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葵科—锦葵亚科(二):棉花
6.棉属(棉花属)
棉属(学名:Gossypium)又名棉花属,是锦葵科下一个分类,约2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中国栽培的有4种和2变种。
(1)植物学史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000-40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而其实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纺织衣服和毯子。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有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元明初。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样说的“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从此可以了解,棉花的传入有海陆两路。泉州的棉花是由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中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世界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除了中国外有美国、印度、埃及、乌兹别克斯坦等。
(2)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有时为小乔木。叶互生,掌状分裂。花大,单生于叶腋,白至黄色或基部紫色;总苞有3-7枚大型叶状副萼,分离或连合,分裂或呈流苏状,有腺点;花萼杯形,近截平状或微5裂;花瓣大,5枚,芽时旋转排列;雄蕊多数,连合成一管称雄蕊柱,有多数具花药的花丝,端截平;子房3-5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
蒴果圆形或椭圆形,室背开裂;种子球形,密被白色长棉毛或混生有紧着种皮而不易剥离的短纤毛,或有时无纤毛。
(3)生长环境
棉属植物喜温,整个生育期对热量需求大。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0.0-12.0℃时棉籽即可发芽,在最适宜温度25.0-30.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温度较低不利于出苗,易染病害,甚至引起烂种;出芽后温度若降至1.0-2.0℃,芽苗部分或全部冻死,要注意低温霜冻危害。棉花幼苗生长速度与温度关系密切,茎枝生长适温为20.0-30.0℃。进入现蕾期后,温度高则现蕾又快又多,现蕾初期以25.0-30.0℃最为适宜,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9.0℃。开花至吐絮期棉花最低温度为15.0-18.0℃,吐絮期适温为20.0-30.0℃,低于20.0℃成熟期推迟,低于15.0℃时抑制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运转,影响棉花纤维品质。一定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棉花早熟。
棉属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较耐旱,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播种期要求田间持水量达到65.0%-80.0%,干旱影响出苗,大雨又可使棉田土层板结,棉苗出土受阻。幼苗期需水较少,阴雨连绵天气影响棉株根系发育,易感染苗期病害;棉花现蕾期地上部分生长加快,需水量增加;始花至裂铃初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是需水量最大临界期,此时期对水分的需求可达到一生总需水量的50.0%以上,高温干旱或水分过多均可造成棉株发育迟缓,蕾铃大量脱落;进入吐絮成熟期,棉花需水量又开始逐渐减少,土壤水分以55.0%-70%为宜,遇秋旱植株过早停止生长,棉铃提前开裂,产量和品质下降,若阴雨天气过多湿度增大易遭病虫害,发生僵、烂铃,影响正常吐絮。
棉属植物是喜光作物,充足的光照和一定的光照强度是棉花壮苗、早发和增枝现蕾的重要气象条件。长期阴雨寡照,可导致棉株生长受阻,影响植株体内有机养分的制造和运转,糖分减少,含氮物质增加,造成大量蕾铃脱落而棉株疯长。特别是在棉花生育后期,光照充足,光照强度大,有利于光合作用,可增加铃质量,提高棉絮产量;反之,秋雨连绵,光照时间少,强度弱,茎叶贪青疯长,延迟棉铃成熟,增加霜后花,同时棉铃易遭病虫害,出现大量僵烂铃并脱落。
(4)主要价值
该属是极重要的经济作物,全世界都在广泛栽培,其种子的棉毛(俗呼棉花)为纺织工业最主要的原料;种子供榨油,供工业润滑油和农村点灯用,经高温精炼,除掉棉酚后可供食用;其残渣即棉子饼,可供牲畜饲料,或作肥料。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棉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棉布由于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服。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过拉绒整理使织物表面起绒。通过其他整理工序,还能使棉织物防污、防水、防霉;提高织物抗皱性能,使棉织物少烫甚至不需要熨烫;降低织物洗涤时的缩水,使缩水率不超过1%。
(5)陆地棉
陆地棉(学名:Gossypium hirsutum)为锦葵科棉属下的一个种。原产美洲墨西哥。在中国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普遍栽培。
①植物学史
中国是世界上植棉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已经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棉属共有四个栽培种,即陆地棉(G.hirsutum)、海岛棉(G.barbadense)、亚洲棉(G.arboreum)和草棉(G.herbaceum)。其中,由于亚洲棉在中国栽培历史长,分布广,变异类型也多,故在中国习惯上又称之为“中棉”。这四个棉种在中国都曾经种植过或正在种植。长期以来,中国棉花栽培的主要棉种为亚洲棉和草棉。随着机器纺织业的发展,世界纺织业对棉花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中国开始引入陆地棉品种来种植推广。由于陆地棉具有纤维长、韧度强、适合机器纺织等特点,它开始并开始逐步取代中国长期种植的中棉和草棉。
陆地棉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棉种之一,在世界棉花种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中国陆地棉品种大都直接或间接引自美国,所以,在中国习惯上称之为“美棉”。从1865年陆地棉开始从中国上海引入并开始推广,已有140余年的历史。中国引进、推广美棉的主要动因是为了改良棉花品质以适应近代机器棉纺织工业的需要。总结起来,美棉种子是由各地政府直接从美国购入或由外国来中国传教士或商人零星带来,通过海上运输方式,运达中国东部港口,再通过陆运方式,转运分发至内陆各省份,逐步推广传播开来的。伴随着引种的进程,美棉在中国的推广也相应经历了三个阶段:盲目引种、直接推广;科学试验、改良推广;引育结合,大力推广。
②生长环境
陆地棉是喜温好光性植物,适宜种植于沙壤土,壤土和轻粘土等传热透气性较好的土壤内,但这些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低,不宜连作太久,一般35年。
③主要价值
陆地绵植株健壮,生长期中长,适应性广,结铃性强,铃大,衣分高,皮绵产量高。纤维品质好,但各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变化较大。商品上称为细绒绵,一般纤维长度在25-31毫米,细度在500-6000米/克,强力纺33-90支纱,是中国轻纺工业的主要原料。
(6)海岛棉
海岛棉(学名:Gossypium barbadense)为锦葵科棉属下的一个种,为对霜冻敏感的热带多年生植物。海岛棉原产于厄瓜多尔及秘鲁海岸,现今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包括中国(又称长绒棉,有时海岛棉与陆地棉的杂交品种也被算入长绒棉,中国新疆多有种植)、埃及、苏丹、印度、澳大利亚、秘鲁、以色列、美国西南部(美国境内又称皮马棉,Pima)、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海岛棉占世界棉花产量的5%左右。
①植物学史
海岛棉是世界上最优良的棉纤维,1786年于乔治亚圣西门岛(Saint Simon Island)栽种成功,因此将其命名为“海岛棉”。海岛棉的优良特性是其纤维非常细长,强度也特别高,是纺织纤维的上上品。以海岛棉织造的衣服有极佳的触感及良好的透气性与吸汗力,更由于海岛棉富有光泽及对染料的高亲和力,使得衣物色彩亮丽鲜明,亦绝非其它棉织衣物所能比拟。
世界著名的埃及棉原属海岛棉种,在埃及经长时间选育驯化,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种植面积也最广。现在长绒棉生产国家主要有:埃及、苏丹、苏联、美国、秘鲁、摩洛哥等。近代世界各国培育的海岛棉品种很多,主要有埃及的“吉扎45”和“吉扎70”;苏丹的“维爱斯”和“巴拉卡特”;苏联的“6465弗”和“9647依”;还有美国、秘鲁和摩洛哥的“比马”等品种。中国生产长绒棉已有较长历史,是与海岛棉相似的品种。这个棉种最初分布在云南开远、广东海南岛、福建南部等地区,大都为多年生海岛棉。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新疆引种苏联一年生海岛棉获得成功,后又经多次棉种更换,现在新疆地区大面积推广的“新海棉”和“军海 1号”等品种,纤维品质已符合纺织工业的要求。
②分布范围
产中国云南、广西和广东等省区。在海拔高约800米以下无霜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如云南红河、怒江等地有少量栽培。
原产南美热带和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因曾大量分布于美国东南沿海及其附近岛屿,故称海岛棉。最早广泛栽培海岛棉是南美洲的智利到厄瓜多尔地区,以后陆续传入北美洲、非洲的埃及、苏丹和亚洲的一些国家。现今全世界各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③主要价值
海岛棉向来有“羊绒质感,丝绸光泽”的美誉,它虽然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纤维,但含油量高达0.65%,是所有棉花品种之最。“它热胀冷缩的性能比较突出,在温度较高时纤维会松开,温度较低时会收紧——这就起到了保暖的作用,作为动物纤维的羊绒也有类似的特性。”。
海岛棉织物坚牢耐磨,抗皱、起球性能优于其他棉织物,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棉布由于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服。海岛棉织物少烫甚至不需要熨烫;洗涤时的缩水不超过1%。
(7)草棉
草棉(学名:Gossypium herbaceum)为锦葵科棉属下的一个种。原产阿拉伯和小亚细亚。产于中国广东、云南、四川、甘肃和新疆等省区,均系栽培。
①植物学史
草棉也叫非洲棉或小棉。在我国为一年生草本。株型矮小,叶掌状。蒴果(棉铃)较小,其纤维短而细,可用来纺纱、絮衣服被褥等。明宋应星 《天工开物·布衣》:“﹝棉花﹞种有木棉、草棉两者,花有白、紫二色,种者白居十九,紫居十一。” 锺广言注:“草棉:又名小棉、非洲棉,属锦葵科。六世纪经中亚细亚传入我国新疆、甘肃一带,所以又称阿拉伯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采炼钢铁纺纱织布议》:“考中国古仅有木棉,名古贝。宋末时南番入贡,中国始有草棉,名古终,即今之华棉也。”
②生长环境
本种植株较小,生长期短,约130天左右,极适于中国西北地区栽培,但种植面积不广。
③主要价值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棉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棉布由于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服。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过拉绒整理使织物表面起绒。
通过其他整理工序,还能使棉织物防污、防水、防霉;提高织物抗皱性能,使棉织物少烫甚至不需要熨烫;降低织物洗涤时的缩水,使缩水率不超过1%。
以种子上的棉毛、种子、外果皮、根或根皮以及种子所榨取的油入药。
中药名: 棉毛: 棉花。种子: 棉花子。外果皮: 棉花壳。根或根皮: 棉花根。种子所榨取的脂肪油入药: 棉花油。
棉花: 甘;温。种子: 辛;热;有毒。棉花壳: 辛;温。根或根皮: 甘;温。脂肪油: 辛,热。
棉花: 止血。种子: 温肾,通乳,活血止血。阴虚火旺者忌服。棉花壳: 温胃降逆,化痰止咳。根或根皮: 止咳平喘,通经止痛。孕妇忌服。脂肪油: 解毒杀虫。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锦葵科—锦葵亚科:芙蓉花
蜀葵(锦葵科)传粉模式及锦葵科花柱弯曲进化机制研究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科—水晶兰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仙人掌科—仙人球亚科(一):岩牡丹
【植物界全系列】仙人掌科—圆扇仙人掌亚科
迷迭香撒尔维亚锦葵毛蕊花
蜀葵或蜀葵。锦葵科。花蕾和花朵。手绘雕刻插图在白色背景。有机草本植物。图片
【植物界全系列】天门冬目—天门冬科
【植物界全系列】夹竹桃科—萝芙木亚科:红鸡蛋花
棉花在植物学分类上属被子植物锦葵科棉属。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锦葵科—锦葵亚科:棉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7899.html
上一篇: 最“干净”的5种叶子花,不招虫, |
下一篇: 棉花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