兰花产业与兰花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绍兴兰花队伍中有一批有知识懂技术有文化的骨干,他们在养兰艺兰的同时,潜心研究,撰写养兰心得,传播育兰赏兰技艺。除了组织编写出版宣传推广绍兴兰花、传播绍兴兰文化、为绍兴兰农立传的著作以外,市兰协还创建市花年刊《越兰》,开设兰协公众号,共计推出200多篇宣传绍兴兰花、弘扬市花精神、介绍外地发展兰花产业经验的文章。
四
绍兴市花40年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与市花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市花推广宣传缺乏长期规划,部门协同不足,市民对市花的知晓认同度不高,城市景观覆盖率、家庭种养率较低;兰花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兰花产品销售中心建设滞后,兰花产业与文、旅、商、养融合度不足;市级政策扶持力度弱化,县级统筹扶持力度不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必须加大市花宣传推广力度,全方位推动兰花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建设新时代美丽绍兴谱写新的篇章。
1
推进兰花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合力赋能。
进一步落实市花推广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并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新格局。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市花推广部门定期会商机制,完善政府督查机制,重点落实市花城景应用、产业发展、市花普及、外宣推广等职责任务。支持各级兰协发挥职能作用,保障兰协工作条件,提升协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2
推进兰花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策赋能。
在执行市委市政府2015年30号文件基础上,制订新的扶持政策。主要是制订兰花生产、兰文化展示、兰棚管理附属用地配套政策,强化兰花产业化发展用地要素保障。制订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市财政要增加“1+9”三农政策资金总量,补充市花“五进”活动等市花推广应用工作经费,增加兰花基地与规模设施补助扶持资金。县级财政要制定市花专项政策,保障县级兰协正常的工作经费和兰花展览展示专项服务费用。金融部门开发兰花产业贷款产品,发展兰花产业享受贷款等各类财政贴息政策。制订兰花产业发展人才政策,有关部门要将兰农列入每年农业技术培训计划,开展各级技能考级。
3
推进兰花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数智赋能。
数字经济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产业。鼓励中国春兰样品园、渚山彩云涧兰花有限公司、国兰家庭农场、大裕兰苑、会篁“竹乡兰苑”等发展为现代化、数字化、科技化的兰花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培养、新型消费、高水平科研活动,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同时,扶持具有规模化生产商品苗能力的种植大户,发展钢架大棚、自控荫棚、水肥一体化管理、智能灌溉等现代化设施设备。要以兰圃基地为基础,建设一批集生态教育、文化传播、研学实践于一体的兰花科普基地。
4
推进兰花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同链赋能。
兰花产业发展需要从产业链里汲取能量,协同赋能。要以“中国兰谷”建设为核心,推进多地区域集聚发展,形成集育种、种植、销售于一体的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集约高效的现代兰花物流服务体系,鼓励兰苑、市场与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做优服务链条,推进兰花物流配送专业化、规范化。依托产业协会、产业农合联等组织,加强主体电商销售、直播销售等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展兰花制茶、酿酒、入药等功能用途,实现兰花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重视将兰花与现代生活理念相结合,打造兰花+ 新型业态消费场景,培育兰花新型消费需求。
5
推进兰花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文旅赋能。
按照中央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求,优化实施兰花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兰花产业化联合体,发展集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赏花经济。健全兰花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打响“绍兴兰花”品牌。支持漓渚镇加快实施乡村兰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建设“中国兰谷”、“兰花博物馆”、“兰花艺术村”、“兰谷酒店”、“兰花拍卖中心”、“兰花研学营地”,打造全国一流的兰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多维度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赋予时代精神的兰文化产品和文化IP,继续组织编写“市花”系列文化读本、编纂出版《越兰名花谱》、《绍兴兰花志》,永续光大“兰的精神”。
▲2024第三届中国春兰节在绍兴举办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越城区举行纪念绍兴市花命名40周年暨区第十一届兰展
兰花命名绍兴市花40周年系列报道④ “科技+”兴兰花
艺兰家马性远的40年兰花恋
关于建设中国兰花(兰文化)馆的建议
兰馥四十载!今年中秋佳节,一起来绍兴赏兰花
绍兴兰花
赏幽兰,逛兰花小馆……第三届中国春兰节开幕
576:绍兴兰文化史略及春兰品牌展举办意义
绍兴花市
越城区第十届兰花展举行
网址: “兰馨越大地”绍兴兰花市花建设40周年 | 动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0565.html
上一篇: “圆梦”一举夺魁 摘得“中国春兰 |
下一篇: 送春兰花的特点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