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植物裸果木的繁殖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项目摘要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 Maxim)是亚洲中部比较稀少的孑遗植物,对于研究我国西北、内蒙古荒漠的发生、发展、气候的变化以及旱生植物区系成分的起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然而由于目前裸果木自然更新和繁殖困难,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分布面积不断缩小和生境破碎化。针对裸果木有性繁殖力低下,开花量大而结实率低的问题,本项目拟开展裸果木繁殖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通过研究裸果木的开花、传粉、受精等生殖过程,探索裸果木的繁殖规律,揭示传粉机理和种子形成机制;找出裸果木结实率低的内外因素。通过探索裸果无性繁殖特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揭示其无性繁殖的规律及其生态适应性,揭示裸果木种群数量下降的内在原因和外部因素,揭示裸果木濒危的原因,旨在为保护该物种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裸果木种群数量特征、年龄结构、繁殖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等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海拔和生境裸果木种群的综合数量指标有显著的差异。在海拔2387m~2517m区域,裸果木种群的综合数量指标显著高于海拔1506m的极端干旱区和2800m的高寒地区,在不同海拔和生境中,裸果木幼苗的补充量普遍较少,造成整个种群更新困难。裸果木中老龄植株较多,幼龄植株较少。说明裸果木种群数量趋于下降,属于一个衰退性种群。2、通过年轮测试仪分析,裸果木植株年龄1~73年。开花数量随着冠幅和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开花数量有所下降。3、在年降雨量157mm时,开花数量从496~25264朵小花/株。裸果木开花量很大,但结实率很低仅有0.7%。在年降雨量低于80mm时,开花量数量显著降低,而在降水量低于45mm时裸果木植株不开花。并且在持续干旱时,裸果木叶片发红并大量脱落,叶片脱落使植株成干枝条和假死状态,以适应极端干旱的逆境胁迫。4、裸果木在开花期间遇到极端干旱胁迫时,造成花粉发育不良、子房发育不良。加之在极端干旱胁迫时,其开花时间缩短,水分的不足也使正在开的花又闭合上,因而造成传粉受阻、是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5、通过扫描电镜( SEM) 观察,裸果木花粉形状为圆球形,花粉粒直径大小为22.0×22.44 μm;具散孔,萌发孔 12个,孔均匀分布;孔径:7.2-7.4μm; 孔间距:2.7-2.8μm;孔下陷,孔的界线明显。花粉粒外壁纹饰为均匀的颗粒状,颗粒较小; 萌发孔内的外壁纹饰颗粒较大。 裸果木作为虫媒花,花粉粒外壁表面的纹饰比较发达,便利于花粉附着在昆虫的身体上,随着昆虫的活动而起到传粉的作用。6、裸果木为昆虫授粉方式,传粉昆虫有蜜蜂、蚂蚁、甲虫和象鼻虫等。其中蜜蜂是最重要的传粉昆虫,但其数量较少。传粉昆虫较少,访花频率较低,柱头得不到足够多的花粉,使许多雌配子不能与精细胞结合而败育,导致结实率较低。7、裸果木根、茎、叶的旱生结构能够适应极端干旱恶劣的环境。8、裸果木无性繁殖能力较强,通过根茎和根蘖的方式产生的无性系植株较多,在距离母株1-4m处无性繁殖比较旺盛。裸果木有性繁殖力低下,自然更新困难,加之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等的影响,造成裸果木生境破碎化和斑块状,导致其种群数量日趋减少。
欢迎内容投稿或举报!E-mail: ikx@ikx.cn
Copyright © 爱科学 iikx.com
相关知识
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叶表皮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野生玫瑰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高寒退化草地狼毒的繁育系统特征及其适应性研究
野扇花繁殖技术及种苗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荒漠孑遗植物裸果木的花部特征及繁育系统
百里香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在园林中的配置探讨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研究
泉州湾河口湿地植物环境适应性研究及其应用
入侵植物小飞蓬及其伴生植物的光合特性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繁殖生态学与光合适应性研究
网址: 稀有植物裸果木的繁殖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77133.html
上一篇: 生态基因组学及适应性研究组 |
下一篇: 基于不同纬度、海拔种群的生殖权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