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花开惟一度,尔独占四时
几番新雨后,绿叶发华滋
春明伴桃李,夏至映榴葵
秋争霜菊艳,冬斗雪梅姿
高低互隐见,深浅总葳蕤
节序暗中递,红颜无老期
灿灿夺朝霞,而堪荐玉卮
聊植中庭畔,悠然慰我思
安得骚人笔,烂漫写新辞
—— 明·毕自严《月季花》
相传在汉武帝时,月季就以“蔷薇”之名种植在宫廷别苑之中,直到宋代才正式称为“月季”。宋代文史学家宋祁在《益部方物畧记》中记述它:“花亘四时,月一披秀,寒暑不改,似固常守。”这种四时常开的花卉颇受宋人青睐,宋时的诗词、绘画、服饰等都出现了月季的身影,形成了独特的“月季文化”。
在古代的绘画、服饰中,常见月季花与其他植物花鸟的组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吉祥寓意。如月季与牡丹的组合寓意“富贵长春”,月季与白头翁的组合寓意“长春白头”,月季花瓶清供寓意“四季平安”,月季与寿字组合寓意“万寿长春”等等。关于月季的这些吉祥寓意无疑都取义于宋时形成的“一年长占四时春”的文化意涵。
明宣德青花缠枝月季花纹大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青花缠枝月季花斗笠式盌 香港苏富比2019,成交价716.5万元港币
众所周知,花卉纹是明永宣御窑青花瓷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然而能作为主花同时出现在永乐和宣德器物上的,仅有牡丹、莲花、扁菊和月季四种。尤其是缠枝月季纹枝叶卷曲曼妙,发色浓妍醇美;或含蕾,或盛放,柔瓣散舒,娇姿尽展;内层花瓣旋卷而发,溻染细腻,颇具辨识度。永宣御瓷上的月季花卉纹集视觉美感和吉祥寓意于一体,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
立明堂缠枝月季系列正是追慕永宣器物而来,月季花旋卷柔美的花心、妖娆妩媚的花瓣,幽蓝深邃的色泽,都带着浓厚的永宣韵味。然而立明堂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将原有的美放大、做足。我们可以看到立明器物上的月季花形态更加端庄,对花心花蕾旋卷姿态的刻画更加生动,尤其是花瓣的卷曲效果更加清晰立体、层次分明;色彩渐变更加细腻自然,对锡斑的控制也更加得心应手。
宣德折沿洗 & 宣德折沿洗缠枝细节 & 乾隆折沿洗
永乐盌缠枝 & 宣德盌缠枝 & 立明堂缠枝
永乐盌月季 & 宣德盌月季 & 立明堂月季
而进一步拨动心弦的,是器物上跃动的曲线和精准的留白。明永宣之后,历代御窑对永宣缠枝纹饰的模仿可谓层出不穷,然而能得其精髓者却寥寥无几。立明堂器物上的缠枝纹与一款宣德折沿洗上的曲线构成更加相近:连接花蕾的枝蔓向上生长,连接叶片的枝蔓向下延伸,两条曲线交错缠绕,充满了张力和动感。正是这几条精准而简洁的曲线,启发了观者无穷无尽的想像力和无边无际的浪漫情愫。
立明堂缠枝月季系列器物的内画纹饰尤为精美。杯心双圈之中,置月季两枝,相依盛放。其口沿处的纹饰前所未有,在不足1厘米宽的弦纹之间,以缩小版缠枝月季绘饰一周,与外壁主纹饰遥相呼应。尤其是在盖碗上的应用甚妙,当碗盖相合时,刚好露出内沿上的缠枝月季纹,像一圈飞扬的裙裾一般,精致无比。
自永宣起始,青花瓷上的缠枝花卉一轮接着一轮,盛放了数百年,工匠们执着的固守着这一份独有的美丽,代代相传。旧时慕古,往往只专注于材料和工艺而求形似;立明堂则不尽然,除了同样在材料和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之外,立明堂所求的不仅是“似”,更重要的是“美”。花亘四时,似固常守;瓷绘艺术也正是需要在固守和传承的同时,不断追求完美、常思常新。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