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黎平县

     贵州省侗族的鼓楼、花桥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们产生于侗族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建筑样式。
  鼓楼是侗寨的象征,也是侗寨兴旺发达的标志,在侗族群众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由简单的干阑式卡房发展而来,结构上采用上下串穿的穿云式整体框架和木构体系。
  黎平县侗族鼓楼集塔、阁、亭等建筑形式于一体,既有宝塔的挺拔、楼阁的宏丽,又有亭榭的秀美。鼓楼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一般高3至5丈,底部宽度为7至10米,楼檐层叠,上覆青瓦,并饰以各种彩塑。这些侗族鼓楼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而中置火塘,四周有长凳供人休息。
  从江县侗族鼓楼营造技艺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侗族群众用当地杉木建造了108座侗族鼓楼,分布在依山傍水的侗寨之内。其中增冲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从江侗族鼓楼的代表。
  侗族花桥结构十分巧妙,它充分运用杠杆原理,大小柱子、枋、檩、栏杆全部以贵州当地盛产的杉木凿孔穿榫制成,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气势雄伟,外形壮观,展示了侗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鼓楼、花桥营造技艺是侗族群众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研究价值。侗族鼓楼、花桥融多种建筑形式于一体,富于少数民族地方特色。侗族人民在建造鼓楼和花桥时采用竹条制成的“匠杆”竹尺和自成体系的设计施工符号,形成了独特的工艺体系,鼓楼、花桥营造技艺亦因此而成为中国民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工匠采取以师带徒、言传身授的方式将这一宝贵技艺完整地留存至今,只有加倍珍惜爱护,才能使之更好地传承发展。

相关知识

贵州推动民族文化在保护传承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侗歌婉转 蜡染多彩 侗寨迎客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故宫》八大作::官式古建营造技艺
【营造学堂】古建营造技艺之八大作(经典必知)
文艺论坛丨肖花、罗明金: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建筑的资源价值与转化路径
中国传统建筑风雨桥——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
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文化在美术设计中的现代表达
芋头村:百里侗文化长廊的璀璨明珠
建筑彩画 惊艳时光的“锦绣木衣”
古建筑营造过程中,该如何用木!
建行银行黔东南州分行:金融“活水”浇灌“非遗”之花

网址: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0051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我国古代建筑中形式独特的垂花门—
下一篇: “玉兰花开·海风徐来”当代建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