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林科院研究建议:延长人工林培育时间 促进土壤肥力恢复

中国林科院研究建议:延长人工林培育时间 促进土壤肥力恢复

中国林科院研究建议:延长人工林培育时间 促进土壤肥力恢复

2024-09-18   来源:​中国林科院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一项研究表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随林分年龄增加,在近熟林和成熟林达到最小值,随后呈上升趋势。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连通性和复杂性不断提高,在森林成熟后得到恢复。由于组成结构的差异,同季节的细菌群落特征相似,同林分年龄的真菌群落特征相似。微生物群落与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均呈显著相关。

研究认为,真菌可以成为土壤肥力更重要的指标,并在长期栽培人工林土壤生态系统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例如在夏季过熟林中以放线菌门为主,幼龄林中厚壁菌门占主导地位,这些菌种可能是土壤肥力恢复的关键菌种。建议延长人工林培育时间,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

杉木是我国重要的人工用材林树种。单一纯林的营造导致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低下、养分循环低回报率等问题逐渐显现。这项研究从林分年龄、季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入手,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有助于了解不同年份间年际变化和当年的季节变化如何影响土壤肥力恢复,为进一步指导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项研究依托江西省山下林场15块样地的45个土壤剖面,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别在夏季、秋季、冬季的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和幼龄林采集深度为0—20cm、20—40cm、40—60cm深的土壤,共采集样品135个。分别对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物种组成、指示物种变化、网络结构进行了分析。相关论文“Effects of forest age and season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Chinese fir plantations”于2024年8月线上发表于二区期刊Microbiology Spectrum。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胡宇欣为论文第一作者,张雄清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张建国研究员指导并参与了该研究工作。该工作得到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杉木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研究”的资助。

相关知识

中国林科院研究建议:延长人工林培育时间 促进土壤肥力恢复
“关于生态绿化建设应立足本土建立乡土植被绿化制度的建议”复文(2017年第7907号)
科学网—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
贵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到省林科院调研花卉苗木培育情况
中国林科院参加国际林联第26届世界大会展览
植被恢复技术
罗敦、林武率队赴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等地开展合作交流
黄河三角洲潍坊滨海10万亩泥质海岸重盐碱地植被恢复示范项目建议方案.docx
恢复自然植被.pdf
林科院在浙江红花油茶果实木质化调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网址: 中国林科院研究建议:延长人工林培育时间 促进土壤肥力恢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890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行业篇:细菌性病害防控呼唤专业药
下一篇: 家庭养花基本知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