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曹勇军:绽放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之花

曹勇军:绽放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之花

绽放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之花

曹勇军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8)

前段日子,郭惠宇先生打来电话,告诉我夏红梅老师和他合著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的书稿已被上海教育出版社接受,列入出版计划,约我写一篇序言。惠宇兄是我的老校友、老朋友,我们有多年的交情;夏老师是郭惠宇工作室的青年骨干,我们也有过愉快的学术合作。我感谢他们的信任和情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一是祝贺朋友在学术上获得新的探索成果,二是他们研究的课题正是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我也想借此机会进一步学习,梳理一下自己这方面的思考。

花了几天时间读完书稿,很兴奋,突出的印象有四点:

第一,这部书构建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框架和视域。这是一个诱人的大题目。它包括哪些研究内容,有哪些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从哪些角度展开思考探索,还有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本书梳理了近些年来思维学、课程论、教学论、文艺学的研究成果,比较全面地回答了以上问题,相当程度上回应了语文教学改革中思维品质培养研究领域的核心命题,表现出鲜明的探索创新的愿景和努力。其筚路蓝缕的初创之功让我心生敬意。

第二,这部书从思维品质入手,尝试重构语文基本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一般人讲到语文能力,就会下意识地想到听、说、读、写,而本书在听、说、读、写之上又增加了“思”(思维),突出了“思”在语文能力构建中的首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把以往被分割的语文单向能力联系起来,并以此为轴心把教学中的备课、设计、实施、评价乃至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理答、板书、作业等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手段统整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技能的整体,这对于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以及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结构优化,具有相当的启示和引领作用。

第三,这部书尝试揭示出语文阅读课堂中真实的思维训练和品质培养的模样,总结其中带有规律性的方法论、工具论因素。思维训练和品质培养并不神秘,就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之中。在真实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对它有一系列的疑问:它的形态是怎样的,是如何呈现和操作的,又是怎样在完成其他语文学习任务的同时水到渠成地达成的,背后有怎样的指导理念和思想……本书作者从一线教师的课堂视角提供了丰富的案例,通过这些在真实课堂中发生的思维品质培养的典型事件,引发我们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探索。

第四,本书也展示了一线教师开展草根研究的方向和路径。一线优秀教师专业上最强大的地方,是具有丰富的、优化的实践性知识,它是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而形成的成果。什么是反思?反思就是教师的“研究性学习”。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两位作者,无论是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都在教学实践中不懈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后以此为研究对象,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最终获得对问题的深刻认识,成为前瞻课题驾驭课堂的研究者。这部书既真实地记录了他们探索的足迹,也是对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极佳示范。

在语文读写教学中开展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块硬骨头。我们都知道,思维训练很重要,思维品质的培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真正做起来困惑滋多。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许多先行者就开展了读写与思维发展(或“智力发展”)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若干成果,但并没有带来语文教学突破性的变革。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进入本轮课改之后,思维训练、思维品质培养被列入课程标准,成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柱之一,相关的研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尤其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较之从前,有了相当大的拓展和深化,只是离我们期待的全面突破还有距离。

这其中的原因,我想,第一是语文学科思维训练、思维品质培养等相关研

究所依赖的大脑科学、思维科学、学习科学还没有提供使之能实现全面突破的理论成果和基础,因此难有重大的突破。第二点,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与在语文学科中开展思维训练、思维品质培养的具体方式有关。

我想起了著名社会学者郑也夫先生的“副产品说”。郑先生有一本书叫《文明是副产品》,他认为很多东西是副产品,直接去追求反而达不到;相反,你追求另一种更高的东西,它可能产生副产品,顺带就达到了你的目的。你身体不好,别人说应该加强锻炼,可你觉得锻炼枯燥机械,很难坚持。郑先生举自己为例,说我的身体很好,但我不是为了健康才去锻炼身体的,而是因为热爱运动,觉得运动好玩才一直坚持,身体好是我喜欢体育、热爱体育的副产品。这段话,对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理解思维训练和品质培养不无启发。思维品质培养是在一堂一堂语文课的读写教学中浸润地、潜移默化地、水到渠成地实现的副产品。对于学生而言,每一次热情高涨、知情意被充分调动、全身心积极投入的读写活动,既是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训练,同时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不过,在今天看来,语文课上真正有课程意义的思维训练和品质培养,应该是“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工具思维结构化,结构思维自动化”(吴亚滨语)。所谓自动化,就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真正的语文素养。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现在相关的研究更多的是把隐性的、缄默的思维特质辨识出来,一时还难以将其形成工具化、结构化、具有普遍方法论意义的外显知识,这是我们语文课相关思维训练研究的最大困境。由于语文学科自身学习的特殊性,它总是结合着具体文本的读写而来,对它的理解和表达高度个性化,具有不可通约性,因此难以形成比较普遍的方法工具。即便我们能够辨析出一些具有工具方法意义的因素,也往往间杂于具体的案例之中,只能采用案例化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获得举一反三的启发。这个问题也是纠缠着本书两位作者的难题。书中列举了丰富的课例,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着的思辨性内容,但往往“阅读”更多,“思维”偏少;讲到思维,又往往“通用思维”比较硬,“学科思维”比较软。今后还应该展开持续深入的研究,提升这部分研究的深度和质量。

思维品质培养如此重要,然而其研究目前还无法满足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惠宇兄和夏老师。

第一,审视语文课堂教学规律性的东西背后所蕴藏的学科思维品质。现有的研究思路往往是依据思维学科相关的结论,去推演得出语文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关键点。我对这个思路有所质疑,因其不免有标签的意味,无法解决语文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所面临的复杂问题。能不能换个思路,关注一下语文常识性规律中学科思维品质的培养路径和价值?比如说“披文入情”这个阅读中的思维策略和习惯,它要求我们以原文为依据,在词法、语法、章法等知识工具运用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其中的情感、思想、精神等内涵,从而深度解读文本。如能揭示其中的思维内涵、特质和进路,不仅能使学科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地,也必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第二,着力研究当下语文教学中普遍缺失的思维类型和思维品质。当下我们普遍欠缺的思维类型、思维品质是什么?无疑是逻辑思维和思维的批判性。怎样在语文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品质?最好的办法也许是开展演讲和论辩相关的训练。演讲和论辩是现代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和素养,是口语表达最高的也是最鲜活的呈现形态。在具体情境和任务中,你会抓住别人不合逻辑的地方,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听对手哪里不合逻辑;你也经受别人的挑战,别人挑你的毛病,你知道怎么纠正,久而久之,对于不合逻辑之处,一眼就能看出来,就会变得敏感。(郑也夫)当年,胡适之先生在《中学国文的教授》一文中特意加入演说和辩论这两项,独具眼光;民国时,张伯伦主政南开中学,也特别重视开展辩论赛活动(齐邦媛曾在《巨流河》一书中记述她参加学校辩论会的难忘经历)。这些大家都看中了演讲和辩论中包含的情境、对象、反驳、证伪、反思等思维内容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的巨大作用。

第三,关注“项目学习”中包含着的对思维品质培养的新理解和新探索。这是一种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完成具有认知挑战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全新学习方式。它利用驱动性问题引发问题思维、策略思维、决策思维、元认知和创造思维等高阶思维,用高阶思维带动低阶思维,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思维外化的学习工具,使之学会创造新的意义和知识(夏雪梅)。项目学习设计所提供的在真实情境问题驱动下以解决问题为抓手的高阶思维培养方式和路径,为我们研究阅读教学中的思维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克服常规语文课堂思维训练混沌模糊的不足,颇多参考价值,也代表了读写思维研究未来的趋势和方向,我们理应对它做出回应。

困难是巨大的。因此,我对探索者直面困难,付出心血,扎扎实实展开研究取得的每一点突破,奉献真诚的敬意。更因为如此,读完这部书,我对郭惠宇兄和夏红梅老师他们艰难的探索、执着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表达由衷的欣赏和钦佩。最后,祝贺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坚信这部凝聚了他们心血的探索之作,将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案头参考书,从而让思维之花绽放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之上,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壮丽美景!

【说明:本文系为夏红梅、郭惠宇合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所写的序言,该书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文刊发于《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9年7-8期。】

(曹勇军老师近照)

版权说明: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知识

植智慧之树,开思维之花 ——观曹宁宁与孙双喜老师《植树问题》有感
绽放在历史源头的神奇之花
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绽放个性之花——个性化阅读例谈
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绽放
从社会学角度看舒勇的生命之花.pdf
《东方植物之美:绽放在西方的5种亚洲花卉》
衢州市市花——绽放在四省通衢的美丽之花
垃圾分类进课堂,环保之花绽校园
曼珠沙华(绽放在人间的神秘之花)
绽放在寒冬的坚强之美——赏析梅花

网址: 曹勇军:绽放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之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7323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提升学习效率:构建个人知识框架与
下一篇: 化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