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国菊文化的形成过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国菊文化的形成过程)

菊花,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因傲霜独立,与兰、竹、梅合称四君子。菊花可食、可入药、可酿酒;菊花,被赋予清高、雅致、娇艳、冷峻、野逸等精神品质。因此菊花是君子之花、长寿之花、隐逸之花,吉祥之花,自古以来我国就形成了种菊、赏菊、食菊、画菊、咏菊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我国独有的菊文化。

黄菊花

现在我们保留着菊文化传统有:重阳节赏菊活动,每年像开封等很多地方在九月举办菊花文化节;每逢参加葬礼或清明节扫墓,我们还给逝去亲人送白菊花,祈祷他们在天堂幸福安康。

我国菊文化的形成,与屈原、陶渊明、钟会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往往只知道屈原和陶渊明,而对钟会知之甚少,但他最早概括了菊花的“五美”,这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菊花

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离骚》中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春兰兮秋菊,长无终兮终在”的咏菊佳句。屈原不仅写成菊花可以食用,而且还以菊咏志,表达了自身自好、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东晋时期陶渊明进一步丰富了菊花的文化内涵,他在《和郭主簿》诗中写道:“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表达了菊花在百花凋谢后,独自在傲霜中开放的傲霜精神。同时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喜欢种菊、赏菊、咏菊,在诗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此菊花又成了高洁、淡泊、孤傲的隐逸之花。

花海

三国曹魏时钟会,在《菊花赋》中写道:“故夫菊有五美焉: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从菊花的形状、颜色、花期、气候、养生等方面提炼出菊花的五种美德。

“圆花高悬,准天极也”,意思是圆圆的菊花高高悬起,有君临天下的气势。后来唐末黄巢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借菊抒发王者气概,黄巢《题不第诗》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在《题菊花》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王者归来,霸气侧漏。而朱元璋咏菊的英雄气概丝毫不亚于黄巢,他在诗中写道“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骇煞。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黄菊花

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是说黄菊花为菊中之尊,黄色在五色中是土的代表色,也是帝王之色,因此不管从外形还是颜色,菊花都有王者风范;“早植晚登”,指菊花与其他花卉一起种植,但在百花凋谢之后开花,表明菊花不与百花争艳,义让群芳,故菊花有“君子之德”;

“冒霜吐颖”,指菊花迎寒霜而绽放,故菊花有劲直的品质;“流中轻体,神仙食也”,指菊花是神仙食物,故菊花有延年益寿之功效,称为吉祥之花。

正因为菊文化在唐朝以前已经有了很深厚的文化积淀,唐朝以后每个朝代都涌现出了很多画菊、咏菊的名家。唐宋时期主要以工笔技法画菊,名家有黄荃、赵昌、徐熙、滕昌佑、朱绍宗等,唐宋以后主要以写意技法画菊为主,比如明代著名画家徐渭,清代画家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等。近代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也创作了大量气势磅礴的作品,使菊花傲霜凌寒之气跃然于纸上。

附上关于菊花的佳作两篇供大家欣赏

采菊东篱下

1、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黄巢《题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3、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赏菊

4、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我是壹壹,一个喜欢华夏历史和文化的理科生。想了解更多文学、诸子百家、茶艺、琴棋书画、古建筑等华夏文化,可以关注我头条号。

相关知识

【第十届北京菊花文化节】菊花的文化内涵
2023上海菊花展活动汇总(持续更新)
菊花的文化内涵
菊韵芳华—中国第十三届菊花展~插花艺术篇
花木文化琐谈150:中国花木文化发展历程精简史
我国首部园艺纪录片——《花开中国》
国人的情人节“七夕”,就应该用国风花材!
中国传统花文化
第十三届中国菊花展览会在上海隆重开幕
为什么常用菊花表示哀悼之意

网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国菊文化的形成过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322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菊花百科
下一篇: 菊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