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红楼“群芳吟”系列之后
红楼“百花咏”系列再开启
感谢各位红迷朋友们对落笔升蝶的支持
欢迎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
持续关注、点赞、转发、分享
一如既往的支持落笔升蝶!
深深的感谢……
十里春风
不如你
刘莉莉,常用笔名落笔升蝶,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运城市作协会员,《语文周报》“名著馆”专栏作者。已有多篇评红文章发表在《红楼梦学刊》、《微语红楼》、《语文周报》、《红楼》等处,总计三十余万字,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红楼梦文本的阐释及思想性的解读。另有多篇文章在各地红学会及网络平台举办竞赛中获得奖项。其创建的“红楼心语”微信公众平台,得到了众多红迷朋友的好评与支持!
荼蘼花开悲麝月
作者:刘莉莉
麝月,是宝玉房里的四大丫鬟之一,按照第五回众丫鬟的排序,“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在宝玉身边她位列第三,并不突出。虽然说麝月这丫头,贤不比袭人,俏不及晴雯,可却是宝玉身边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荼蘼花,是麝月的花语,即“末路之美”,在很多佛典中说荼縻是来生的花,也叫“佛见笑”,而“开到荼蘼花事了”,则是分离的象征。佛见笑或者预示了宝玉最后大彻大悟,出家为僧。
文中曹公借宝玉之口说麝月“公然又是一个袭人”,个人认为麝月更完美,她细微处虽有袭风,但行事干练却不让晴雯,她最精彩的几次亮相,其绝妙不仅和小红的“奶奶论”可一较高低,反更表现了她对人生与现实的不凡见识。
在第五十二回晴雯逐撵坠儿之时,坠儿的母亲大有撕破脸大闹一场的架势,麝月姑娘不急不躁的回应:
“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礼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礼?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此是一件。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难道也称‘爷’?那一日不把宝玉两个字念二百遍,偏嫂子又来挑这个了!过一日嫂子闲了,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听听我们当着面儿叫他就知道了。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事,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再一会,不用我们说话,就有人来问你了。有什么分证话,且带了他去,你回了林大娘,叫他来找二爷说话。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
这一席话,不但说的有理有据,让那媳妇无言以对,且麝月当机立断的就让叫小丫头子:“拿了擦地的布来擦地!”
此情此景,袭人若在,也未必能如此瞬息间扭转乾坤,化一场风波于无形之中。
更加出彩的一处是第五十八回训诫春燕妈一段,因袭人不会与人拌嘴,晴雯又性太急,麝月姑娘更是大显身手:
“你且别嚷。我且问你,别说我们这一处,你看满园子里,谁在主子屋里教导过女儿的?便是你的亲女儿,既分了房,有了主子,自有主子打得骂得,再者大些的姑娘姐姐们打得骂得,谁许老子娘又半中间管闲事了?都这样管,又要叫他们跟着我们学什么?越老越没了规矩!你见前儿坠儿的娘来吵,你也来跟他学?你们放心,因连日这个病那个病,老太太又不得闲心,所以我没回。等两日消闲了,咱们痛回一回,大家把威风煞一煞儿才好。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不敢大声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叫的。上头能出了几日门,你们就无法无天的,眼睛里没了我们,再两天你们就该打我们了。他不要你这干娘,怕粪草埋了他不成?”
这番话,说的比前次更有几分威慑力,且句句在理,真正做到了以理服人。那字字珠玑跟事前打了草稿儿似的,此时便是十个婆子也被喝住了。这样的麝月,是她这个人物独有的性格,既有别于袭人的委曲求全,又有别于晴雯的急躁冒进,可以说是怡红院中正身率下的典范,试问无论是谁,还会不服?
每每夜读红楼,感觉最温情的情节之一,莫过于第二十回宝玉为麝月蓖头的描写。
“早上你说头痒,这会子没什么事,我替你篦头罢。”
“就是这样。”
何等平常的对话?就连晴雯也不无醋意的说道“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
按说这样的情节应该出现在新婚燕尔之时,可曹公毫不吝啬的给了麝月,或许曹公对麝月是有深刻情感的,也或许麝月是实实在在出现在曹公生活中的人物。怡红院里,宝玉之宠赐予晴雯,贾府之荣赠送袭人,惟有那颗长长远远的平常心留给了麝月。如此看来,这丫鬟真不如我们所见所思那般轻。
交杯盏即交杯酒,汉族婚俗之一,源于先秦。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先各饮半杯,然后交换一齐饮干,谓之饮交杯酒,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清末时期,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
上头亦称上梳,旧时各地汉族的婚俗。指婚礼前将新娘的辫子改梳成发髻,并戴上头饰。女子嫁前改变发型的礼仪。晋乐府《欢好曲》云:“窈窕上头欢,那得及破瓜。” 后世逐渐演变为在娶、嫁前三日或一日或当日举行,男更成年装束,女改妇人衣饰,既标志成年同时标志可婚嫁。后作为女子出嫁前更改发型的专用仪式。此仪式还包括穿上婚服,梳洗,佩戴首饰等。上头多在黎明时举行,要铺席、焚香、燃烛。总之,世以女子始笄曰上头,实际上是区别已婚,未婚的分界线。近代许多青年女子未婚时梳辫,婚后剪发、烫发、也涵有古代“上头”的遗意。
所以,此处的“交杯盏”、“上头”应该包含了作者的深刻寓意,暗示后文中,麝月会成为宝玉房里明公正道的“姨娘”。
总之,这位出场不多,但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其实是宝玉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她既有晴雯的聪明伶俐,又有袭人的敦厚善良。所以,内定“姨娘”身份的袭人和贾母独爱的晴雯最终都未能跟随宝玉,反而是其貌不扬性格隐忍的麝月会陪着宝玉走完那从尊贵到落魄的一生。
第六十三回“占花名”时麝月所得之签直接写出了麝月的一生。
这支荼縻花签的深刻寓意不言而喻:
这面上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
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縻花事了”;
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
“开到荼縻花事了”,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也预示着麝月的结局。出自宋·王琪的《春暮游小园》诗: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前两句都是以花拟女子,意即梅花落,海棠开。而“开到荼蘼”的意思就是百花凋谢,荼蘼繁华,但也是春天结束的时候了。故苏轼有诗说:“荼縻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任拙斋诗说:“一年春事到荼縻”。
“春”在《红楼梦》里面既代表春之繁华,又代表贾府四艳。签注“在席各饮三杯送春”,分明是在暗示大观园众女儿们“此一聚后再无他日再聚的可能”。
据脂批所示,贾府事败,袭人临走时嘱咐宝玉“好歹留下麝月”,可见最后留在宝玉夫妇身边的丫头正是麝月。但等待麝月并非是你侬我侬的甜蜜,而是登场之后的春华已去,诸芳流散。所以,第二十一回庚辰本有脂批:
“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第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玉一生偏僻处。”
“韶华胜极”指美好的春光,也指美好的青春年华,通常比喻事物发展到了鼎盛之后,必然会迅速衰竭。而“韶华盛极”与“在席各饮三杯送春”两句又分别契合了可卿托梦时所说的“盛筵必散”和“三春去后诸芳尽”,其间微妙的联系,都是一再申明贾府荣华富贵的短暂和群芳终将离散的结局。就宝玉本人而言,其诗中也多次提到麝月,如“窗明麝月开宫镜”、“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这些似乎总是和镜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细思静想,红楼一梦不过是繁华一瞬,梦醒之后,唯留一面镜子。原来,如宝玉这般,也不过是对镜一梦罢了。曹雪芹以花喻女儿,用荼縻这支末路之花表明“诸芳将尽”,正好印证麝月是陪伴在宝玉身边作完红楼一梦的最后一个女儿。
因此,麝月是那个见证了贾府由繁华走向衰败的全程,也目睹了大观园诸女儿悲剧命运走向的重要人物。而她在感受这诸多失落的同时,内心的凄凉可想而知,所以麝月的薄命更甚于早逝的晴雯与他嫁的的袭人,守在最后,也痛在最后。
最悲苦的莫过于,她纵然聪明伶俐,纵然能言善辩,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宝玉“撒手悬崖”而无能为力,那种无助的痛,到头来只能由她一人承受。
相关推荐
群芳吟合集
相关知识
【百花咏】荼蘼花开悲麝月
麝月与荼蘼
为什么说麝月是荼蘼花?原因是什么?
归途如虹|麝月:开到荼蘼花事了
它开在暮春,被誉为十大悲花之首,曾在红楼梦里被麝月抽中
“小人物”麝月抽到“荼蘼花”,她在《红楼梦》里还藏着什么秘密
荼蘼花开 (原创)...
“开到荼蘼花事了”你知道荼蘼是什么花吗?——中国青年网
“开到荼蘼花事了”你知道荼蘼是什么花吗?
红楼梦:荼蘼花事了?她陪伴宝玉到最后,揭开麝月之谜
网址: 【百花咏】荼蘼花开悲麝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89539.html
上一篇: 《红楼梦》一花一草总关情的意象 |
下一篇: 欧澳资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