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这几乎是老一辈人最喜欢的花卉了。当然也受到年前人的钟爱,但你们都只是注意到了牡丹花的外貌,很少留心去了解这株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有着几千年栽培历史的牡丹花,究竟是从什么时候本人们所熟知的。所以今天就由笔者来带大家看一看中国牡丹花的栽培历史和种植分布范围,让你重新认识一下这株能吃能看还能用的牡丹花。
生物学先驱大家都知道是谁吗?嗯,名头大家应该都不知道,但名字大家应该都听过:达尔文,生物学的先驱者,探索者,领航者。而在19世纪中到七十年代达尔文所著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有着明确的标识:牡丹花在中国已经有着一千四百多年的栽培历史了。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纪,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相属。
隋代,隋炀帝(公元605-618 )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唐代,牡丹花正式进入人们的眼中。开元中盛于长安,其中关于牡丹花的诗文歌赋数不胜数,而在这里面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李白的那三首《清平调词》以及刘禹锡的《赏牡丹》。这个时候的牡丹花不仅颜色多了,种类也多了。而且还有着一些的新奇变异品种和重瓣花骨朵。
宋代,大概是在公元960-1279年左右,中国正式进入牡丹的栽培研究中。把当时鼎盛的牡丹花由长安转至洛阳,技术、品种、栽培系统更加的完善。并著出当时已知的第一批理论专著,对我们日后研究牡丹提供很大的助力,而在这一时期描绘牡丹花的著作也有很多像是: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而这众多的著作之中有些就详细描绘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成功总结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栽培经验。
北宋末年,天天都在打仗,洛阳牡丹也抵不住战火的纷扰,陈州牡丹开始悄然“上位”,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张邦基杜撰的《陈州牡丹记》中有云:“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圆户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南宋时期,牡丹花的栽培中心再次转移,向南方前进。大概路线就是由洛阳转向南方的天彭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而天彭栽培的牡丹完全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天彭所栽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更是有着“小西京”的名号。
元代,在这个时间段的牡丹花可谓是进入到了事业的低谷期了。长安、洛阳等地能看见牡丹花的一只手就数的过来。品种也开始退化,重瓣的牡丹花更是看都看不见,因有“千叶独难遇,亦犹千人为英,万人为杰,尤世纪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叹!
明代,大概是在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中心再次转移,跑到了安徽亳(bo)州一代,也是在这个时候曹州(今天的山地菏泽)的牡丹花开始兴起,国内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渐繁盛。
清代,就更厉害了。人们对牡丹的喜爱、栽培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最为明显的就是颐和园中的百花台,如果今天还在的话那将是一片真正的花海。这个时间段的牡丹花咱就不在多说了,只要记住牡丹花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趋势是历史之中最为辉煌的就可以了。
到了新中国时期,牡丹花的栽培地区主要就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各地为主要栽培中心。而进入到工业发展时段后牡丹系列产品也是应邀而出,其中名头最响亮的就是牡丹籽油了,是一株牡丹花的全部精华所铸成榨取而得的。
中国牡丹从野生引入观赏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历史。栽培品种从单瓣花逐步演化成复瓣、重瓣乃至台阁型。促使牡丹品种向重瓣化演进的主动力是良好的栽培条件。已知将品种的优良性壮和枝变,通过嫁接固定下来,由之,新品种大量涌现
朝代的更迭,牡丹的栽培中心也是不断的变换,但基本上主要的位置还是在黄河中、下游。转移的大致过程是:洛阳(隋)—长安(唐)—洛阳(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你认为在那个时期的牡丹最为壮丽呢?下方评论留言,由我揭晓你心中的答案。
相关知识
关于1600多年历史的牡丹花,洛阳和菏泽,谁是真正国花之都?
中国牡丹花的栽培历史和种植分布范围
牡丹开花时间 牡丹花什么时候开
牡丹花文化论文.doc
牡丹的由来 牡丹花名字的由来
牡丹花流转历史
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花,比牡丹还早,被誉为“草本花卉之首”
千年牡丹走向“国家品牌”
牡丹花起源于哪个地方,牡丹花是哪里的
牡丹花的栽培与观赏论文选题
网址: 一千多年栽培历史的牡丹花:那个朝代的牡丹最艳?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00963.html
上一篇: 昆山市花——牡丹(牡丹花的美丽与 |
下一篇: 帝都的牡丹种植历史有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