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唐代白居易《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白居易《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花非花原文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非花翻译

译文
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注释
(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2)来如:来时。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2、中国文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引用日期2012-06-20] .

3、白居易《花非花》试释:黄钺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白居易《花非花》再辨:谢虹光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5、白居易的《花非花》:文青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6、吴功正;琵琶声声 激越动人——谈《琵琶行》的艺术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7、花非花:麦子 - 《文苑(经典美文)》,2009年10期

参考资料:
李济洲 .全唐诗佳句赏析 :太白文艺出版社 ,1999年 .@中国文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引用日期2012-06-20] .@白居易《花非花》试释:黄钺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白居易《花非花》再辨:谢虹光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emailprotected]白居易的《花非花》:文青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吴功正;琵琶声声 激越动人——谈《琵琶行》的艺术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花非花:麦子 - 《文苑(经典美文)》,2009年10期

花非花赏析

白居易既然号香山居士,所谓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萨道之人,古此词又不得不从白居易的身份考虑。

花非花:其实说的是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是对作者修行证悟的最好说明。也就是说花的长成,并不是因为人们给他们命名为花而长成。就像你的名字,并不可代表你这个人。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而这种行为在修道之中,被称为污染了人心。

雾非雾:同上。前一个雾如果指的是“雾”这个自然现象,那么显然不是“雾”这个大家所认为的汉字。

来如春梦几多时:所以下面这句正好点名了作者的心思。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更是作者在体悟到人生,明白了花非花,雾非雾这个道理之后,对自己的“之前”,以及对仍未明白的人的一种感慨。

去似朝云无觅处:同上。人来人往,人生苦短,命运多舛。你的今天是手足俱全的人,死了之后,就是一堆骨灰。这就是作者体悟到的世事无常。一切色相皆是空的感悟啊。一颗真心,谁能解?来如春梦兮去似朝云。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唐代白居易《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唐代白居易《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

文章《唐代白居易《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整理和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只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与分享传播,文中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请自行甄别真伪!

文章标签: 白居易的诗词 宋词三百首的诗句 人生的诗句

免责声明:

①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信息均来自各地教育考试院、各高校及网络整理。其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所属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收集整理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作为临时的测试数据,供内部测试之用。本站并未授权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主动获取本站任何信息。

②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临时测试数据将在测试完成后最终做删除处理。测试期间如涉及到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邮件(10053321@QQ.com)联系处理。

相关知识

唐代白居易《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买花》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花非花》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白居易)
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
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黄巢《题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温庭筠《酒泉子·花映柳条》原文、翻译及赏析
《紫薇花》紫薇花白居易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
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

网址: 唐代白居易《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6798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传承非遗文化 领略插花魅力——管
下一篇: 非遗技艺混搭潮玩!LABUBU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