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据我所知世界上能计算出挂果株数的栽培干果树种唯有香榧。榧树全球共60万株,其中有栽培利用价值的香榧挂果树仅约20万株。(其它榧树结的果子都是不能食用的)。

香榧,(学名:Torreya grandis Fort. ex Lindl. cv. Merrillii.),别名中国榧,为红豆杉目、红豆杉科、榧树属常绿乔木,中国原产树种,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较为湿润的地区,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温暖多雨,黄壤、红壤、黄褐土地区。

香榧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物种,和红豆杉、银杏一样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是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

榧树雌雄异株,异花授粉使榧树的自然变异机制复杂。榧树共8个种、两个变种,其中北美两个种、日本一个种,其它五个种和两个变种都在中国。

重点在香榧是唯一人类利用选育种技术培育出的一个种,其它种都是自然变异形成的种,而且香榧是唯一有食用价值的种。

有专家考证,古人首先是采集榧树果子,在采集的果子中发现有些树结的果子品质特别好:香甜、粉滑,而有些树结的果子则苦涩、粗糙。古人首先对这些结果品质优良的树进行特别保护,而对所结果子不堪食用的树伐去。后来随着人们掌握了嫁接技术,古人开始采用嫁接技术繁育香榧树种。

2000年的《汜胜之书》的种瓠法提到瓜类的嫁接技术是贴接技术,而香榧嫁接采用的是切接技术,技术难度大,而且香榧的嫁接必然用比较大的榧树作砧木,又增加了嫁接成活的难度。在会稽山古香榧群最老的香榧王树龄有1500多年,可以证明中国人最迟1500年前就已掌握了木本植物的嫁接技术。

会稽山古香榧群有百年以上的香榧树7.2万株,千年以上的香榧树4500余株。我们今天看到的古香榧树呈“牛腿状”,上大下小,就是嫁接的痕迹。

传统的栽培方式香榧树种植40-50年才会挂果,俗话说“爷种孙收”。

香榧4月份开花,生长18个月后到下年9月才成熟,到9月份在一颗树能同时见到香榧开花、已授粉膨大的幼果和已成熟的果实。

 所以香榧又叫“三代树”


香榧在前期喜荫凉,耐旱能力差,成活率低,投产需时长。加上香榧是一种口味好营养丰富的优质干果。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在会友时见席上香榧果吟曰:“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

 所以香榧最高价曾达到200元/公斤。现代人采用大营养杯育苗技术,在栽培4-5年后已经能够达到丰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之所以把会稽山古香榧群列入全球重要文化遗产,我想有以下主要原因:

1、榧树是活化石,香榧是人类在1500年前从榧树自然变异优良种选择并应用嫁接改造培育出的新物种,可以说是人类选育种技术和嫁接技术的“活化石”。而且历经千年还具备很高的生产能力,现在的千年以上的古树有的单株产量达到200公斤,一株树的产值达到万元以上。可以说是保持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典范。

2、香榧前期生长慢、抗逆性弱、成活率低,但种植5年后生长速度加快,树体高大,有些古树树高达30米,树冠幅达200平方,有很强的水土保持能力,树形也美观,很有观赏价值。是一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备的优良绿化树种。

今后对香榧进行动态保护的措施:

1、现有的香榧主要分布在北纬27-35度的范围内,根据香榧的生长习性,研究认为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大部分高海拔山地可以引种,选择在气候湿润温暖、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区,最好当地有野生榧树或南方红豆杉分布的地区试种,成功率高。


2、提高香榧树的选育种技术,我国农业科学家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香榧树的选育种工作,新选育了十几个品质优良、产量高、适应强的新品种。榧树异花授粉,变异机制复杂,香榧选育种还有很大潜力。像类似的美国山核桃,人们选育的品种达300多个。

3、改进育苗、种植技术。比如营养杯育苗、大砧木嫁接,矮化砧木的培育,矮化种植技术,促进香榧早投产、早丰产。

据说有人尝试过用南方红豆杉做砧木嫁接香榧成功,有机会我也想尝试下,有这个技术的读者请给我留言。

相关知识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农业遗产在浙江丨绍兴会稽山脉:千年香榧 嫁接幸福的“三代果”
香榧花语
稽山古榧:榧香久远
香榧千年 香飘万里(古树的故事)
浙江绍兴:香榧千年 香飘万里
农业文化遗产”之中国篇
人民日报:香榧千年 香飘万里
香榧千年 香飘万里
嵊州香榧

网址: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5882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四明大峡谷竟藏了这么多奇花异草
下一篇: 从侏罗纪走来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