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大花蕙兰:产量小幅萎缩 市场快速扩容 |“年宵花”专题

大花蕙兰:产量小幅萎缩 市场快速扩容 |“年宵花”专题

大花蕙兰:产量小幅萎缩 市场快速扩容 |“年宵花”专题

作者 | 陆继亮

作为年宵花主力之一的大花蕙兰,在遭受了2019~2020年的低迷行情后,2021年底后迎来明媚春天,行业欣欣向荣,在国内外消费热潮的拉动下,消费群体不断扩展,行情持续走高。

产量较预期减少 恢复增速还需时日

大花蕙兰已成为云南盆花中的“世界单项冠军”,生产规模世界之最。云南大花蕙兰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的嵩明县及周边,以及玉溪市的江川市、澄江县及周边,其中嵩明大花蕙兰总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30%。可以说,世界大花蕙兰看云南,云南大花蕙兰看嵩明。嵩明及周边空气质量佳,光照好,温差大,兰类植物多,是大花蕙兰生产最适区,是我国大花蕙兰最重要产区,是云南大花蕙兰核心产区,产品品质已超过韩国和日本产品。2021~2022年度,全国大花蕙兰总产量620万盆,其中云南占95%,产量达590万盆,但较2018年预期减少50万盆以上,增幅首次下降(见图1)。综合分析,大花蕙兰产量下降有四个原因。

一是农场调整品种结构。农场减少大花蕙兰种植量,增加杂交兰生产规模,部分农场甚至增加了文心兰种植,挤压了大花蕙兰空间。2018年以来,很多农场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延长成品销售期,选择以‘小神童’‘韩国小姐’等为代表的杂交兰种植,单位面积成品花较大花蕙兰增加了1倍,销售额增长50%,单位面积效益提高明显。

二是种苗减少。2018年起,因缺乏优良种源,加之部分种苗商组培规模扩大,技术、人力和设备滞后,导致种苗质量下降,死苗率大,成品花产品率下降。初步调查,种苗缺口达100万株,加上成品率下降的因素,2021年成品花较2018年预期明显减少50%。按照目前种苗供给预判,这一趋势将持续至2025年,直到国内种苗恢复正常增产水平。也就是说,2022年后,年产大花蕙兰将维持在600万~650万盆之间,较预期的800万盆减产20%左右。

三是新手入行,成品率低。2020年开始,一些小农场因行情低迷,少部分农场转手出售,而新入行的管理者,缺乏技术和市场经验,死苗率高,影响最终的成品率。

四是切花走俏消耗盆花空间。近年来,大花蕙兰切花受到市场追捧,销量逐渐增加。初步估计,从9月部分切花上市至翌年2月期间,上市总量超过50万支,按每盆5支的标准,相当于消耗了10万盆大花蕙兰。切花需求增加,盆花产量就相应减少。2021年A级以上大花蕙兰切花每支均价25~30元,较上年增长25%~50%。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2022年大花蕙兰切花需求量将超过50万支。

▲拱兰

产业亮点突出 技术水平提高

整体上看,行业生产管理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上表现为顶级盆花增多,3年半的生产周期,单盆10支花以上,单支花20个花蕾以上的产品多见,几乎每个农场都有,而这样的产品在5年前算是“稀罕物”。“对自有技术方案的多次实践,花期调控,提高花箭数已不再是世界难题。”昆明森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给记者分析了行业生产管理技术水平提高的关键环节。

病虫害防治方面,在森古农业公司专家的指导下,嵩明博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实际,总结出了一套红蜘蛛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避免红蜘蛛的爆发,减少了农药成本。此外,针对茎腐病等老大难问题,博卉公司采用温湿度控制和综合防控相结合的方法,茎腐病得到有效控制,小苗成活率提高至80%~90%,优质苗率提高到80%以上。大花蕙兰需周期性使用水溶性肥,7~15天需浇一次肥,传统施肥每人每天只能完成4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采用自己研发的水肥一体装置,5分钟即可完成,省工轻松,受肥面还均匀。

生产设施设备方面,受制于人工工资上涨,劳动力缺乏,秉持“能用机械就不用人”的原则,销售高峰期,很多农场都购置了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装载机械,从地面把每件重约40千克的盆花传送到车厢位置,再进行人工堆放,比传统人工装载效率提高了1倍,6个工人,每年可出货200件左右。这种机械费用低,仅需花3万~5万元,操作简单,靠轮子移动,缺点是只能解决地面到车厢的运输,不能完成从基地到车厢的一次性自动装载。生产管理过程中,施肥、打药最为频繁,也最费工时,目前很多农场已开始使用手持自动施肥器,施肥量能自动调节,施肥速度准而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基地直播现场

直播带货助推翘尾行情

跟往年一样,今年也出现翘尾行情,即2021年12月期间,行情不温不火,尤其是在西安等国内部分城市加强疫情管控,加之出口越南通关因疫情受阻后,12月下旬走货量少,出口停滞,行情低迷。但元旦后,快速恢复,呈上涨态势,红色、粉色产品供不应求。

与往年不同的是,2021年大花蕙兰正式进入电商视线,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电商直播的队伍,经销商启动直播带货,农场更是不甘落后,直接在基地开播。初步统计,从2021年10月开始,云南开展直播业务,日销量超过100单的农场超过50家,整个行业直播电商销量全年不低于100万盆。“兰神兰花”品牌创始人王志贵说:“去年受疫情影响,我们采取外聘网红和内部培养网红的方式,把直播间搬到生产大棚,开始启动电商零售,从每天几盆发展到目前每天上百盆,不走低价促销吸粉,专找高端消费者,销售精品、新品。2021年我们创造了客单价最高、销售均价高于行业40%的好成绩。”

直播开辟的全新的消费市场,消耗了以前不能销售的小众产品。比如有些农场达不到发货量单一产品,或者有些尾货以及仅存几盆甚至1盆的新奇品种,都只能烂在基地。电商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电商的出现还带动了纸箱、盆器等包装产品的更新和创新,也吸引了顺丰、中通等物流企业的深度参与,为电商发货提供了诸多便利。

此外,2021年11月20日~12月初,受上年翘尾行情的影响,以及尾期拿不到货的教训,很多经销商开始囤货。去年元旦后,市场“稳如泰山”,而今年因有小散和电商的积极参与,市场活跃,订单剧增,加之越南订货商的加入,基地销量飞涨,一个星期走货就过半,部分农场甚至销售一空。如此看来,今年销售尾期,依然是“翘尾行情”。惟一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大面积低温或疫情防控加紧,但按目前情形判断,这种可能性极小。

▲嵩明博卉公司出口产品‘金光’

市场潜力十足 涨价为大概率事件

“全国14亿人口,区区几百万产量,国内市场都不够销。”嵩明博卉公司负责人对未来市场信心十足:“根据我们多年的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大花蕙兰市场侧重在华南、华北和华东地区,东北地区销量极少,核心市场按销量排名为广州、杭州、青州、郑州,次中心市场为上海、北京和南京,最后是川渝贵地区。近年来二三线城市销量开始增加。从国际上看,越南市场是最大的消费地,年消费量近100万盆。虽然受疫情影响,出口价格下降了不少,但销量持续增加,如果未来2~3年不再受疫情影响,销量还将大幅增加,且品种需求从单一黄色扩展到其他颜色,国内市场喜欢的红色、粉色,也将在越南市场流行。因此,我看好国内大花蕙兰的发展。”

另据中国花卉协会盆栽植物分会云南工作站调查,2021年通过直播发展起来的消费者中,30%的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大花蕙兰,第一次购买“感觉良好”,复购率超过50%,表示从网上买的比从当地市场买的便宜,也能买到最新、最好和最新鲜的产品,还能得到专业的养护方案和品种知识。此外,很多传统市场的经营主体,甚至是从事鲜切花或其他产品经营的商户,开始组建直播团队。电商是未来市场的主力军,预计新的消费群体将成几何倍数增长。

综合分析得知,在出口市场恢复增量和国内市场消费增加的双重拉动下,受制于生产规模较预期的缩减,2022年底至2023年初大花蕙兰供不应求已成定局。正常情况下,大花蕙兰行情预计会好于上一周期,尤其是单盆8支花箭以上的精品,颜色特别的新品,个性化的桌面小品,涨价成为必然,但新品种种植有风险,建议重心放在传统精品品质的提升上。

市场呈现三大趋势

二是定制苗兴起。优质种苗和品种的缺乏,成为很多种植者的心病,种苗的好坏直接影响农场的盈亏和行业竞争力的强弱,比如较受越南市场喜爱的‘金光’,较受国内消费者喜爱的‘福星’,其中优质种苗存量有限。因此,未来几年将出现一批新的种苗供应商。在种苗商洗牌过程中,原来的小型组培室有了复活发展的机会,其他品类组培室也会开始涉足。同样,农场一方面增加杂交兰等种植规模,一方面也会与种苗商合作,采取定制或代工的方式储备种苗。

三是品种结构优化调整加速。从近几年的行情看,黄色品种占比超过50%(如图2),且以‘岁月’和‘金光’为主,上市高峰集中在1月,导致黄花充斥市场,行情疲软,而粉色、红色和其他颜色产品出现脱销现象。因此,从2022年开始,黄色产品生产规模下降,其他颜色产品产量上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大花蕙兰产量小幅萎缩 市场快速扩容 | “年宵花”专题
大花蕙兰冬季防冻核心技术
2024年第1期《中国花卉园艺》 “年宵花”专题|新刊推荐
大花惠兰温室栽培种植技术
年宵花价格小幅回落 春节假期里买花更便宜
大花蕙兰种苗触底反弹...
盆栽植物行情短期震荡 未来可期 | “2023全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会”专题
“繁花”绽放 宿迁年宵花市场火热非凡
北京年宵花产量达850万盆,这些花市最有特色
江川:大花蕙兰正值销售旺季

网址: 大花蕙兰:产量小幅萎缩 市场快速扩容 |“年宵花”专题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8749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南方日报头版
下一篇: 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