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科学院团队找到减毒活疫苗开发新思路,登上《自然》两大子刊

中国科学院团队找到减毒活疫苗开发新思路,登上《自然》两大子刊

IT之家 2 月 15 日消息,流感是由传播快、易变异的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司龙龙团队宣布成功开发基于蛋白降解靶向技术(PROTAC)的减毒活疫苗新策略。

该团队基于其前期研发的 PROTAR 技术,推出了新的流感疫苗解决方案,旨在提升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研究成果已于 1 月 15 日同期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微生物学》和《自然-化学生物学》上。这一突破性技术不仅为流感疫苗研发提供了全新思路,还为应对其他病毒性传染病开辟了新路径。

传统疫苗在应对病毒变异和安全性方面存在局限。为提升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 PROTAR 疫苗库。其核心在于“生命开关”元件 (PTD),能精准调控病毒关键蛋白的稳定或降解。

研究团队利用细胞中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将 PTD 引入病毒蛋白两端,使病毒在正常细胞中复制能力减弱,从而实现“减毒”效果。

此外,研究团队通过鉴定超过 600 种 E3 泛素连接酶,团队构建了 22 类 PROTAR 疫苗株,为疫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为了大规模生产疫苗,研究团队还设计了特殊的工程细胞,在疫苗生产阶段可以移除 PTD 元件,确保病毒蛋白稳定,实现高效制备。研究团队已成功构建 22 类 PROTAR 疫苗株,并全面验证了其安全性、免疫效果和保护能力。

可惜的是,第一代 PROTAR 技术限制了 PTD 只能装载在病毒蛋白的两端。为了克服这一局限,研究团队开发了 PROTAR 疫苗 2.0。据IT之家所知,新一代技术允许 PTD 元件灵活装载在病毒蛋白的任何合适位置,包括蛋白内部,大大提高了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这项升级不仅可以实现更精细的病毒调控,也为未来在同一病毒颗粒上装载多个 PTD 元件以进一步提升疫苗安全性创造了条件。

在动物实验中,PROTAR 疫苗 2.0 展示了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研究证明该疫苗不仅能在流感病毒中提供广泛的免疫保护,还能适用于多种病毒的疫苗研发。该技术的灵活性使得它有望在未来推广应用于其他病毒疫苗的研制,显著提升流感疫苗的效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新华日报】植物与病毒“军备竞赛”新升级!南农大植物病毒学团队最新成果登上《自然》正刊
【解放日报】培育抗病虫害农作物有新思路 上海科学家对于植物免疫系统的新发现登上《自然》杂志
科研人员提出“人工设计病毒受体”的病毒研究新思路
Cell子刊刊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绵和细菌共生演化最新研究结果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与麻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实验研究
登上《科学》主刊!复旦大学余宏杰团队合作发现COVID
北京智源研究院模拟线虫登上《自然》子刊封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我校科学家为防治真菌病害找到新途径
重大发现!我国西北大学团队发现地球最早苔藓虫化石,登上《自然》

网址: 中国科学院团队找到减毒活疫苗开发新思路,登上《自然》两大子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3445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人民网】世界上首个预防番鸭“花
下一篇: 全新减毒流感疫苗技术,未来疫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