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的对策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的对策 摘要:为保护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从种类、分布、生活型、地理成分等方面,对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丰富,有30科39属42种收录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其地理成分多样,温带性质明显,含有较多特有、古老种。同时,分析了濒危原因,提出了加强科学研究、加大资金投入等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对策;五道峡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5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4-0069-04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0年,2009年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珍稀植物资源丰富,孑遗、特有种属较多。本文在查阅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4],通过野外调查、资料分析,对该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进行了整理和研究,提出加强保护的建议对策。 1 自然地理概况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境内,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台阶、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处于大巴山东延余脉荆山山脉主脉,北纬31°37′48″~31°45′23″,东经111°5′53″~111°27′55″,总面积20 860 hm2,海拔550~1 926 m,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体垂直高差巨大。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8.5 ℃,≥10 ℃积温3 840 ℃,年降雨量900~1 300 m,海拔800 m以上地区无霜期平均为210 d,随高度抬升而减少。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带有显著的垂直差异。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境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植物地理成分复杂,植物区系在湖北省的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 2 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 2.1 种类组成 保护区地处秦岭以南、神农架以东,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少,保存了大量古老、原始、孑遗、特有物种。通过调查,该区域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 》[5]和《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6]收录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共计42种,隶属30科39属。其中裸子植物7种,被子植物35种(见表1)。此外,陈志远等曾于1986年在此采集到长叶榧树Torreya jackii的标本,并作为湖北分布的新纪录种[7],但2009年、2012年汪正祥前来实地考察时并未采集到标本,作为存疑种,本文暂不列入。 2.2 分布 根据现有调查结果,呈群落或小群落分布的有红豆杉、八角莲、华榛、天麻、小勾儿茶、领春木、青檀、紫茎、紫斑牡丹、金荞麦,其余呈零星分布。从分布频度上,保护区内多地分布的有银杏、金钱槭、八角莲、华榛、野大豆、鹅掌楸、天麻、白辛树、领春木、青檀、大叶榉树、巴山榧树、紫茎等13种,在保护区内仅1~2地分布的有珙桐、光叶珙桐、喜树、大果青?e、穗花杉、?o实、红豆树、小勾儿茶、红椿、峨眉含笑、闽楠等11种。 2.3 濒危保护等级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中,有2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19种;有33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其中濒危3种,稀有14种,渐危16种;1级1种,2级12种,3级20种。(见表1) 2.4 生活型特征 乔木29种(常绿10种,落叶19种),占69.0%,灌木6种(常绿1种,落叶5种),占14.3%;草本7种,占16.7%。 2.5 地理成分分析 参考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划分方法[8],对保护区分布的39属42种珍稀濒危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类型划分如表2。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属有10个分布型。热带成分共8属,占总属数的20.5%;温带成分共31属,占总属数的79.5%,其中中国特有分布最多,有11属,占总属数的28.2%,分别是:银杏属、珙桐属、喜树属、金钱槭属、?o实属、杜仲属、山白树属、瘿椒树属、青檀属、香果树属、崖白菜属。 2.6 古老性分析 保护区集中分布着许多古老和原始的科、属[1],有发生在中生代甚至更早的银杏属、红豆杉属、三尖杉属、鹅掌楸属、香果树属,也有大量的古近纪、新近纪古老植物,如穗花杉属、杜仲属、珙桐属、水青树属、连香树属、瘿椒树属、领春木属等。其中包含大量的单型属和少型属,它们的系统位置大多原始而孤立。 分析表明,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系成分较复杂,温带性质较明显,特有成分突出,古老成分较多。 2.7 需要纳入保护范围的其它种类 五道峡
相关知识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的对策.doc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重要性
小五台山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影响及其适应对策研究
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机制与保护对策
保护濒危植物论文
长白山北坡珍稀濒危植物及其自然保护
珍稀濒危植物——太行花
多学科交叉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刻不容缓
江西省珍稀濒危植物调查研究
网址: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的对策.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58512.html
上一篇: 小陇山林区珍稀濒危树种资源保护与 |
下一篇: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