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软玉削春葱,长在香罗翠袖中。
昨日琵琶弦索上,分明满甲染猩红。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xiān xiān ruǎn yù xiāo chūn cōng , cháng zài xiāng luó cuì xiù zhōng 。
zuó rì pí pá xián suǒ shàng , fēn míng mǎn jiǎ rǎn xīng hóng 。
纖指
—— 趙鸞鸞
纖纖軟玉削春葱,長在香羅翠袖中。
昨日琵琶弦索上,分明滿甲染猩紅。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xiān xiān ruǎn yù xiāo chūn cōng , cháng zài xiāng luó cuì xiù zhōng 。
zuó rì pí pá xián suǒ shàng , fēn míng mǎn jiǎ rǎn xīng hóng 。
译文上移复位附到原文右边译文下移
译文:
玲珑娇嫩的美玉,像削着春葱一样,长在芳香的罗裙翠袖之中。
昨天琵琶的弦和指板上,清晰地染满了猩红的颜色。
总结:
这首古文描写了一位美丽娇嫩的女子,她手腕上戴着一块像玉石一样光洁的东西,如同削春葱一样的细薄。她身着香气袭人的罗裙,袖口处更是点缀着翠绿玉石,十分华美。而琵琶的琴弦和指板上,则染上了鲜红的颜色,似乎昨日她在弹奏琵琶时,因为热情激荡而留下了一些猩红的印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娇美和琵琶音乐的激情。
注意:文中分词不一定准确,请自行分辨。
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纤指
唐 李白《凤笙篇》:“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明 王廷陈《闻筝》诗:“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颦。”清 李渔《风筝误・鹞误》:“好待他举纤指,轻收慢曳,抽出我的情肠。”
纤纤
《荀子・大略》:“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北周 庾信《周五声调曲・徵调曲五》:“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宋 张元干《南歌子・中秋》词之四:“指印纤纤粉,钗横隐隐金。”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唐 罗邺《题笙》诗:“最宜轻动纤纤玉,醉送当观滟滟金。”清 钱泳《履园丛话・谭诗・纪存》:“班姬 晋女今何有,携来合付纤纤手。”苏曼殊《东居杂诗》之十九:“旧厢风月重相忆,十指纤纤擘荔枝。”
元徐再思《水仙子・红指甲》曲:“雪藕丝霞十缕,镂枣班血半点,掐刘郎春在纤纤。”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南朝 宋 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唐 韩愈《答张十一功曹》诗:“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清 青城子《志异续编・杨四》:“俄而楼门边,露纤纤小足。”
唐 孙鲂《柳》诗之二:“春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宋 苏辙《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清 纳兰性德《赤枣子》词:“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柯岩《东方的明珠》一:“它们拼命往下钻,只想越来越深地潜入缸底,借那几根纤纤的水草来隔开危险,那里还顾得上吃食呢?”
软玉
1. 矿物名。玉之一种,以洁白者为贵,多用作饰物。
徐珂《清稗类钞・矿物・玉》:“软玉为辉石类,在火中易熔解,以纯洁乳白色者为贵。”
2. 比喻洁白柔软之物。或指女人之手,或指飞鸟等。
唐 秦韬玉《吹笙歌》:“纤纤软玉捧暖笙,深思香风吹不去。”宋 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跳鳞出重锦,舞羽堕软玉。”宋 萧东父《齐天乐》词:“软玉分裯,腻云侵枕,犹忆喷兰低语。”
春葱
唐 白居易《筝》诗:“双眸翦秋水,十指剥春葱。”元 吴昌龄《端正好・美妓》套曲:“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随园诗话》卷三引清 汪玉枢《养蚕》诗:“小姑畏人房闼潜,采桑那惜春葱纤。”
香罗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诗:“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宋 孔平仲《子明棋战两败输张寓墨并蒙见许夏间出箧中所藏以相示诗索所负且坚元约》诗:“古锦缀为囊,香罗裁作帕。”明 黄子锡《艳曲》诗:“学织九张机,香罗叠舞衣。”
翠袖
唐 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宋 苏轼《王晋叔所藏画跋尾・芍药》诗:“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清 龚自珍《菩萨鬘》词:“无言垂翠袖,粉蝶窥人瘦。”
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明 何景明《明妃引》:“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
昨日
《吕氏春秋・察微》:“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晋 潘岳《悼亡诗》之三:“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昨日安民的官下来,百姓散了。”
琵琶
1. 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秦末,百姓苦长城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晋 傅玄《〈琵琶赋〉序》。)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唐 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器。
宋 王谠《唐语林・识鉴》:“﹝王蝺﹞又见康昆仑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少,亦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下谓之琶。”《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怎的推手向外为琵,合手向内为琶,怎的为挑,为弄,为勾,为拨:--指使的他按谱征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文选・左思<吴都赋>》:“于是乎长鲸吞航,修鲵吐浪,跃龙腾蛇,鲛鲻琵琶。”刘逵注:“琵琶鱼,无鳞,其形似琵琶,东海有之。”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形似琵琶而善鸣,因以名焉。”
弹琵琶(五代浮雕) / 清代琵琶
弦索
唐 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唐 顾云《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诗:“弦索紧快管声脆,急曲碎拍声相连。”陈毅《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箫笛弦索齐奏,气球直于苍穹。”
2. 金 元以来,北方戏曲或曲艺多以丝弦乐器伴奏,后人因以“弦索”为北曲的代称。如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也称《弦索西厢》。明 沈宠绥有《弦索辨讹》三卷。
弦索
同“弦索”。唐 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宋 周邦彦《解连环》词:“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参见“弦索”。
宋 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诗:“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明 沈德符《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予幼时,犹见老乐工二三人,其歌童也俱善弦索,今绝响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惠雅善歌,弦索倾一时。”
3. 金 元以来常称用琵琶、三弦等弦乐伴奏的戏曲、曲艺为“弦索”。一般多指北曲。
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篇一》:“于今世俗之乐,则南以拍板,北以弦索。”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三:“数年以来,如双珠之昆腔,润宝之弦索,并有盛名。”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明 清两朝,南曲为盛,中清以后,曲就衰微。其行世者,鼓辞弦索诸调,声益变而辞益纷。”参见“弦索”。
分明
《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唐 元稹《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奁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大辽副统军贺重宝。’”峻青《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
汉 陆贾《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薛宣传》:“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魏书・清河王怿传》:“叉党人通直郎宋维希叉旨,告怿谋反,禁怿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
南朝 梁武帝《游仙诗》:“委曲凤台日,分明柏寝事。”唐 杜甫《历历》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茅盾《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
唐 元稹《哭女樊》诗:“秋天净绿月分明,何事巴猿不賸鸣。”后蜀 欧阳炯《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宋 黄庭坚《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清 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
猩红
宋 陆游《花下小酌》诗:“柳色初深燕子回,猩红千点海棠开。”《说岳全传》第二二回:“﹝于工﹞又将一件猩红战袍,一条羊脂玉玲珑带,各盛在盘内。”冰心《寄小读者》七:“他们送给我们都灵市特产的蜜甜的巧克力糖,猩红的玫瑰花。”
2. 银朱的别名。见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银朱》。
。朝代:唐 。 作者: 卢仝。
客行一夜秋风起,客梦南游渡湘水。
湘水泠泠彻底清,二妃怨处无限情。
娥皇不语啓娇靥,女英目成转心惬。
长眉入鬓何连娟,肌肤白玉秀且鲜。
裴回共咏东方日,沈吟再理南风弦。
声断续,思绵绵,中含幽意两不宣。
殷勤纤手惊破梦,中宵寂寞心凄然。
心凄然,肠亦绝。
寐不寐兮玉枕寒,夜深夜兮霜似雪。
镜中不见双翠眉,台前空挂纤纤月。
纤纤月,盈复缺,娟娟似眉意难诀。
愿此眉兮如此月,千里万里光不灭。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朝代:宋 。 作者: 苏籀。
百世繁华堕劫灰,凄凉断簪并擘钗。
淑颜窈窕亦尘土,指环耕出田中来。
野人辛勤务稼穑,两手龟拆辟草莱。
未知此环竟安用,但讶光采尤奇瑰。
王孙捉麈不辨玉,手面膏拭无纤埃。
柔荑纤纤擢绀袖,五云书势高崔嵬。
金拨收声饫犀筯,冰遏红牙诚妙哉。
指环不肯贫家售,东邻女贫人道丑。
巧梳堕马长扫眉,五色紝针工组绣。
古人制器知为谁,今时岂乏春风手。
春葱银甲深藏袖,偕老赋诗须我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马
相关知识
雨中海棠(yǔ zhōng hǎi táng)原文、平仄韵律对照、注音、翻译、总结、赏析
雪中梅花(xuě zhōng méi huā)原文、平仄韵律对照、注音、翻译、总结、赏析
山茶花(shān chá huā)原文、平仄韵律对照、注音、翻译、总结、赏析
“枝枝如雪南关外( zhī zhī rú xuě nán guān wài )” 唐 ·窦羣
春游(chūn yóu)原文、平仄韵律对照、注音、翻译、总结、赏析
茉莉花(mò lì huā)原文、平仄韵律对照、注音、翻译、总结、赏析
初夏(chū xià)原文、平仄韵律对照、注音、翻译、总结、赏析
春风(chūn fēng)原文、平仄韵律对照、注音、翻译、总结、赏析
姚黄(yáo huáng)原文、平仄韵律对照、注音、翻译、总结、赏析
姚黄牡丹(yáo huáng mǔ dān)原文、平仄韵律对照、注音、翻译、总结、赏析
网址: 纤指(xiān zhǐ)原文、平仄韵律对照、注音、翻译、总结、赏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16476.html
上一篇: 南阳老城映像:医圣祠相约一场美丽 |
下一篇: 第七章一枝花雇佣兵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