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毒的传播、移动和侵染的概念和一般特性: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在自然界生存发展必须在寄主间转移,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他植物的过程称为传播(transmission),而从植物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部的过程称为移动(movement)。因此,传播是病毒在植物群体中的转移,而移动是病毒在个体中的位移动。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介体(vector)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两类。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介体包括动物介体和植物介体两类。非介体传播是指无生物介体的传播,包括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传播、嫁接传播和种子传播。
系统侵染的病毒在叶片组织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是因为病毒的扩展始终受到寄主的抵抗。一般来讲,植物旺盛生长的分生组织很少含有病毒,如茎尖、根尖,这也是通过分生组织培养获得无毒植株的依据。大部分植物病毒的长距离移动是通过植物的韧皮部(phloem)进行,当一种病毒进入韧皮部后,移动是很快的。病毒长距离移动不完全是一种被动的转移。如果没有病毒编码的蛋白,这种运输也不能发生。
如烟草花叶病毒的长距离转移必须有衣壳蛋白参与才能进行。在植物输导组织中,病毒移动的主流方向是与营养主流方向一致的,也可以随营养进行上、下双向转移。烟草花叶病毒接种在番茄中部复叶尖端的小叶的侧面,经过1~3d,病毒分布到整个小叶;经过3~5d,病毒则经过叶脉、叶柄及茎部的维管束系统到达根部和顶部;25d左右病毒已经在全株分布。
1.汁液传染花叶型病毒病可通过汁液传染。有些病毒病可以通过病株、健壮植株的枝叶间相互摩擦或人为接触摩擦发生传染,如移苗、整枝、日常管理、切取无性繁殖材料等,使手指或工具沾染有病毒的汁液而传播给无病植株。2.昆虫传染尤其以蚜虫、叶蝉传染最重,其次为土壤线虫及真菌。3.无性繁殖材料传染由于病...
1. 汁液传染 花叶型病毒病可以通过植物汁液传播。病毒病也可能通过病株与健壮植株的枝叶接触摩擦,或在移苗、整枝、日常管理、切取无性繁殖材料等操作中,由于人工接触而传播。这些活动可能导致病毒汁液沾染到芦链森手指或工具上,进而传染给健康植株。2. 昆虫传染 蚜虫和叶蝉是主要的病毒传播昆虫,其次是...
病毒也可通过嫁接或植物根在土壤砂砾中伸长时所造成的伤口而传染。但在自然界中,植物病毒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是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见昆虫纲)和螨类(见蜱螨亚纲)。已知大约有 400种昆虫可传播200种以上的病毒,其中以叶蝉和蚜虫最为主要,仅桃蚜就能传播约70种病毒。某些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一个重要特点...
蚜虫和飞虱是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者,它们可传播一种或多种病毒,甚至同一病毒可由不同种类的蚜虫传播。病毒传播特性根据传毒时间的长短可分为三类:非持久性、半持久性和持久性。非持久性传毒的蚜虫在获毒后即可立即传毒,但不能持久,一般仅能维持4小时以内。这类病毒通常通过汁液传播,引起花叶型症状...
植物病毒侵入寄主的途径如下。1、介体传播:动物介体--蚜虫等昆虫,植物介体--菟丝子等。2、非介体传播:嫁接、农事操作等。3、微伤口机械的或昆虫造成的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