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品种:是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品种在花卉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品种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三个特征(DUS)分别从不同的侧面确定了品种的必备条件。
特异性是指一个品种区别于其他品种的特征,无论从外观还是从其内部代谢,每一
个品种都应该有其独特的地方,否则,该品种与其他品种无法区别,也就无从将其
作为品种了。一致性是指每一个品种的个体之间应该一致,其代谢指标和外观都应
该相对一致,这一特征施反映品种的整齐度的指标,是对其遗传背景的一个要求。
稳定性是指同一品种的主要性状是能够稳定遗传的,而不是漂移不定的。换言之,
品种表现出的性状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差异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它的表现应该是基
因型的体现,而不是环境饰变。
园林植物品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园林事业和花卉业的健康发展,对城乡环境建设和美化人们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的园林植物品种是园林绿化营造
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景观的要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是发展民族花卉产业的
物质基础和保证。品种的不断更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原动力。
2.如何实现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突破?
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优良的资源经过驯化即可成为可用的材料;
我国传统栽培的许多花卉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获得了一系列品种,但大多散落于民
间,需对这些品种进行系统性的收集和整理;草花育种在我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利用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许多花卉可在一年的时间内繁殖2-3代,从而大大缩短
了育种周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我国花卉种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怎样看待传统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常规育种方法的延伸和补充,传统的育种方法与生物技术相互补充、有机结合,代表了园林植物育种科学发展的方向。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
术的结合是园林植物育种的必然趋势。尽管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上发挥了十分
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将来会体现得更加明显,但是,经典的杂交育种、引
种驯化、实生选种等育种手段是现代生物技术永远都替代不了的。在实际育种工作
中,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根据前些年的经验,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缩短育种的周期,使后代的早期鉴定成为可能,而且分子标
记在品种的DUS方面也是很有效的指标。基因工程在植物的定向改良上有明显优
势,但就目前的技术积累而言,能够实现转基因的植物种类还相当有限;辐射诱变
及化学诱变具有变异谱广的特点,但变异具有不定性,往往可用的材料并不多;花
药培养可快速获得纯系,但研究出一套成熟的花药培养体系往往需要多年的攻关。
因此,根据现有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储备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才能达到理想的育
种效果。
第一章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
一、名词解释
1.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育种手段所达到的对该种植物改良的具体目标。
二、问答题
1.简述园林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育种手段所达到的对该种植物改良的具体目标。
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有:①广泛收集相关资源;②选择科学合理的育种方法;
③加速育种进程;④巩固育种成果。
2.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时的原则;
①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②主要目标与一般目标相结合;③园林植
物育种目标的多样化。
3.与其它植物相比,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有何特点?
园林植物种类丰富,用途各异,人们对它的观赏要求也不尽一致。因此,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与其他各类植物就明显不同。如农作物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是提高
产量和品质,增强抗性。而就观赏植物而言,除了抗性是永恒的目标之外,只要有
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的性状都会是可能的育种目标。
4.试分析目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趋向。如何实现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突破?
目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趋向是培育抗性强、矮化、彩化、香化、易于栽培的品种。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优良的资源经过驯化即可成为可用的
材料;我国传统栽培的许多花卉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获得了一系列品种,但大多
散落于民间,需对这些品种进行系统性的收集和整理;草花育种在我国有得天独
厚的条件,利用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许多花卉可在一年的时间内繁殖2-3代,
从而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我国花卉种子产业的跨越式
发展。
第二章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
一、名词解释
1.种质资源: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能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能表达的遗传物质总体。
2.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指对花卉品种改良和栽培有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总体,即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能将其特定的遗
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
3.核心种质: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选择整个种质资源的一部分,以最小的资源数量和遗传重复最大限度的代表整个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从而方便种质的保存、
评价与利用,核心种质以外的资源材料并不遗弃,而作为保留种质保存。
二、问答题
1.种质资源的范围;
凡携带不同种质(基因)的各种栽培植物及其近缘种和野生种都统称为植物种质资源。种质资源与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属同义词。
2.简述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种类繁多。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亚热带气候,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尤其西南诸省;②分布集中。很多著名花卉的科、属以我国为世界分布中心,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集中分布着众多的种类;③特点突出。国产园林植物若干特产科、属、种,在世界上居于突出地位;④独放异彩。我国的园林植物种质资源除了具备多种奇花、异草、美树、嘉木外,还可向人类提供若干富有特殊种质的资源。
3.种质资源考察应注意哪些问题?
野外考察首先考虑征集对象的多样性中心;对于无性繁殖植物种质资源的征集应注意它们的繁殖习性特点;征集工作必须细致周到,做好登记核对,防止错误、混杂和遗漏以及不必要的重复,征集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做好验收、保存、繁殖的一系列工作。
4.如何建立园林植物的核心种质?
建立核心种质首先要收集整个种质资源中现有的数据,包括基本数据、特征数据和评价鉴定数据。基本数据是指材料收集地、起源地的生态地理状况和育种体系、分类体系等有关信息。特征数据是指包括形态、生态、分子标记在内的表征某一材料特征的数据。评价鉴定数据包括一些农艺性状如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等。
5.试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与各自的特点。
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有:①就地保存,其特点是能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但易受自然灾害;②迁地保存,包括种子保存、种植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和基因文库保存,其特点是利于基因型集中,比较安全,管理研究方便,但是费用较高,基因易发生混杂,特别是异花授粉植物,应采取隔离措施;③资源圃保存;④种子库保存。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德慈著,常汝镇等译,植物遗传资源—未来植物生产的关键。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Chen Junyu, Chinese flora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their superioties. In: Chi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e Scien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orticulture Germplasm, Cultivated and Wild, Part III Ornamental Plants, Beij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 1989.
第三章选择育种
一、名词解释
1.选种:利用现有园林植物种类、品种的群体所产生的自然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分离、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途径叫选择育种,
简称选种。
2.选种目标:指改良现有园林植物品种和创造新类型、新品种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相关知识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全解.doc
草类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花卉学习题(附答案)..doc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
植物保护学原理昆虫学部分习题与答案.doc
自学考试《盆景与花卉装饰》备考习题及答案
园林花卉学课后题答案考研全套
花卉应用学 习题
花卉栽培学习题作业.doc
花卉习题及答案.doc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网址: 育种学习题答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87408.html
上一篇: 细分市场深度分析: 2024年全 |
下一篇: 分子标记在月季2n配子育种中的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