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ze 2赞
> 全部原文摘录
相当好看,字字千金,毕竟是学界祖师爷级别的大牛执笔。建筑单体的木构架体系从简陋到复杂再到简练,最终趋于标准化;群体建筑布局随着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地域主义民居的壮大而日益成熟丰富。随着官式建筑走入呆板繁复的不归路,中国建筑里最有活力的部分已转入民居,只有在各地民居中我们才能寻获到早已丢掉的那些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空间特征,理解了它们,才能去期待中国建筑的真正传承。ps:好想把书里提到的古建筑都走一遍~
12月29号收到的书,书是在孔夫子买的。以前在PDF上翻过,这次终于仔细看了一遍,发现刘敦桢的建筑史是最实用的,特别是每一章后面的各朝代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对于设计很有参考价值。
我要写书评很多学弟学妹问我,本科期间最受用的一本书是什么。我总是说,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在历史中寻找答案,对我来说,是最聪明的方式吧。 翻看这本书的尾页,看看那帮执笔人,你就知道这本书的学术分量了:梁思成、刘敦桢、刘致平、陈明达、陈从周、王世仁、赵立瀛... (展开)
这套教材版本最好的是84年的第二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859892/,印刷及用纸都极好,大概有二十几张拉页,打开都有8开或更大,非常清晰明了,封面设计也朴素隽永,比后来再版的棕色精装《中国古代建筑史》要厚一倍,大家可以想见后来的纸薄到什么程度,至于棕色... (展开)
旧书摊上10块钱买来的,品相不是很好但没有缺页,10块钱也值了。 此书多次易稿,成书相当严谨。66年算是最终基本确定下来,但是因为十年浩劫,真正出版是在文革之后。全书看下来感觉水平还是相当高的,比较专业和学术化,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对中国古代建筑感兴趣的人研读。浏览... (展开)
一、笔记总结: 1 本书观点:本书绪论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六大特点,即主要以木架构结构为主;族群院落布局;艺术形象多样化;园林以自热为主;城市发展因地制宜;工官制度使建筑标准化。 2 本书架构:本书是以不同历史时期进行断代划分,分章叙述各个时期的建... (展开)
这是我阅读的第一本专业性、系统性的中国古代建筑类书籍,我认为还是很适合入门阅读的,虽然有很多专有名词出现,书中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但是都能百度出来,阅读到中部,一些基本的建筑学词汇熟悉后,读得会更加顺畅。 我认为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逻辑性非常好,书的整体结构设... (展开)
87年印刷的版本(22插页)就是这个封面 [中国古代建筑史] 18年印刷的(20插页)是这个封面,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24895/?dt_dapp=1不过不是硬壳子精装,不知道是不是书评有位朋友讲的版本差的那个版本。不过拉页倒还算比较大。不知道有没有人发一下84版本的拉页? (展开)
〖目录〗-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 绪论;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第三章 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的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280年);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公元265—589年); 第... (展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此书以现代建筑的思维、眼光、方式、方法,归纳总结中国古代营造历史, 实在是失之毫厘、廖以千里。 建筑这一名词出现不过二百年不到, 而中国营造则绵延了几千年, 以不到二百年的、西方的、技术的科学范畴, 来书写几千年、中方的、哲学加技术的超科学范畴, 就如以婴儿衣服...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九韶 (生命如此脆弱。)
汉 长安城内 九府、三庙、九市和一百六十闾里 唐 皇城内 太庙、太社和六省、九寺、一台、四监、十八卫,长安城内 南北十四条大街东西十一条大街 108个里坊
2016-03-26 16:50:49
相关知识
《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中国古代印刷工程技术史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中国古代印刷工程技术史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
中国古代建筑图案中的植物花卉
中国古代白酒的酿酒史,到底有多久?
以《花史左编》为例浅析中国古代花卉审美观
新书速递丨《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出版
【古建资料】中国古代建筑元素 木雕(八)挂落 、垂花柱、花牙子
新书速递丨首部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著作出版
网址: 中国古代建筑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808154.html
上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史笔记——市集 |
下一篇: 这些中国古代建筑名称大全,我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