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虎尾目—大花草科(上):寄生花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金虎尾目
大花草科
大花草科(学名:Rafflesiaceae)属真双子叶植物金虎尾目,是一类生长在东南亚的寄生植物,其中阿诺尔特大花草的花是世界上所有植物中最大的花。
8属,约5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有2属,2种及1变种,产东南部至西南部。
1.植物学史
在过去,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单列为大花草目,并将其他一些寄生植物也列入其中,包括9个属,共约50种。
1985年塔赫塔江分类法将其分为4族(Harms 1935,被Takhtajan et al. 1985支持)。
1990年代开始有学者认为这些族应该分出来成为独立科,2003年APG II分类法将本科列为系属有待厘清的科,其目级分类地位未定。
2004年的分子学研究证实原来分入大花草科的植物是多种起源的多系群,4个族都单独各列为一个“科”(大花草科、离花科、簇花草科、帽蕊草科);同年的遗传学研究进一步显示本科应当包含在金虎尾目之中,获2009年的APG III分类法所承认。至APG IV,已确定离花科属葫芦目,簇花草科属锦葵目,帽蕊草科则属杜鹃花目。
在金虎尾目之中,大戟科(Euphorbiaceae)与本科的关系最亲近,其次是蚌壳木科(Peraceae)。
2.形态特征
肉质、寄生草本,寄生于植物的根、茎或枝条上,无叶绿素;吸取营养的器官退化成菌丝体状,侵入寄主的组织内。叶退化成鳞片或无。花通常单生,稀排成穗状花序,辐射对称,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稀两性,有时十分巨大(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 Rafflesia arnoldii R. Br. 直径约1米,重达7.5公斤,产苏门答腊),花被合生,裂片4-10或无,稀分离。
雄花:雄蕊多数至5枚,无花丝,1-3列环生于蕊柱上,或在两性花中合生成筒状,花药2室,纵裂或顶孔开裂,药室有时汇合,花粉常具粘性,单个或成四分体;雌花:雌蕊由8-6-4枚合生心皮所组成,子房下位、半下位或上位,1室或胎座突伸于近中部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腔隙;胚珠极多数,生于侧膜胎座上,珠被1-2层;花柱1或无,柱头盘状、头状或多裂。果为浆果;种子小,种皮坚硬,有内胚乳。
3.寄生花属
寄生花属(学名:Sapria)是大花草科下的一个属,为寄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2种,分布于印度、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我国有寄生花1种,产西藏东南部和云南南部。
(1)形态特征
寄生草本。鳞片覆瓦状排列;花单朵顶生,雌雄异株,有鲜艳的颜色和腐败的气味;花被钟状,裂片10,覆瓦状排列,花被管内有20条纵棱,喉部有一圈膜质的副花冠,其上有许多鳞片状突起,雄花:蕊柱细长,顶部杯状,雄蕊20枚,无花丝,环生于杯状体的下方;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下位,1室,内多腔隙,胚珠多数,生于侧膜胎座上,珠被单层;果冠以宿存、变硬的花被。
(2)寄生花
寄生花(学名:Sapria himalayana),为大花草科寄生花属下的一个种。
①植物学史
寄生花最早于1844年发现于印度东北部。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西双版纳的基诺山也曾经发现过寄生花,花期为8-9月。在此之后的几十年内,中国境内就几乎没有看到寄生花的踪影,一度认为已在西双版纳境内灭绝。在2016年,常活跃于山林间的西双版纳户外驴友太阳鸟在朋友圈晒出了两张寄生花照片,立刻引起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同行的注意。并且经过一天的科考,及植物分类学家的鉴定,确定了寄生花重现在中国西双版纳境内。
②产地生境
寄生花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曼尼普尔、梅加拉亚邦)、泰国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墨脱)和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寄生花是热带雨林植物,寄生于葡萄科、崖藤属植物的根上。在印度东北部的那德哈国家公园内的寄生花则寄生在小苞崖爬藤(Tetrastigma bracteolatum) 和狭叶崖爬藤(Tetrastigma serrulatum)之上,西双版纳的寄生花寄生在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根上。
③生长习性
寄生花一种非常奇特的寄生植物。寄生花以吸取寄主的根的营养为生。寄生花虽说是植物,但它除了花之外,无叶无根无枝条,甚至连植物最基本的光合作用特征都没有,只有在其需要繁殖的时候,才开出惊艳硕大的花朵,并不具备植物的很多基本特征。寄生花可能是依靠颜色和腐臭味吸引苍蝇一类的虫子帮助其传粉,花期大概在10-12月份,传粉特征还有待研究。
④主要价值
寄生花所属的大花草科植物被认为是东南亚热带雨林的典型特征植物之一。此次在中国西双版纳境内再次发现寄生花,不仅为中国再次找到一种奇异的明星植物,而且再次为“西双版纳具有热带雨林”这一论断提供了另一有力证据。同时也为其近亲植物大王花(Rafflesia cantleyi)的研究有帮助,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⑤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
地区等级:印度——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中国西双版纳——濒危(EN)。
濒危原因:寄生花在印度只有几个点发现有分布,干扰异常严重,灭绝风险很高,在中国则几乎无人关注。而在中国西双版纳森林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公众保护意识还不够强,且网络上已发现有人不经意间采集寄生花的情况。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金虎尾目—大花草科:寄生花
【植物界全系列】虎耳草目—虎耳草科(上):岩白菜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目
【植物界全系列】天门冬目—天门冬科
【植物界全系列】茄目—旋花科(一):刺旋花
【植物界全系列】天门冬目—鸢尾科:雄黄兰
【植物界全系列】百合目—百合科:大百合
演化植物学家的噩梦:美丽与邪恶共存的大花草
【植物界全系列】鸭跖草目—鸭跖草科:鸭跖草
植物篇:寄生花【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科普】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金虎尾目—大花草科:寄生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88762.html
上一篇: 植物寄生线虫的检疫重要性评价(摘 |
下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