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将花草赋予人文精神,让花草成为文化的使者——读《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将花草赋予人文精神,让花草成为文化的使者——读《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近期读了一本《花与树的人文之旅》的书,颇有感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寄情于物是人之常情,如花草。如今,城里人家的阳台里,都会摆放几盆花草装点居室。这是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呵护和欣赏。

作者感悟,明朝是个特别有意思的朝代,尤其中晚期,人们着力在各行各业深究细赏,把生活打理得繁琐而精致之极。这时经历了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博物学方兴未艾,东西方互动交流的记录出现在各种著述中。这种东西方因“各美其美”而有了故事的互动,构成《花与树的人文之旅》最有趣的阅读点。

天启年间,文震亨写成一本《长物志》的书。“长物”,按文震亨的解释,乃是“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的多余东西,当不得“稻粱谋”。这是晚明士林的做派。在文氏欣赏的“长物”里提到葵花,并点评了几个品种,字里行间明显流露出对外来物种的鄙视。在介绍完“戎葵”和“锦葵”后,文震亨写道:“向葵,别名西番葵,最恶。秋时一种,叶如龙爪,花作鹅黄者,名秋葵,最佳。”文氏所说的“秋葵”应是现在餐桌上秋葵,果实配以调料才味道可口。西方引进的向日葵并没有那么“恶”。

向日葵产于美洲,人工种养的历史已有5000年。16世纪,航海到达美洲的西班牙人将向日葵引种到欧洲。明嘉靖年间的史料笔记已有了向日葵的记载。但国人知道葵花籽可以用来榨油和做休闲食品,要到清代中叶。像文震亨这样的江南风雅士子,视角当然不会对焦在经济作物上,他们纤细温润的性格是装不下枝干粗壮毛糙、花形硕大呆板的“西番葵”的。

1888年,上海滩风月场已有了一种叫葵花籽的休闲食品。在法国南部一个小镇上,神经兮兮的梵高创作了后来名震全球的向日葵系列作品。这位穷困潦倒的画家一直被抑郁症困扰,为了阻止自己割了耳朵再想割什么的危险妄想,他必须服用当时认为能有效遏制病症的洋地黄。上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宣称,梵高名作独一无二的“向日葵黄”,是因为画家长期服用洋地黄而造成的色觉偏差。科学有时真的挺残酷而“没文化”的,这“揭示”,一个不“神经兮兮”的人就永不可能画出这样的向日葵。

《花与树的人文之旅》,通过阅读、理解、演绎的故事,在300多页的书中,轻松好看的故事贯穿始终。向读者展示了东西方百余种名字相近、形态相似,甚至隐喻相同的花、树、草,如玫瑰与月季、梧桐与悬铃木,如百合、荷花……

作者对素材的选择与裁剪,从“高大上”到“下里巴”,《花与树的人文之旅》无不为你“学贯中西”、细细道来,既有中式高贵的牡丹、梅花,也有西式浪漫的紫罗兰、薰衣草,还有鸢尾花、曼陀罗花这类仅见过名字却对不上号的西式花草,更有凤仙花。凤仙花有一个在多地流传的美丽传说,似乎不符合《花与树的人文之旅》“科学之眼与艺术之眼”的叙事方式,有关花草的民间故事都没有出现在书中,而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故事引用不少。这和作者的旅行经历和跨文化研究思路有关。适当采用相关的中国民间故事,应该更能帮助理解不同的文化观对于花草的人文解读……这古本书收罗了众多相关花草的西方工笔图片,大多作于16至19世纪。众多名画中展示的相关花草,提升了书的品位。

任何事情上升到“文化”的视野,就变得有内涵了。这本《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从全球文化的视野来诠释和欣赏花草树木,又配以各种精致的图片,将花草赋予了人文精神,让花草成为文化的使者。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将花草赋予人文精神,让花草成为文化的使者——读《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商务印书馆推出博物学新著《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花与树的人文之旅》出版:博物学真的火了?
博物学新著《花与树的人文之旅》出版 在文化与植物交织的时空中畅游—信阳晚报数字报刊
中国文学史中的花草书写:从原始“意象”到人文“兴象”、“寄象”
《莳花志》中国花文化的三个层面:审美情趣、美学意蕴、人文精神
2020年,让你幸福感暴增的科技产品——花将花草监测仪
2020不止活着,花将花草监测仪让你幸福感爆棚
花草与幸运之间的奇妙联系(解密花草所代表的幸运寓意)
春节习俗的花草展览(27页)

网址: 将花草赋予人文精神,让花草成为文化的使者——读《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805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不该遗忘的中国分类学大师胡先骕
下一篇: 百位科学家故事|近代植物分类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