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病”是由于土壤本身不健康,而产生的影响或引起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和所发生的病害,会造成植物减产甚至绝收。
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环保人士称,余下的耕地大部分也属于低质或中质水平,在农业上,污染是土壤众多问题中的一个,也是造成“土壤病”的主要原因。
“土壤病”是“土传病害”吗?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土壤是一个有生命活动的机体,它具有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导功能,一旦土壤理化生物性质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土壤健康状况和植物正常生长。
其次,我们还必须弄清“土壤病”和“土传病害”这两个概念,我们说的“土壤病”就是由于土壤本身的不健康问题引起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所发生的受害表现;而“土传病害”则是因为各种病源菌在土壤中生存或寄生并通过土壤传播给农作物所发生的病害。
如何判断“土壤病”?
要判断土壤有没有病,首先要看生长在土壤上的农作物有没有病状,如果生长在一块土壤上的农作物因非侵染性病害所致,不能正常健壮生长所发生的病害,那就证明这个土壤本身有问题,属于不健康土壤引起的病害,所以小编认为凡是由于土壤不健康而影响或引起农作物发生的病害,就是“土壤病”。
引起“土壤病”的原因
一、长期不深耕造成的土壤耕作层变浅,耕层土壤板结严重;
二、盲目大量使用化肥引起的肥害及土壤营养比例失调、以及所造成的土壤酸化和土壤次生盐碱化;
三、掠夺式的营养管理导致土壤严重缺乏中微量营养元素;
四、以化肥、农药及重金属为主要污染源的土壤污染;
五、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酸化和土壤次生盐碱化;
六、长期不施有机肥出现的土壤有机质缺乏,盲目管理造成设施农业土壤发生的综合症等。
“土壤病”危害及防治
土壤病危害巨大。比如,农作物抗逆性减弱,农作物根系不发达甚至腐烂死亡,从而导致了植株矮小或不能正常生长,常发生小叶、黄叶、早期落叶,花而不实、落花落果,果实畸形或失去了果品原有的良好风味,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生产出不安全食品,产量不高以至生产出有毒食品,设施栽培的土壤有些栽植四、五年后就要换土或弃棚等……
防止措施:
1、改变不良的耕作习惯,改“以旋代耕”为深耕、深松,使土壤耕作层保持在20厘米以上,解决耕作层浅的问题,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按照作物需肥规律合理确定化肥用量,彻底纠正盲目、大量使用化肥的问题,防止营养比例失调、土壤酸化、次生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等问题的出现。
3、合理使用农药和除草剂,严格控制高效、高残留农药进入田间,污染土壤和食品。
4、增施有机肥料,提倡秸秆还田,因为它可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解决土壤板结的问题。
5、使用微生物菌剂解决“土壤病”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增施微生物菌剂,能起到补充益生菌、降解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调节土壤酸碱度、构造土壤团粒结构、净化土壤环境等多种作用,因而鼓励使用微生物菌剂解决“土壤病”。
微生物菌剂的施用以及注意事项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16.1%的土壤受到污染,“患病”的土壤你还敢种作物吗?
土壤是怎么形成的吗?土壤有哪些类型?土壤也有生老病死吗?
土壤是怎么形成的?土壤有哪些类型?土壤也有生老病死吗?
印度芥菜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我国土壤-蔬菜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及其安全生产综合农艺调控技术
如何帮污染土壤恢复健康?
生气的8个坏处,生气超过3分钟=减寿一年,看完你还敢生气吗
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浅谈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土壤Cu污染
网址: 16.1%的土壤受到污染,“患病”的土壤你还敢种作物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2531.html
上一篇: 林草科普|城市花粉、飞絮飞毛等植 |
下一篇: 全国土地日丨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与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