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种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组合物及应用

一种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组合物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植物化学保护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细菌性病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害。细菌性病害爆发性强,可在短时间大规模流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农业生产上主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主要药剂为铜制剂和抗生素等两大类产品。随着种植规模增大和环境气候的改变,农业作物的细菌性病害愈发严重,种植户大量或者连续多次使用同类药剂防治,造成病原细菌的抗药水平升高,药效也下降,此时农户通常会加大用量,或者随意添加多种药剂混配使用。盲目药剂混配使用大多起不到增效作用,反而起到拮抗作用,造成乱用药、大量用药及药剂浪费等问题突出。因此,农业生产亟需防治农业细菌性病害的新型杀菌剂。研发高效、广谱、环保的复配药剂组合,具有研制周期短、成本低、延缓病原菌抗药性产生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农药研制重视。乙蒜素(ethylicin),是我国自行研发的一种植物仿生农药,是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其化学名称为乙基硫代磺酸乙酯,casno.682-91-7,商品名抗菌剂402、一支灵等。乙蒜素挥发性强,具腐蚀性,可燃,遇碱、铁易失效。乙蒜素兼有一定的内吸性和铲除作用,其杀菌机理是其分子结构中的(o=s=o)基团与菌体内含硫基的物质反应,从而抑制菌体的正常生理代谢。乙蒜素具有高效的杀菌功效,还可促进作物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调节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品质。辛菌胺醋酸盐(n1-辛基-n2-(2-辛基氨)乙基-1,2乙二胺)是一种高效、低毒、环保的氨基酸类高分子聚合物杀菌剂。辛菌胺醋酸盐可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凝固蛋白、阻止酶系活动等方式对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起到杀灭作用。辛菌胺醋酸盐具有强的内吸和渗透性,能够有效防治轮纹病、枯萎病等病害。辛菌胺醋酸盐施用后,能在植物茎、叶和果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兼具一定刺激叶片生长作用。zl201910599615.3公开一种包含乙蒜素和松脂酸铜的组合物,乙蒜素和松脂酸铜的质量比为1:1-10,对柑橘溃疡病、西瓜细菌性角斑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等病害防治表现增效作用。zl201810270312.2公开了一种含有盐酸吗啉胍与辛菌胺醋酸盐的杀菌组合物,盐酸吗啉胍与辛菌胺醋酸盐的质量比为1~50∶50~1,主要用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水稻稻瘟病等防治效果增效。目前,关于乙蒜素与辛菌胺醋酸盐的复配农药组合及其应用尚无报道。技术实现要素: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组合物及应用。本发明方案包括以下内容:一种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组合物,包括质量比30:1~1:10的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优选的,所述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的质量比为6:1~3:1时,其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菌xanthomonascitripv.mangiferaeindicae的杀菌效果更为显著。优选的,所述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的质量比为12:1~1:6时,其对番茄青枯病菌pseuclonarassolaraearum表现出增效杀菌作用。其中,两种药剂比例为1:1时,增效杀菌作用明显。优选的,所述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的质量比30:1~1:10时,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表现出增效杀菌作用,其中,两种药剂比例为15:1时,增效杀菌作用更明显。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可以与本领域常用助剂组合,并按常规制备方法制成各种杀菌剂剂型。所述剂型包括但不限于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乳油剂或悬浮剂。所述组合物在制剂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80%。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所述组合物或所述杀菌剂在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方面应用。所述细菌性病害包括但不限于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番茄青枯病菌或水稻白叶枯病菌。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含乙蒜素与辛菌胺醋酸盐复配组合物及其杀菌剂,对农业细菌性病害具有明显的毒力增效,两种杀菌剂作用机理迥异,减缓病原菌抗药性产生,可用于细菌性病害抗性治理;复配杀菌剂防治效果表现出协同增效,速效性和持效性增强,可减低药剂使用量,减少使用成本,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本发明提供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复配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环保等特点,符合当前新农药创制的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例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常规市售产品。(一)制剂配制实施例本发明制剂制备过程中,所采用的助剂均为本领域常规助剂,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实施例114%乙蒜素-辛菌胺醋酸盐(12:2)微乳剂称取12%乙蒜素,2%辛菌胺醋酸盐,15%三苯乙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农乳500#,10%环已酮,5%丙二醇,搅拌充分溶解后,去离子水补足至100%,继续搅拌至均相,制得14%乙蒜素-辛菌胺醋酸盐微乳剂。实施例28%乙蒜素-辛菌胺醋酸盐(6:2)微乳剂称取6%乙蒜素,2%辛菌胺醋酸盐,15%三苯乙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农乳300#,10%环已酮,5%丙二醇,搅拌充分溶解后,去离子水补足至100%,继续搅拌至均相,制得8%乙蒜素-辛菌胺醋酸盐(6:2)微乳剂。实施例310%乙蒜素-辛菌胺醋酸盐(5:5)可湿性粉剂称取5%乙蒜素,5%辛菌胺醋酸盐,3%拉开粉bx,3%萘磺酸盐缩聚物morwetd-425,硅藻土补足100%,将药剂、润湿剂、分散剂与填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搅拌40min,制得到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可湿性粉剂。实施例45%辛菌胺醋酸盐水剂5%辛菌胺醋酸盐,3%木质磺酸钠,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各组分在水中充分搅拌均匀,制得辛菌胺醋酸盐水剂。2%辛菌胺醋酸盐水剂,用2.5倍水溶液稀释5%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得到。实施例512%乙蒜素乳油、6%乙蒜素乳油和5%乙蒜素乳油分别由20%乙蒜素乳油用溶剂稀释4倍、1.67倍和3.33倍配制而成。20%乙蒜素乳油配方:20%乙蒜素、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甲醇,余量为二甲苯。乳油的制备方法:将乙蒜素与乙醇、二甲苯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混合均匀制得乳油制剂。实施例61%乙蒜素-辛菌胺醋酸盐(0.5:0.5)悬浮剂称取0.5%乙蒜素,0.5%辛菌胺醋酸盐,1%磷酸酯类乳化剂,0.1%聚硅氧烷消泡剂,0.2%黄原胶,水补足100%。将各组分通过乳化机高速剪切,然后通过砂磨机砂磨,使粒径5mm以下,制得悬浮剂。实施例780%乙蒜素-辛菌胺醋酸盐(60:20)悬浮剂称取60%乙蒜素,20%辛菌胺醋酸盐,15%木质素磺酸盐,2%丙二醇,0.5%硅油,2%黄原胶,水补足100%。将各组分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然后通过砂磨机砂磨,使粒径5um以下,制得悬浮剂。实施例810%乙蒜素-辛菌胺醋酸盐(5:5)悬浮剂称取5%乙蒜素,5%辛菌胺醋酸盐,10%丁基萘磺酸盐,2%丙二醇,0.2%聚硅氧烷消泡剂,0.5%黄原胶,水补足100%。将各组分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然后通过砂磨机砂磨,使粒径5um以下,制得悬浮剂。(二)离体生物测定实例按照nyt1156.16-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6部分采用的浑浊度法,将离体抑菌率换算成几率值为纵坐标,药液浓度(μg/ml)的对数值为横坐标,建立毒力曲线,计算求得抑制中浓度ec50,依据wadley法计算药剂联合使用的毒力增效系数sr值。ec50(理论)=(a+b)/(a/ec50(a)+b/ec50(b))sr=ec50(理论)/ec50(实测)其中,a、b分别为a、b有效成分在复配药剂中的质量分数;ec50(a)、ec50(b)分别为a单剂和b单剂ec50值;ec50(理论)和ec50(实测)分别为ab混剂的理论与实际测得的理论值。当sr≤0.5,表现拮抗;0.5<sr≤1.5,表现相加;sr≥1.5,表现增效。实施例9乙蒜素与辛菌胺醋酸盐不同组合物对芒果细菌角斑病菌的毒力测定,见表1表1乙蒜素、辛菌胺醋酸盐及其不同配比组合物对芒果细菌角斑病菌的毒力结果数据分析,由表1可见,乙蒜素与辛菌胺醋酸盐按质量比15:1~1:3范围内复配组合对芒果细菌角斑病菌的毒力增效系数sr≥1.5,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质量比为6:1和3:1,增效显著,增效系数达2.5以上。实施例10对番茄青枯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见表2所示。表2乙蒜素、辛菌胺醋酸盐及其组合物对番茄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处理实测ec50理论ec50增效系数sr乙蒜素(a)28.45辛菌胺醋酸盐(b)7.65a:b=12:113.2223.531.78a:b=9:114.4722.371.55a:b=6:111.6820.491.75a:b=3:18.7716.941.93a:b=1:15.9412.062.03a:b=1:35.579.361.68a:b=1:65.338.541.60结果显示,乙蒜素与辛菌胺醋酸盐质量比在12:1~1:6范围内复配组合时,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毒力增效系数sr≥1.5,均表现出增效作用;两种药剂按质量比为1:1增效系数达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实施例11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毒力测定,见表3所示。表3乙蒜素、辛菌胺醋酸盐及其组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处理实测ec50理论ec50增效系数sr乙蒜素(a)38.47辛菌胺醋酸盐(b)14.36a:b=30:121.7336.491.68a:b=15:118.4434.811.89a:b=12:120.6534.071.65a:b=9:118.7332.941.76a:b=6:118.6631.031.66a:b=3:116.6527.101.63a:b=1:112.2720.911.70a:b=1:311.1217.031.53a:b=1:610.0715.771.57a:b=1:109.7615.231.56数据分析:乙蒜素与辛菌胺醋酸盐按质量比30:1~1:10范围内复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室内毒力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说明组合物毒力增效作用。(三)活体药效试验实例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根据准则试验分级标准调查植物病害的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采用abbort方法评价混剂的防效增效。按照abbort方法评价混剂的防效增效作用,方程如下:p理论=a+b-a×b/100,其中a和b分别两种单剂的防效。如果试验测得混剂的实际防治效果大于理论防治效果(p理论),则混剂表现出增效作用。实施例12防治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药效试验试验方法参考gb/t17980.103-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杀菌剂防治柑橘溃疡病”。在海南东方的芒果园进行试验,试验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25~30m2,每处理小区5株,重复3次。在芒果细菌性角斑病初期施药(喷施),共施药2次,每次施药的有效成分用药量为10mg/株,第一次施药与第二次施药间隔7d,分布于施药前、第1次施药后7d和第二次施药后7d调查病害发生情况。调查方法:每处理小区调查2株,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点取样,调查每个各取样的1条叶梢上的全部叶片,病害分级标准参照标准,调查总叶数、发病叶数及危害等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药效计算公式:防效%=[1-(施药前对照组的病情指数×施药后处理组病情指数)/(施药后对照组的病情指数×施药前处理组的病情指数)]×100%表4防治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效结果数据分析:乙蒜素与辛菌胺醋酸盐质量比为6:1时,两次施药后7d对芒果细菌性角斑实际防效大于理论防效,呈现出增效作用,二者质量比为3:1时,防治效果实际防效也比理论防效高,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分别高于两种单剂的防治水平。实施例13防治番茄青枯病盆栽药效试验试验采用盆栽试验,将番茄育苗至4片叶左右,沿辣椒苗茎距地面3cm处滴灌5ml青枯病菌(od600约0.8),之后将各药剂采用灌根处理,每个处理20ml,隔3d灌根1次,共2次,每处理20个株,置于28-30℃,光暗周期12h/12h,温室培养,14-28d观察记录发病株数,参照《药效准则》第32部分“杀菌剂防治番茄青枯病”(ny/t1464.32-2010)记录统计,按照下式公式计算防效。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株数×100防效%=(对照组施药后发病率-处理组施药后发病率)/对照组施药后发病率×100表5防治番茄青枯病菌的的盆栽防效表5数据结果显示,乙蒜素与辛菌胺醋酸盐以质量比为3:1防治番茄青枯病菌的实际防效大于混剂理论防效,表现增效作用;乙蒜素与辛菌胺醋酸盐按照质量比1:1防治时,实际防效高于混剂理论防治效果,呈现增效作用,施药后14d防效到80%以上,施药28d防效仍高于70%,持效期长。乙蒜素与辛菌胺醋酸盐复配施用于碱性土壤时仍呈现出增效及延长持效期的效果(28d防效75%),进一步说明二者复配有利于提高乙蒜素在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比(30:1)~(1:10)的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的质量比为(15: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的质量比为(6:1)~(3:1),所述植物细菌性病害为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菌xanthomonascitripv.mangiferaeindicae。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的质量比为(12:1)~(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的质量比为1:1,所述植物细菌性病害为番茄青枯病菌pseuclonarassolaraear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的质量比为15:1,所述植物细菌性病害为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

7.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在杀菌剂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其剂型包括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或悬浮剂。

9.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任一项所述组合物或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8任一项所述杀菌剂在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方面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性病害包括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番茄青枯病菌或水稻白叶枯病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组合物有效成分包含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乙蒜素和辛菌胺醋酸盐质量比为30:1~1:10。本发明以乙蒜素与辛菌胺醋酸盐为有效成分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防治效果,延缓病原菌抗药性产生,减低有效成分使用量以及减少防治病害的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叶火春;张静;朱发娣;闫超;辜柳霜;冯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4.29
技术公布日:2021.08.10

相关知识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植物细菌性病害及基本防治办法
细菌性病害病原菌及防治策略
蔬菜细菌性病害及防治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识别与详解,附常见细菌性病害录大全
植物细菌性病害详解
食用菌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的开发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识别(附:细菌性病害录大全)
详述:作物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研究进展
细菌性病害的特点和防治药剂简介

网址: 一种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组合物及应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761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课件.pp
下一篇: 怎么治疗细菌阴道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