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美国植物学家洛克眼里的民国范儿

美国植物学家洛克眼里的民国范儿

四月份刚刚看完一本传记 《苦行孤旅》,讲述了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Joseph Rock)在民国时期采集植物标本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触。作为植物爱好者,在感叹洛克伟大一生的同时,也被洛克所描述的民国社会而感到吃惊,每一个故事都深深触动着人的心弦。 洛克出生于意大利,自小丧父母后移居美国。他聪慧过人,自学成长为植物学家,成为夏威夷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并出版多部植物学专著。洛克擅于和人打交道,作为美国上流社会“宠爱”的探险家,洛克在筹备中国之旅上游刃有余,往往能调动说服各方力量,为他所用。洛克懂汉语、摄影技术不错、外交手腕圆滑、善于协调人际关系,会根据中国人的性格和爱好灵活应答。作为科学家,洛克对社会问题和自然现象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更为突出。在选中滇西北作为他的科考大本营后,洛克在其独孤终老的一生中,曾多次往返于欧美与丽江,直至49年国门封锁,方才停歇下来,遗憾终老于夏威夷。孤独的洛克一生为逃脱西方社会的”庸俗与坠落“,极为钟情于丽江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他对丽江的热爱,至死不渝。 洛克有太多的光芒,有太多值得中国人和云南人称赞和铭记的地方。作为植物学家,他无畏的探索,精细的标本记录收藏,对植物学做出了贡献,应该滇西北地区是第一位记录下大量标本和图片的植物学家;作为摄影师,他沿途拍摄的几百风景人物照片,是极为珍贵的影像资料,是后人了解当时云南社会、人文、民族、建筑和风俗的宝贵材料。作为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洛克是纳西语言学的鼻祖,是他让纳西族名闻天下,他破解了纳西族象形文字一样的语言,他编撰了纳西语第一本词典,为研究汉语和纳西文字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旅行者,他在美国国家地理发表大量文章,将滇西北介绍给全世界,最终缔造了现世的旅游胜地----丽江。然而,洛克还不止于此。《苦行孤旅》一书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游走于民国社会中的洛克。

1922年大理古城。时隔近一个世纪,大理古城基本保存了原样

1925年兰州城。洛克途径兰州前往黄河源头的阿尼玛卿山

洛克作为西方知识分子,不仅有直接的西方生活的经验,而且对西方的科技、人文和社会有深入的了解和反思;另外他有极丰富游学经历,参观游玩过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文明国家。洛克还有相当好的人脉,他与美国地理学会、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以及欧洲一些大学的科学家均很熟悉。在中国期间,洛克行走西部大多地区,一是从泰国沿着茶马古道到达滇西、甘肃境内,二是沿着从大理上昆明,进成都到青海;三是沿长江顺水而下,到达上海,抵香港。旅途见闻颇广。此外,洛克在中国接触到了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群,从最底层最边缘的云南少数民族,到民国高层领导,洛克均有打交到的经历。十个丽江纳西族男子陪伴服伺了洛克将近大半生,而民国时期的其他重要人物如云南政府首脑(如龙云)、滇西北各土司(纳西、木里、丽江等)、以及美国大使馆人员,美国驻昆明空军司令唐纳德,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等等均与洛克交好。深厚的学术背景,行程过万里的旅行。洛克的所见所闻所感无疑充满了民国味道,他的日记和传记简直就是一部民国评论书。一部以西方学者的眼观,观察和评论民国社会、政治、人性和文化的好书。 特别是在现今,社会转折极为关键的时期。洛克的思考虽为管中窥豹,但也确实可见民国一斑。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怀念老蒋,念念不忘的唠叨民国范儿,想借此拼命抨击老毛,以此攻击政府;另外一群人则是所谓的毛粉,不分青红皂白,终日神话老毛,容不得任何民主与自由的西方“邪恶势力”,开历史倒车。眼看两军整天在网上,日爹操娘,大有拔刀火拼之势。其实作为国家领导,蒋和毛都是不合格的。毛领导时期,整天叫嚣,胡乱吹牛逼,搞政治运动。很多农村领导大字不识一个,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在他领导之下,饿死国人不计其数。我的爷爷当时就被打成右派,母亲生生饿死,其惨状,听听就够受了。毛罪孽之深重,史料丰富,不必多说。然而,洛克告诉我们,老蒋也不是啥好鸟。洛克眼里的民国,军匪一家,你争我打,军阀大多无国家概念,只顾自己发财,土匪们到处抢劫。云贵川山区2/3田地里种的都是鸦片,国人萎靡不振,国家粮食短缺,通货膨胀严重,社会缺医少药,人民日子苦不堪言。面对日本轻掠和官匪欺压,人们目光呆滞,麻木不仁,很多地方犹如地狱一般。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问题来具体说说,洛克对民国诸多民国生活与社会的看法。 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偏见或高见,我大致挑选几个故事来。如洛克眼里的民国社会到底是怎么样的,洛克如何看待中国人,洛克如何看待民国政府,洛克经历的回藏汉民族各土司间的斗争,以及洛克眼中的云南等等。

民国人 洛克热爱滇西北的山水、人文与自然,但对中国人的态度比较微妙。洛克对官匪横行的民国曾一度绝望,对官员不关心人民,不执行法律,官员的贪腐,以及中国人逆来顺受的处世态度极为不满。他觉得,中国的农民缺乏最起码的公共意识和社区观念,所有人都只为自己的小家庭而活着。即便是邻居遭劫,他们也只是想着,谢天谢地,还好自家没被抢。中国男人最高的奋斗目标就是走仕途当官,一旦谋到一官半职,便有了欺压老百姓的资本,极为腐败。洛克认为,把中国称为世界五大文明古国的说法简直是睁眼说瞎话。现代中国人生活在两千年的荣耀里,没有任何现代文明。除了北平,中国其他地方充满了奴役、腐败、盗窃、无能和欺诈,仍旧是猪圈式的混乱和落后生活。人们麻木不仁,因循守旧,逆来顺受,什么事都认为“没办法”往往以“礼”的古老观念来回避事实。 中国社会所有的灾难都归结于诚信缺乏的官员和不合理的管理体制,归结于诚信缺乏和无知。中国需要一个像样的政府,普及教育和西方医学,需要引进讲卫生的生活习惯,引导人民过一种健康的日常生活,降低高的可怕的死亡率。除了这些基本问题外,其它所有的问题,中国人自己都能解决。中国一定会比任何一个高度文明、高度工业化的国家更有生命力,和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想比,中华文明更有生命力。

洛克眼里的北上广、昆明与丽江 在洛克的眼里,上海是现代中国坠落和糜烂的代名词。在上海期间,由于斯诺(哪位著名的记者)带他去找小妞,洛克十分鬼火,逐与斯诺绝交。洛克觉得上海只是表面上学会了西方社会那些坠落的东西,上海只是把中国东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中最糟糕的的东西部分揉和到一起。酒吧、妓院和庸俗的重商风气盛行,他说上海是中国的罪恶之都。 洛克认为北平(北京)是一座充满尊贵之气和传统魅力的城市。北平外观优雅,知性有魅力,北平有图书馆、博物馆和综合性大学,具有中西兼容的品味,还有中国传统的学者和超脱名利、言行谈吐优雅得无懈可击的绅士研读古典文献;年轻人也积极参与政治辩论,物价不高等等。北平很吸引人。 洛克曾几次路过广州,但并未有何评价。在洛克的眼里,沿海城市重商,特色不鲜明。洛克在昆明住了很长时间,对昆明笔墨不多,他觉得昆明人对外人充满了敌意。一到昆明,便向往丽江跑。不过昆明物价低,开销不高,适合养病。 洛克一生钟爱丽江,钟爱哪里的山水、自然与民族。洛克说,丽江的生活根本不受时钟的摆布,而只受天体运转规律的支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洛克再也没机会再踏上中国的土地。在其孤独、寂寥的后半生,洛克一直思念着丽江。他说:“我宁愿死在丽江美丽的群山之间,也不想躺在美国冰冷的病床上孤独地老去。”

甘肃省长陆洪涛和他的护卫。在那个动乱的社会,做人难做官恐更难

洛克眼里的回、藏、汉相争 书中有一章节记录洛克经四川-甘肃,去阿尼玛卿山区(青海果洛州境内,黄河源头)采集植物的所见所闻。因清代与汉族的仇恨,甘肃境内回民实际上是自治。人口不多的藏民,不情愿地屈服于马知府(回族)手下军队。马知府猛烈榨取藏民,收受藏族寺院银钱。甚至把拉扑楞寺的活佛都逼走了,使得这座藏区大寺成了死城。由于回民强行收取果洛藏民的水草税,使得彪悍的果洛藏族也极为不满。汉人则在一旁旁观,乃或“煽风点火”,准备收取回民控制的地盘。而在洛克的眼里,甘肃民族间斗争极为搞笑。它们内斗的同时,完全不知中国沿海发生的事件,而它们对中日之间的战争也丝毫不关心。 洛克对藏族的行为也颇为不解,藏民甚至不愿杀死一只动物,对杀狗杀虫感到惊恐万分,然而却剖开抓到回民的胸膛,常常隔断行人的喉咙。回民马知府也不甘示弱,一个藏民的人头给赏3块大洋。大家相互烧杀抢掠,你杀我我杀你,把为数不多的钱用来买俄国人的枪支(每支240块大洋)。汉人督军也不管不问,逼得藏人请英国人出兵帮忙。民族部落间仇杀,彻底荒废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永宁总管眉清的儿子和女儿(中间小儿子被选为佛活,依然存世)

边疆民族刻意保持落后之缘故 洛克认为,永宁(现在的宁蒗地区,泸沽湖畔)是云南治理得最好的一个地方。只因为永宁远在汉人的管辖区之外。永宁没有布尔什维克,讲人道,安生立命。永宁总管保护农民不受袭击,关心他们的疾苦。洛克对永宁充满了桃花源般的感情,并在永宁住了很长时间。 与永宁土司阿云山的谈话中,洛克记录了一段十分有意义的谈话,道出了永宁少数民族宁愿保持落后,也不发展的“惊人”景象。永宁土司说,“永宁本可以种植大米,但是如果真那样做的话,汉人知道后,就会纷至沓来,收掉土地,征收税务,那么我们就过不上好日子了。所以,往往对外人说,哎呀,这里天气太冷了,没法种大米。”永宁尽量拒绝汉人迁入从事农耕,也不愿意发展村庄里的行业,不改善经济,以免被汉人占据。诸多社会现状,反应了永宁人有意维持落后现状的心态。 洛克还记录了摩梭族走婚所带来的性病肆虐,导致人口素质底下的原因。虽然阿云山管理下的永宁,可以避免种植水稻,种植罂粟,保持落后,以免被盯上,但最当1942年洛克再次回到永宁的时候,永宁田地里罂粟长得正盛,能不卑不亢与洛克平心交流的阿云山连墓碑都找不着了。 读完此故事,永宁刻意保持落后的故事,与桃花源记中如出一辙,相得益彰。把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生存、避世躲难的心态描绘得栩栩如生。陶渊明、阿云山与洛克,在此相遇。两千多年前的场景,历历在目,读罢之后,五味杂陈,诸君不知是何滋味。

龙云主政下的云南 洛克几乎跑遍了云南的大多数地区,途经之地,皆鸦片泛滥,遍地都是罂粟。洛克估算,云南大约有1/3的土地都种植了罂粟,抽大烟者不计其数。虽然蒋介石掀起了禁烟运动,但由于害怕失去龙云的支持,实际上依然纵然龙云种植贩卖鸦片。由于军匪混乱,云南治安很差,路上土匪众多,往往需要十几个士兵保护才能成行。洛克认为,民国的云南军匪一体,谁凶狠谁就是将军,谁就是政府,政治形势极为畸形。民国时期的云南基本处于半独立状态,政府存在的意义就是收税。 洛克还特地描述了昭通人们的疾苦。由于昭通正在闹饥荒,饿殍遍野。政府对百姓的疾苦,完全置之度外。从洛克的细微的笔记描述,以及众多留存后世的照片看,感觉洛克所言应该是真实的。在政治混乱的年代,由于复杂的社会关系,或许龙云也是不得已,破罐子破摔,只求自保。然而,颇为后世静静乐道的是,龙云由地处西南边疆,自己对中央也颇为微词和不满,因此给南迁的西南联大学的知识分子们足够自由的批评空间,让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学术界意外之中火了一把。也算是龙云的一些贡献吧。)

植物学家是如何炼成的? 作为植物园的后生以及云南人,我是带着满满的敬意去阅读洛克的传记的。穷孩子洛克漫游了欧洲很多地方之后,17岁便到达夏威夷。那时的他既没钱,也没学位。洛克临时抱佛脚,找了一份教授自然课的工作,然后自学动植物学、地理学知识,逐渐喜欢上了植物学。偶然的机遇,颇具眼观的出版商兼自然爱好者福特相中了他(在中国似乎没这事哈),请他帮忙去开展植物调查和收集工作。就是这样的一个巧合,佛特让洛克走上了植物学之路。之后,同样是半路出家的哈佛大学植物学家萨金特,聘请他到亚洲收集植物。洛克变这样从业余植物学者改行成了专职的植物学家。 由于自己对植物的爱好,洛克总是带着一股无法抑制的热情,持有一颗搜寻失踪者的恒心来从事实地研究。洛克喜欢野外研究,瞧不起完全的室内研究。在夏威夷期间,他除了做系统的学术研究,还在业余时间编写了夏威夷植物的当地俗名,介绍土著民是如何使用这些植物的,介绍这些植物的功能等等。洛克还利用自己在国外旅行的便利,引进好多具有经济效益的物种,尤其是具有重大林业价值的树种。此外,他还引进了很多漂亮的观赏植物,使夏威夷大学檀香山校区增色不少。 读罢此书,我想我心中的植物学家大抵就是洛克这个样子的吧。(图片均来自网络,更多珍惜图片可欣赏图集一和二)

相关知识

美国植物学家洛克眼里的民国范儿
香格里拉的“前身”,曾被美国植物学家疯狂赞美,甚至想长眠此处
民国植物分类学文献专辑
洛克王国蹦蹦种子
民国桃花仕女粉彩壶鉴赏
唐山范儿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唐山范儿艺术插花的这几种风格,你知道吗?
著名植物学家秦仁昌教授逝世
民国女子传记
文化市场供给足 广州文艺范儿走起

网址: 美国植物学家洛克眼里的民国范儿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805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的第一部书,作者是东汉的经学
下一篇: 科学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