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美文)牡 丹 之 美 | 曹 矞

(美文)牡 丹 之 美 | 曹 矞

牡 丹 之 美

作者:曹矞

牡丹之美,早已被人们首肯和赞赏。名列中国四大名花之首的牡丹,被人们广泛赞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万物萌发。就在桃花、梨花、杏花等次第绽开之后,大自然中唱主角的花王牡丹,在百花簇拥之下,“千呼万唤始出来”。牡丹之花,以其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国色天香,备受青睐,引起历代文人墨客垂爱,纷纷挥毫泼墨竭力讴歌与赞美。

牡丹之美,首先美在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牡丹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丛花卉,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它还是一种蕴含丰富的文化符号。它本是一种自然之物,并不具有“文化”内涵。但是,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着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以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饱含中国元素的“牡丹文化”。牡丹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子集,它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论及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它进入《诗经》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载入《神农本草经》,使之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使之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20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在诗歌发展到鼎盛的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可见其赏花盛况;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实乃千古绝唱;皮日休的“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极尽赞美之能事。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还出版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等十几部之众。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文化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历史上,古都洛阳的牡丹为最多最好。解放后,牡丹种植有了长足地发展,牡丹文化逐渐被人重视,出现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专家。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牡丹之美,不只是花朵硕大,娇艳多姿,更在于雍容大度,芬芳馥郁。唐代徐夤写牡丹的香艳迷人,“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唐朝诗人徐凝赞叹牡丹的艳压群芳,“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刘禹锡极力赞美牡丹花的美艳多情,“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许多诗人更进一步赞誉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徐夤)、“天下真花独牡丹”(宋代欧阳修)、“天然国色美无双”(清代陈确)。

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民谣有云,“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绽放之时,桃花、梨花、杏花都已败落,可见牡丹迟开不争春。这一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他们以花喻人,赞美高尚风格。如唐朝殷文圭的诗,“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唐朝李山甫的牡丹诗说,“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陆游还以蜜蜂、蝴蝶繁忙恋花的情景来衬托牡丹的天香国色,“吾国名花天下知,园林尽日敞朱扉。蝶穿密叶常相失,蜂恋繁香不记归”(《牡丹》)。有的诗人把牡丹花比作嫦娥、婺女、西施、洛神等传说中的神女和美人。明人李贽的牡丹诗写道:“忆昔长安看花时,牡丹独有醉西施。省中一树花无数,共计二百单八枝。”既生动形象,又比喻恰切。元代诗人李孝光的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牡丹之美,美在鲜艳壮观,寓意深刻,其富丽堂皇的姿容象征着中国富贵吉祥,繁荣昌盛。

在我国,花文化情结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牡丹栽培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有记载,到了隋唐,其栽培技术已有很大发展。牡丹成为名贵观赏花卉,始于隋而盛于唐。在唐朝,牡丹艳压群芳,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人的喜爱,被誉为“花王”,就已被推崇为“国花”。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50多位作家的100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仿佛还可依稀看到唐人对牡丹无以复加的痴情和偏爱。

“洛阳牡丹天下无”。如今牡丹已被河南洛阳市定为市花,并确定每年4月15日~2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每当花会期间,游人云集。怒放的牡丹一朵朵,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人们以花会友,共赏牡丹花王,同享盛世盛会。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人们,对于牡丹的热爱,绝不亚于古人。

中国人欣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和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美好寓意、精神力量。“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这与“中国梦”不谋而合。我以为,以牡丹为当代中国之国花最好不过。可惜,我不是政协或人大代表,没有资格提出自己的提案。不过,作为中国文人的一员,我还是要大声疾呼,呼吁有志之士提此提案。希望国人与我一道呼吁,尽快使国色天香的牡丹成为新中国国花。

突然,在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那嘹亮动人的歌声:“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蒋大为那浑厚优美的演唱,久久在我耳旁回荡;牡丹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力量,一直在我的心头激荡。

曹矞,原名曹可智,陕西山阳县人。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山阳县首批优秀拔尖人才。系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高考热点作家,上海文艺网第三届签约作家,《秦岭印象》文学双月刊第一批特约作家。草根文学网驻站作家和特约评委。先后在全国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0余篇,80多万字。作品收入《中国青年诗人精选集》《新诗百年·陕西卷》《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陕西卷》《陕西小小说20年经典》《时文选粹》《百家散文精选》《中华散文精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100家》《中国时代文艺家代表作年选》(2012年卷)《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代表作文库》(2013年卷)《2014年度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共筑中国梦·中华人物思想文集》《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金榜集》(2016年卷)等40多个全国大型诗文选本。《荷花的高洁》获第三届中国散文精英奖卓越成就奖。《水灵的周庄》荣获2012年中国散文华表奖最佳作品奖。《永恒的文赤壁》荣获上海2015年第二届中国散文佳作奖二等奖。《游子吟》《梦蝶的庄周》《婉约的女神》《温一壶佐酒的月光》《永恒的文赤壁》等被选作中高考月考或模拟考现代文阅读试题。

本期编辑:雨人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广告

——东方建材(商洛)大明宫店

商洛区域全国一级总经销

商洛最大最高端的陶瓷卖场

相关知识

牡 丹 之 约
【牡 丹 花摄影图片】生态摄影
曹召丹
描写牡丹花的唯美句子美文(赏识牡丹的美丽与灵性,品味生命之美)
喜欢菊花,不如养盆“牡丹凤丹系列”凤丹紫,姹紫嫣红,花型大气
散文:关于莲的美文或散文

冬青花美文
昆虫之美乌干达花金龟(展翅)
中国传统名花欣赏牡丹

网址: (美文)牡 丹 之 美 | 曹 矞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2372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牡丹花》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
下一篇: 徐凝《牡丹》古诗原文翻译及拼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