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自然植被 我国被世界称为人工林最多的国家,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以及木材蓄积量都 在增长,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却并未因此而得到遏止。 1998 年以来的沙尘暴、水 旱灾害、虫灾、泥石流等恶性自然灾害的接踵而至,以及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 性锐减、土壤流失等环境危机的不断加深,表明我们的植被状况并不令人乐观。相 反地,当我们看到一片片面积广大、树种构成单一、树龄及高矮整齐划一且十分密 集、林下又缺乏中间灌木层及地表植被、动物种类特别匮乏、生态服务功能和生物 多样性水平极为低下、被称之为“绿色沙漠”的人工林,占领了大大小小刚刚退耕 还林的山坡堤岸的时候,不得不思考我们有关生态保护与建设,特别是植被恢复的 误区何在? 一、植被恢复的七大误区 误区之一:大量使用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的。如果某些物种迁入新的生态系统后能够 自行繁殖和扩散,并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改变,它们就变成了外 来入侵种。 外来入侵种最主要的危害是采用各种方式杀死或排挤当地土著物种,从而引起 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单一化,进而导致很多相应的生态问题。最麻烦的是一旦外来物 种大面积入侵,往往是用尽所有办法都无法将其清除,甚至无法限制其继续扩散。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在进行植被恢复和种植经济植物时都使用外来种甚至入侵种。特 别值得注意的是,“外来”这个概念不是以国界,而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如在 退耕还林过程中大量种植的国产经济树种,其中许多被错误地种植到其原来不出现 的海拔或地区,这同样会导致入侵现象。 即使不是入侵种,而只是一般的外来种,也不宜用于植被恢复,因为它们仍然 会占据当地植物生存的空间及养分,造成当地植物以及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外 来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和作用要远低于天然生态系统。大面积地 种植外来物种,对于资源紧缺的中国来说也是一种浪费,因为它们占用了空间,消 耗了资源,却没有给我们带来应用的生态功能。 误区之二:忽略了健康生态系统所要求的异质性 天然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多样的异质性(或称多样性),这包括物种组成上的 异质性,年龄结构上的异质性以及资源利用上的异质性等等。这些异质性为多种动 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机会和条件,因此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大部分天然 林都是树龄交错的,其间总有发育良好的树苗与补充树层,以及成熟树木等,这使 得森林系统具有自我维持的能力。 即使是成熟林,也仍存在一定程度或规模的空隙。 不同的动物常常生活在不同的空间结构层次上。不同的鸟类可能生活在树冠层、中 层乔木、接近地面的灌木,或者地面上。植物也有喜光或耐阴等多种类型。然而人 工林的建设过程中却忽略了天然林对异质性的要求,其所形成的人工林的特点就是 均一。物种、年龄、结构、间距、排列均整齐划一。这样的树木长大后很难形成层 次丰富的结构,继而也引起其他生态问题。 误区之三:忽略了物种之间的生态交互作用 一个生态系统这所以具有自我更新和维持的能力,是因为生存其中的物种之间 存在着紧密的交互作用关系,物种间的这些交互作用关系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基 础。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得以传播甚至生根发芽, 依赖的是能够传播种子的媒介动物。 而控制病虫害的天敌动物,控制着蚕食植被或引起疾病的生物的数量,使生态系统 不会因为某种昆虫的过度繁殖而崩溃;枯枝落叶和倒木,养活了许多动物,特别是 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分解枯枝落叶,加速土壤营养循环的动物,对维持生态系统内 的正常营养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植被恢复的时候, 必须认真而慎重地考虑到野生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采取适当方法促进这种良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应该被认为是植被恢复的必须步骤。 而且可以利用物种之间的这种关系,来加快植被的恢复工作。如植被恢复初期可以 选择种植具有小型果实的灌木或其他小型植物,以吸引野生动物来觅食嫩叶、花卉 或果实。从而使其得以生存下去。 误区之四:忽略了农业区的植被恢复 在农业区保留当地天然植被带或斑块,以供作为控制害虫和授粉媒介的野生动 物所用。这样既可以改进水文,为农作物庇荫和防风沙,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及 其景观价值。同时,沿堤坝、路边或农村未使用的地块,种植乡土树种亦可缓解当 地对燃料的需求,减少对天然植被的压力。另有研究表明:农业区的天然植被可以 为当地畜禽
相关知识
植被恢复技术.pdf
水生植被恢复
生态环境工程中的植被恢复与保护
上海城市绿化建设中地带性植被恢复问题的思考
滇金丝猴栖息地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合理安排修剪工作 精心规划恢复方案 园林专家对邕江沿岸植被进行恢复研判
试论自然植被在长沙市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恢复生态学
【重磅整理】一文看懂植被与环境的关系,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植被类型及分布考点!
矿山生态恢复研究进展——基于连续三届的世界生态恢复大会报告
网址: 恢复自然植被.pdf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87489.html
上一篇: 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方法 |
下一篇: 绿化植被恢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