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046.(昆虫篇)番茄潜叶蛾
曾汉龙
<p class="ql-block">一、概述:番茄潜叶蛾(学名:Tuta absoluta,英文名:tomato leafminer)是一种严重危害番茄作物的昆虫害虫。它属于鳞翅目潜叶蛾科(Gelechiidae)下的潜叶蛾属(Tuta)。</p><p class="ql-block">1,番茄潜叶蛾源自南美洲,并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成为全球茄科作物生产中的重要病虫害。它主要以番茄植株为食,但也会攻击茄科作物的其他植物,如辣椒、土豆和茄子等。</p><p class="ql-block">2,番茄潜叶蛾的幼虫钻入植株的叶片、茎和果实中,通过啮食植物组织来获取营养。这会导致植株叶片出现银色斑点、干枯和黄化等症状,果实也会受到损害,质量下降甚至无法食用。番茄潜叶蛾的寄主广泛,繁殖能力强,且具有较高的遗传适应性,因此防治起来较为困难。</p><p class="ql-block">3,防治番茄潜叶蛾的方法主要包括综合防治措施和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包括合理使用化学 药品、轮作种植、消灭过冬寄主和采用性诱捕技术等。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和微生物来控制番茄潜叶蛾的种群数量。</p><p class="ql-block">4,番茄潜叶蛾是一种对番茄作物构成严重威胁的害虫,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治和控制番茄潜叶蛾的危害,农民和研究机构需要密切关注其发展趋势,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p> <p class="ql-block">二、形态特征如下:</p><p class="ql-block">1. 成虫:番茄潜叶蛾成虫的身体呈灰褐色,较小而纤细,约长3-4毫米。翅膀较宽且透明,具有银白色的纵纹和斑点。雄虫与雌虫在外部形态上没有明显差异。</p><p class="ql-block">2. 卵:番茄潜叶蛾的卵呈椭圆形,微小且透明。卵通常附着在叶片的下表面,单个叶片可产卵数十颗。</p><p class="ql-block">3. 幼虫:幼虫是番茄潜叶蛾的主要危害阶段。幼虫刚孵化时呈淡黄色,后期逐渐变为粉红色。它们身体细长,有腹足,约长7-8毫米。幼虫具有黑色头部,体表覆盖着细小的刺毛。</p><p class="ql-block">4. 蛹:成熟的幼虫经过第五龄蜕皮后,会进入土壤中形成蛹。蛹呈淡黄至浅棕色,呈弯曲状,长度约为5-6毫米。蛹通常位于土壤表层或根际区域。</p><p class="ql-block">番茄潜叶蛾的形态特征在不同发育阶段有所不同,并且与其他相关害虫有所区别。准确识别其形态特征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番茄潜叶蛾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三、生物学特征如下:</p><p class="ql-block">1. 寄主植物:番茄潜叶蛾是一种寄主专一性害虫,其主要寄主植物是茄科植物,尤其是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也可以在茄子、辣椒等其他茄科作物上找到。</p><p class="ql-block">2. 繁殖方式:番茄潜叶蛾以完全变态的方式繁殖。雌蛾会在寄主植物的叶片上产卵,每个卵一般只在一侧留下一个孔。一般情况下,一棵受到番茄潜叶蛾危害的番茄植株上每天可以产生50-300个卵。</p><p class="ql-block">3. 幼虫阶段: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会在叶片上形成穿洞,并在叶片内进行食物摄取。幼虫经过5个龄期的发育,在最后一龄时达到最大体型。幼虫期通常需要10-15天的时间。</p><p class="ql-block">4. 蛹阶段:当幼虫发育完毕后,它会离开寄主植物,并在离地表约2-5厘米的地方挖洞,形成一个土蛹。在土蛹中,它会进一步发育形成成熟的蛹。蛹期通常需要7-10天的时间。</p><p class="ql-block">5. 成虫阶段:成熟的幼虫从土蛹中孵化出来,变成雄蛾或雌蛾。男性和女性之间没有外部形态上的明显差异。成虫寿命较短,通常只有1-2周。</p><p class="ql-block">番茄潜叶蛾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并在番茄等茄科作物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了解其生物学特征和生命周期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管理措施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四、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和扩散。目前,番茄潜叶蛾已经分布于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地区:</p><p class="ql-block">1. 南美洲:作为其原产地,番茄潜叶蛾在南美洲的许多国家都有发现,例如巴西、阿根廷、秘鲁、厄瓜多尔等。</p><p class="ql-block">2. 欧洲:番茄潜叶蛾于2006年首次在欧洲被报道,在随后的几年里迅速传播至许多欧洲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法国、荷兰、英国等。</p><p class="ql-block">3. 非洲:番茄潜叶蛾也已经在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其中包括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摩洛哥等。</p><p class="ql-block">4. 亚洲:自2014年以来,番茄潜叶蛾已经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被报告,例如土耳其、约旦、中国等。</p><p class="ql-block">由于其危害范围广泛且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番茄潜叶蛾已成为全球茄科作物栽培的主要害虫之一。各国和地区都在努力采取措施进行监测、预警和防治,以减轻番茄潜叶蛾对农业的负面影响。</p> <p class="ql-block">五、番茄潜叶蛾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如下:</p><p class="ql-block">1. 河南省:河南省是中国首个报告番茄潜叶蛾存在的省份,在2014年进行的调查中被发现。</p><p class="ql-block">2. 山东省:山东省也在2014年报告了番茄潜叶蛾的存在,并且该害虫在该省的番茄种植区域普遍存在。</p><p class="ql-block">3. 甘肃省:甘肃省在2015年报告了番茄潜叶蛾的存在,尤其是在栽培番茄较为集中的地区。</p><p class="ql-block">4. 陕西省:陕西省在2015年也报告了番茄潜叶蛾的存在,这对当地进行番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危害。</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其他省市也可能存在番茄潜叶蛾的分布,但具体的资料和报告相对有限,因而不完全清楚。</p> <p class="ql-block">六、入侵历史:</p><p class="ql-block">1. 2014年:番茄潜叶蛾首次在中国被确认。该害虫最早在河南省和山东省被发现和报道,引起了国内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p><p class="ql-block">2. 2015年:番茄潜叶蛾进一步扩散和入侵。除了河南省和山东省外,它还被发现在甘肃省、陕西省等地。该害虫已经广泛分布在中国番茄种植区域,并对番茄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p><p class="ql-block">3. 2016年至今:番茄潜叶蛾继续扩散和入侵中国其他省份。目前,它已经在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等多个地区报告和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番茄潜叶蛾的分布范围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p><p class="ql-block">番茄潜叶蛾的大规模入侵对中国的番茄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种害虫以番茄为主要宿主,通过吃食叶片和果实来获取营养,导致叶片损伤、减产和质量下降。对番茄种植者来说,番茄潜叶蛾的入侵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护作物的健康和产量。</p><p class="ql-block">中国农业部以及各省市农业部门一直在积极应对番茄潜叶蛾的入侵。除了开展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外,还着重加强害虫病原微生物、天敌的引进和利用,以及推广化学 药品的合理使用等综合管理措施,以减轻番茄潜叶蛾对番茄产业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七、主要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营养损害:番茄潜叶蛾以番茄为主要宿主植物,在幼虫期间以吃食叶片和果实为食。它们通过吸取植物组织中的营养,导致叶片出现大面积的褐化、黄化和孔洞,严重影响番茄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能力。</p><p class="ql-block">2. 减产和质量下降:番茄受到番茄潜叶蛾的持续攻击后,可能会出现减产现象。这是因为受损的叶片无法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此外,被害的果实也容易感染其他病菌,导致品质下降甚至腐烂。</p><p class="ql-block">3. 经济损失:番茄潜叶蛾的入侵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它们具有高繁殖力和迅速扩散的特点,一旦大量繁殖,很容易造成番茄产量的急剧下降。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番茄种植者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p><p class="ql-block">4. 防治难度高:番茄潜叶蛾具有多种抗药性的特性,使得化学 ** 对其防治的效果不佳。此外,由于其幼虫在叶片和果实内部隐蔽生活,传统的常规防治方法难以彻底清除。这增加了害虫管理和防治的难度。</p><p class="ql-block">因此,番茄潜叶蛾的主要危害包括营养损害、减产和质量下降、经济损失以及防治难度高等方面。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该害虫,种植者需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培育抗病品种等措施,并定期监测病虫害情况以及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支持。</p> <p class="ql-block">八、传播:</p><p class="ql-block">1. 飞行传播:成虫可以飞行一定距离,从一处田地传播到另一处。这种传播方式尤其在番茄种植区域密集的地区比较常见。</p><p class="ql-block">2. 被物体或人类带动传播:番茄潜叶蛾的幼虫和卵可以黏附在物体表面,例如工具、农机、车辆、包装材料等,通过这些物体的运输传播到新的地区。此外,人类也可能将虫体或卵粘在衣物、鞋子或其他物品上,从而带动传播。</p><p class="ql-block">3. 主观传播:农民或种植者在进行农业作业过程中,如收割、修剪或处理受害植物时,可能会将番茄潜叶蛾的虫体或虫害材料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p><p class="ql-block">4. 自然扩散和迁移:番茄潜叶蛾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迅速扩散的能力。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它们可以大规模繁殖,并通过自然的生态过程从一个地区迁移到相邻的地区。</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番茄潜叶蛾主要通过飞行传播、被带动传播、主观传播和自然扩散和迁移等方式进行传播。农民和种植者在防控工作中需要注意加强监测和防范措施,避免虫害的传播和扩散。</p> <p class="ql-block">九、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监测与预警:定期巡视田间,观察番茄植株是否存在叶片被挖空和幼虫进入果实的症状。同时可以设置黄色黏虫板或性信息素诱捕器来监测成虫的数量和活动情况,及时发现虫害并进行预警。</p><p class="ql-block">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蜂等天然敌虫进行防治。例如,可以引入寄生蜂(如T. achaeae、T. coccivora等)来寄生潜叶蛾的幼虫,或者引入食草性昆虫(如瓢虫、草蛉等)来捕食潜叶蛾的幼虫,从而达到控制番茄潜叶蛾的目的。</p><p class="ql-block">3. 化学防治:在严重虫害威胁下,采用合理使用 ** 的方法进行防治。选择对番茄潜叶蛾有效且对非靶标有较小影响的 农药进行喷雾处理,注意按照使用说明和建议剂量进行施药,避免过量使用 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抗药性的发生。</p><p class="ql-block">4. 耕作措施:采取合理的耕作管理措施,如深翻土壤、清除田间杂草、轮作和间种等,降低番茄潜叶蛾的虫源数量和虫害发生程度。</p><p class="ql-block">5. 种质资源筛选:选择具有抗性或耐受性的番茄品种种植,通过筛选适应当地环境并对番茄潜叶蛾有一定抵抗力的品种,减少虫害发生。</p><p class="ql-block">6. 卫生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受害和死亡的番茄植株,销毁或深埋虫害残体,减少虫害的滋生和传播。</p><p class="ql-block">7. 农业机械和设备的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农业机械和设备,避免将虫害传播到其他地块。</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对于番茄潜叶蛾的防控可综合运用监测预警、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耕作措施、种质资源筛选、卫生防治以及农机设备卫生等综合措施,以实现有效的防治效果。</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特邀“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学者;“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志愿者;网络。如有雷同、相同之处,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曾汉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24年1月1日</p> 相关知识
对《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植物物种的解析与思考
如何打赢外来入侵物种阻击战?
科云生物推出番茄潜叶蛾全生物防治方案
看看你家附近有没有!江苏公布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物种入侵威胁加剧,我国外来物种入侵增长快、牵涉面广
江苏将长江江豚等84种野生种群列入红色名录,并公布32种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
2024年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生物安全专家谈外来物种入侵:“一种一策”加强防控
生物安全专家谈外来物种入侵:普查评估结合,“一种一策”
网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046.(昆虫篇)番茄潜叶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