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道 | 隋唐插花艺术之东渐

花道 | 隋唐插花艺术之东渐

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与佛教供花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佛教东渐,我国插花艺术的成就在唐朝时也随之陆续传抵日本。

相传负此伟大传播任务的便是那几次奉命使华的大使小野妹子……

小野妹子(565-625),日本飞鸟时期的政治家。《日本书纪》载其以遣隋使的身份来隋朝。607年第一次携带国书来中国,归国途中,因隋帝国书为百济人所夺,被处流刑,后得推古天皇赦免。608年,携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国书来隋,610年归国。

小野妹子为敏达天皇的后裔,推古天皇的臣子,且与圣德太子有“御从弟”的关系,才识俱丰,博学多能,于推古十五年(公元607年)奉命使隋求经;翌年六月从隋使斐世清归国,其后又两次来到中国——当时的隋朝插花界已盛行盘花与瓶花,因此把在中国所见的唐朝礼仪,佛前供花及插花器具带回东瀛,中国插花自此便在日本撒下了种子。

图:网络

时圣德太子为虔诚的佛教徒,据传敏达天皇十三年(公元584年)的某一天,于淡州海滨偶见一破箧从海上漂来,捞起细看,内有如意轮观音菩萨像一座,便特为建寺供奉,并以小野妹子驻守其间,此即为用明天皇二年(公元587年)所建的六角堂址。妹子皈依佛教后改名小野专务,致力佛学修持,日夜以花献佛,并制定了祭坛供花的规矩,是为日本“花道”之滥觞!

六角堂 图:网络

同时因为六角堂旁边有一个池塘,圣德太子每喜到此沐浴,妹子就在池畔筑起厢坊名为“池坊”作为自己住持之处,并且开始传授供花,据说这便是“池坊”花道的起源。

圣众来迎图局部

“荣华物语”上说藤原道长(公元966-1027年)在晚年时曾造佛像百躯,且以香炉及莲花插之瓶内作为供养,这是隋代以后瓶花遗意的再延伸;至于《圣众来迎图》图上绘有天女手捧莲叶盘,盘盛莲花三朵,此却是我国皿花的一种形式。类似这种记载与资料颇为不少,可惜的是这种形式的插花只在于佛教仪式中延续着,而其形式也只能说是堆花式的原始形态罢了。

《慕归绘词》中唐物装饰的房间

到了平安后期(12世纪),贵族对花草之美的喜爱受中国宋代赏花、盆栽、斗花习俗之影响而有“花赛”“庭栽花赛”与斗草等习俗,使插花艺术向纯粹艺术境界迈进。

《扇面古写经》所绘平安时代的“斗草”

《法然上人绘传》卷十本尊前的花瓶,公元14世纪

十四世纪后,插花虽仍是佛教礼仪中的一种景观,所插的花也只限于以莲花之类“极乐净土”表征的植物做题材,不过已带有很浓的“观赏”趣味了。例如《法然上人绘传》(公元1307年)上的图像便是。要说真正脱离佛教礼俗,纯以观赏出之的当以公元1309年所著《春日权现验记》中的插画开始,之后便推公元1351年的《慕归绘词》了。

《慕归绘词》卷五所绘闲窗集的场面,

壁面中央有柿本人麻吕像前供花一对。

《慕归绘词》卷五有“西本愿寺觉如撰写闲窗集”的场面,正堂上悬有柿本人麻吕像,及墨竹的中国古制“三幅对”画轴;画轴前左右有瓶花一对,此插花形式与风格为我国宋元式样。日本插花受我国隋唐时代以后插花影响之深可以了然。

注释:

1、推古为敏达之后,因系女皇,乃由圣德太子摄政。太子崇信佛法,精通中国文化,当时的日本仍是氏族社会,太子鉴于氏族之弊,且钦慕中国文物制度,亟欲仿效改革,乃遣使入隋,大行革新,可说是日本由草昧而文明的关键,虽年仅四十九岁(推古二十九年,621年)去逝,但其对日本之贡献比之明治维新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为日本世世代代人们所敬仰。

2、《荣华物语》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贵族小说。作品通过对藤原道长为首的摄关家发家史的记述,表露出没落贵族的怀古情绪。

本段节选自黄永川先生《中国插花史》一书,编辑自花道。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花道 | 隋唐插花艺术之东渐
隋唐五代—插花艺术的黄金时期(一)
中国插花艺术的黄金时期——隋唐五代
图解花道之美中华传统插花介绍.ppt
日本花道之起源
原来“花道”的“祖先”来源于中国隋唐!
清赏与雅祭—中日插花艺术之美学比较
插花艺术作业 东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发展史共54页.ppt
插花艺术作业 东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docx

网址: 花道 | 隋唐插花艺术之东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7991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现场▏《泥土与芳草》花器与花艺展
下一篇: 日本的花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