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疫霉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由鞭毛菌亚门疫霉真菌侵染所致,在南瓜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在南瓜苗期容易造成幼苗猝倒,在成株期会造成根茎腐烂和叶果青枯,植株一旦染病,会造成很大损失,轻则减产,严重时甚止绝收,很大程度制约着种植户的经济收益。那南瓜种植过生产当中,出现疫霉病是怎么回事呢?
一,南瓜疫霉病发生的原因:
1,连作重茬:连作是南瓜疫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为疫霉病菌寄生范围广,茄科、葫芦科都可侵染,在其它作物上也能生长,病残体上的大量卵孢子能在土壤中存活2~3年,成为主要的初染源,由于连作种植,会使土壤中菌量积累增加,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就会暴发。
2,棚室空气湿度高:在棚室育苗或栽培,由于土壤含水量大,或引起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时,有利于疫霉病菌的侵染和扩展,因而发病早也较重。
3,品种抗病抗逆能力弱:南瓜种植前,尽量选用适合本地气侯条件的抗病抗逆能力强的品种,因为低抗易感品种,一旦病害发生,扩展很快,死株率会更高,不但迅速萎蔫枯死,还产生大量卵孢子,随水和气流传播而再侵染,造成病害更加严重。
4,施肥、浇水不合理:如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和其它微肥不足,或施肥没有充分腐熟的农肥带病菌和烧根,或大水漫灌和超量水沤根,都会使植株抗病能力下降,给疫霉病菌侵染增加了机会,另外,气侯潮湿多雨,田间密度大,光照弱,浇水次数多,田间积水,都可诱发疫霉病发生。
要做好防治工作,首先需掌握疫霉病发病规律,再结合以上发病原因,才能制定出更好的针对防治措施。
二,南瓜疫霉病的发病规律:
南瓜疫霉病由鞭毛菌亚门疫霉真菌侵染引起,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或地面病残组织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来年气温升高,降雨开始,病菌随水滴、土粒等飞溅到植株上引起发病,适宜发病温度30℃,潮湿多雨,湿度过高,浇水次数多,田间积水,种植密度大,光照弱,重茬地,发病较重。
三,南瓜疫霉病的防治措施:
1,严格实行轮作、选抗病品种、合理种植:
忌重茬和与葫芦科作物连作,最好与禾本科或葱蒜类作物轮作,既能使土壤养分均衡利用,还能降低病菌,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种植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抗病抗逆能力强的品种,可降低病害,同时在播种育苗或移栽定植时,注意合理的种植密度,可增强植株空间通风透光性,降郁闷排湿,防止疫霉病害,促进植株健壮,进一步提高抗病能力。
2,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
播前要清残体并进行翻耕,可有效减轻病害,结合翻耕施用有机肥时,必须充分腐熟,以防携带病菌虫卵和烧根烧苗,化肥施用避免偏氮肥,引起徒长,降低抗性,适当增施磷钾肥和补充微肥,防止缺素症,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浇水适时适量,防止大水漫灌沤根,尤期在高温条件下,要严禁浇大水,以防止高温加高湿,倒加重疫霉病害发生。
3,化学防治:
①,种子处理、土壤消毒:播种前,先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钟20~30分钟,捞出漂洗,以防种子中毒,然后催芽、播种。
播种前每亩用硫酸铜1.5千克,拌细沙均匀撒施田间或育苗畦内,也可对土壤喷雾处理,都可预防疫霉病菌。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可用40%乙磷铝500倍液,或25%甲霜灵500倍液,或50%消菌灵1500倍液喷雾防治,1周1次,连喷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
以上为南瓜种植过程中,出现疫霉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