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 · 心

花 · 心

文/英格

学习插花如今成为很多女性的自我提升方式。插花和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一样,除了体现审美主体(插花者)审美欣赏的心理过程,也从另外一个层面揭示插花者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状态。

正如荣格所言,他认为丰富的联想可以产生艺术作品,并且猜想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是个人冲突的一种暴露和一种治疗。[1]

插花艺术中,审美客体是以花材为形象信息的艺术品,所以花材的形象信息可使审美主体(插花者和欣赏者)产生一些外形式心理效应,如质感,动感,力量,空间感,节奏感,和谐感等,这些外形式心理效应就是花材的情感效应。花材的情感效应是插花作品内在情感意义的表达前提,所以,花材是插花者“最善于表现自己”的直接手段。

与花材相关的形象信息可以归纳为:花的大小、颜色、形态、花语、叶的大小、形态、及其他补充材料(如水果,树枝)的形态等。只要是自由选取的花材,都可以从中简单投射出选择该类花材的人的某些性格特质。

比如,选择大花、大叶的人,可以猜测到,他们是喜欢线条简洁的一类人,做事着眼于大处。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一类人不善于或者不喜欢处理细节,不喜欢花很多精力处理细小的问题,至少在近期内不愿意处理琐碎的事情。

图一中的花材选择非常简单,包括新鲜大荷叶两张,枯荷叶一张,莲蓬一枝,麦穗一枝。整体造型简单,线条简约,色彩纯净自然,明暗对比通过大荷叶对光的分割和反射非常清晰地表现出来。

而自由选择小花、小叶来做花材的人恰恰相反,他们对细节比较讲究,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小问题,或者说在插花的这段时间,心情比较放松,精力充沛,对繁复的事物有足够的耐心,不在乎“枝叶缠绕”这种“理还乱”的花材。

图二中的花材选择呈多样性,除了绿叶用来遮挡瓶口,需要比较宽的叶面以外,其他四种花材都是细长,零碎,呈放射状的。整瓶花给人第一感觉是“丰富”、“饱满”, 第二感觉是黄色显得特别夺目,像炼钢时喷涌出来的,四处乱溅的铁水一样,有力量又有华彩。这个插花作品如果是自由创作,就表现出插花者此时此刻轻松快乐,喜气洋洋的内心感受。

心理学中有一幅非常著名的画叫“房-树-人”, 通过这幅画可以简单判断画者近期的情绪状况和某些人格特质,其实这幅画背后的理论除了心理投射以外,还有荣格的空间象征理论。在艺术治疗过程中,特别是涉及自由创作、构图、空间等领域,比如自由绘画,沙盘治疗,剪贴画,风景构成图等等,都可以使用荣格的空间象征理论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荣格空间象征理论如图三,空间配置的上下,象征着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未来和过去、父亲和母亲等;左右代表无意识和意识世界、过去和未来、父亲和母亲等。[2]

关于这个结论,有人指出它不具备跨文化的一致性,在中国和日本如此相近的文化中,只有左上象限代表父亲这一点符合荣格的理论,而其他象限的象征性并没有如荣格理论阐述的那样,需要进一步对这个理论进行跨文化的实验研究。[3]尽管如此,空间象征理论已经在心理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这个理论来分析插花的空间布置。

图四中,用水果、鲜花、蕨菜、枯枝和叶子五种材料搭配进行摆设,如果是自由选材搭配,根据空间象征理论,整个摆设给人感觉重心在右边。通常意义上,艺术作品空间向右,而且右边的事物偏多的创作者,都是朝向未来,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性格;与之相反,艺术作品如果整体感觉偏左的话,创作者的性格属于比较传统,保守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过程没有朝右的创作者快。

既然是艺术创作,就肯定不是死板的,在插花中更是如此。插花的人并非在填塞空间,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所选的花材进行平衡和比较,在主次、轻重、虚实、疏密、比例等不同层次上全面考虑,创造出美感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内心情感得到充分表达。因此,很多花材摆插不是固定在一个空间象限内的,它往往会跨越两个,甚至三个象限,那么这种符合美学意义的“挑枝”造型又如何体现创作者的精神气质呢?

Ruth Ammann 根据绘画空间的一般性解释和他自己做沙盘治疗的经验,总结出一些关于跨越象限的空间解释。比如从左下象限跨越到右上象限,在他的研究中,年轻人的艺术作品居多,它表明一种向上,向外,由过去朝向未来的发展。[4] 如图五中的竹叶,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美学意义上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石中”,而心理学意义上是朝向生活未来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我们一直在谈插花者与花之间“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融美学和心理学在一起的艺术境界,那么没有插花,单纯欣赏花艺的欣赏者的审美心理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观,品,入,悟 [5]

视觉兴奋引起欣赏者的初期感染,这与欣赏者的求知欲(对美的感应能力)有关系,所谓“不懂审美的生命如死鱼一样”;

当审美进入“品”的阶段,整个插花作品的选材、立意、空间布置引起欣赏者一定的情绪波动,产生喜欢/不喜欢,好看/不好看之类的粗浅认知评价;

当欣赏者发现插花作品能够引起较强的共鸣和个体的想象时,比如枯败的叶子让人产生伤感,盛放的牡丹让人心花怒放等,这些中度的情感过程就是欣赏者“入”的阶段;

最后,通过作品的整体与欣赏者之间深度的审美意识交流,作品的意境得到深度升华,这时,疲惫劳累的身心得到花的滋润而重新充满活力,焦虑难受的心境通过花的过滤变得安宁沉稳。

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心理治疗功能,与诗情画意富含美学意境的光芒,悄悄照进人们的心间。

文献出处:

[1] 杨东主编,《艺术疗法-操作技法与经典案例》,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7年5月

[2] Jung, C.G.. The Transcent Function.1916, CW8.---Psychological Types.1971, CW6

[3]、[4] 周丽芳,冯成志,《中日大学生空间象征理论的检验及抑郁的相关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5] 陈佳瀛,《初论中国插花艺术审美的心理特征》,花木盆景,1995年第5期

(文中插花作品来自深圳小原流芳涵花道坊,封面来自插画师Soju Sor的作品)

作者简介:英格,独立研究学者,留学德国,关注性心理与性教育,关注女性身体心理健康。

本文版权归“火苗子”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其他公众号及媒体转载需经授权,敬请联系huomiaoer@qq.com

相关知识

心叶日中花
观赏蔬菜——心叶日中花
自然心.教育爱——花之乡
心奢DIY:永生花怎么制作
心奢情话:女生喜欢永生花吗
花亦山心之月怎么双开、多开?花亦山心之月双开助手工具下载安装教程
心叶日中花繁殖方法 —【发财农业网】
情人节心形花图片
花亦山心之月书院建筑功能是什么
花艺解压 从“心”开始

网址: 花 · 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000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香”遇派米雷,“花”韵绽芳华—
下一篇: 学院举办“5·25”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