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是浙江省最具特色的珍稀干果,高产优质高效,盛果期亩产值超万元,是浙江省退耕还林和种植结构调整的首选树种。2019年,全省香榧种植面积达80.9万亩,产量6000多吨,产值超15亿元。
推广良种
细榧(国S-SV-TG-024-2011),会稽山一带农家品种;珍珠榧(浙R-SC-TG-008-2006),籽小圆、种衣极易脱,余味甜香;象牙榧(浙R-SC-TG-007-2006),籽细长,种仁饱满,种衣易脱、风味近似细榧;东榧3号(浙S-SV-TG-009-2015),丰产性好,风味与细榧同;东榧1号(浙S-SV-TG-005-2017),丰产性好,风味与细榧同;龙凤细榧(浙S-SV-TG006-2017),雌雄同枝,花期同步,可自花授粉,风味近似细榧;早缘榧(浙R-SC-TG-009-2018),油脂含量高,酥松、细腻程度好于细榧;美林细榧(浙R-SC-TG-010-2018),丰产性好,风味与细榧同;立勤细榧(浙R-SC-TG-011-2018),丰产性好,风味与细榧同。
种植范围
适合在退耕还林和树种结构调整区域推广。
土壤要求:微酸性到中性沙质壤土;土层厚度大于60厘米。环境要求:海拔100—800米之间山地;缓坡地,整体开发坡度不高于20度;局部开发不超过25度;中高海拔要求光照强,低海拔尽量选择半阳坡。
栽培技术
造林模式:适宜纯林结合林下套种、疏林(板栗、山核桃、油茶)混交、茶—榧套种等模式。
种植密度:株行距5米×5米或4米×5米,亩栽27—32株。
种植技术:10月中下旬至上冻前尽早种植,选用“2+4”左右的良种嫁接大苗,带土球上山造林,造林时挖大穴、施足基肥、适量修剪、根肥分离、浅栽高覆松土。造林后遮阴,尽早去除砧木萌蘖条,成活率可达95%以上,造林后生长快、结实早。
树体管理技术:适宜自然开心形、疏散分层形树冠;前期通过施肥配比、扶枝等技术,促进顶端优势,快速扩大树冠;进入初果期后,通过拉枝、打顶降低顶端优势,促进结果母枝的诱导与形成;控制施肥配比等,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实。
林地管理技术:遵循“控氮、稳磷、增钾”施肥原则,重点抓好春、秋季肥料施入,幼年及结果量多的树,在5月下旬前可补施复合肥做追肥。林地瘠薄、土壤紧实,秋季结合施用有机肥深挖扩穴。
病虫害管理技术:常见病虫害有根腐病、茎腐病、绿藻、红蜘蛛、白蚁、蚧壳虫等病虫害,主要通过改良土壤及低毒高效药剂等方法防治。秋冬季施用石硫合剂清园。
典型案例
嵊州市长乐镇坎一村
基地位置及规模:面积100亩
经营业主:嵊州市万松林香榧专业合作社
经营情况:造林10—15年,15年进入盛产期,平均亩产榧蒲420千克;100亩基地榧蒲平均亩产量达250千克/亩,2019年按市场价40元/千克估算,亩产值可达1万元。
浙江农林大学潘母岗校内基地
基地位置及规模:面积25亩
经营业主:国有
经营情况:“2+4”苗木2016年造林,2019年50%以上初果,98%以上初花。2019年部分林地开始套种黄精。
种苗供应
诸暨市立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嵊州市愚舍家庭农场、东阳鑫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东阳市兰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野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
相关知识
香榧生态高效栽培技术
皖南山区香榧丰产生态栽培技术
香榧生长适宜地区及条件(香榧的生态特点与适应环境关系)
香榧的适应性和其栽培技术.doc
浅谈香榧的高产栽培技术
香榧栽培技术
香榧栽培技术要点
香榧种植技术视频U盘2书图说香榧实用栽培技术香榧栽培
浙江开展送香榧栽培技术下乡活动
香榧栽培关键技术
网址: 香榧生态高效栽培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58310.html
上一篇: 香榧幼令期管理技术要点 |
下一篇: 粗榧栽培养护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