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遗传学

植物遗传学

1、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2. 同源染色体:指体细胞中一条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 一对染色体 。3. 姐妹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其大小、形态、结 构及来源完全相同4. 染色体组(基因组):一个物种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携带的全部基因。5. 核型分析:按照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着丝粒位置、臂比、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 生物核内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进行分析的过程称为核型分析。6. 染色体:是细胞分裂中期出现的结构,极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故称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蛋白质及RNA这三类化学物质组成。染色体与染色质二者为同一物质,是在细胞周 期不同时相的不同形态结构。是由最基本的单位核小体成串排列而成。6. 单倍体染色体组中的DNA含量来表示基因组的大小,称为生物体的C值。同一物种的C 值是恒定的,不同物种不同。7.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典型的染色体通常由长臂、短臂、着丝点、着丝粒、次缢痕、随体及端粒组成。 着丝点:指两个染色单体保持连在一起的初缢痕区。及主缢痕。 着丝粒:只限于

2、染色体上纺锤体微管附着的精细结构。随体是指次缢痕区至染色体末端的部分端粒是指染色体的自然末端。端粒的作用是对染色体DNA分子末端起封闭、保护作用。防 止DNA酶酶切;防止发生DNA分子间融合;保持DNA复制过程中的完整性。8. 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可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中间着丝粒染 色体(V型)、近中着丝粒染色体(L型)、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棒型)、粒状 染色体。9.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10. 高等植物雄雌性配子的形成 第三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 性状: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显性性状:杂合状态中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杂合状态中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如:豌豆花 色有红花和白花等。基因:孟德尔在遗传分析中所提出的遗传因子 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 拟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通过正常的交换重组不能将其分开。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中,能够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大写字母表示

3、 隐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不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小写字母表示 基因型:个体或细胞特定的基因组成 表型: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的性状纯合体: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 杂合体: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真实遗传:子代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2. 基因互作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完全显性:F1表现与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不完全显性: F1 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超显性:杂种的表现型并不是介于两亲本之间,而是超过任何一个亲本。共显性: F1 同时表现双亲性状,而不是表现单一的中间型。 镶嵌显性: F1 同时在不同部位表现双亲性状.致死基因:是指当其发挥作用时导致个体死亡的基因。包括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t lethal alleles)和隐性致死基因(recessive lethal alleles)。复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人类的 ABO 血型遗传,就是复等位基因遗传现象的典型例子。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 互补作用:由两种独立的的显性基因互补,共同决定某一性状,当两者任缺一个,或都缺少

4、则表现隐性性状。F2产生9:7的比例。互补基因: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 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重叠作用: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能产生相同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重叠作用 也称重复作用,只要有一个显性重叠基因存在,该性状就能表现。显性上位: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 有遮盖作用。F2的分离比例为12:3:1 隐性上位: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F2 的分 离比例为9:3:4。抑制作用:3. 饰变: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这叫表型模 写第四章 连锁遗传与染色体作图1. 伴性遗传:由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再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伴性遗传的特点: (1) 决定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1) 正反交的结果不同;(2) 后代性 状的分布和性别有关;(3) 绞花式遗传2. 连锁遗传:同亲本相同的两个性状(即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常有联系在一起

5、 遗传的倾向。3. 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联系在一起进行遗传,在形成配子时不发生非 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杂种个体只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数目相等。4. 不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较多的联系在一起进行遗传在形成配子时少数发生 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杂种个体形成四种配子,但亲本型配子远多于重组型配子5. 干涉:一个单交换的发生使它邻近的基因之间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受到影响的现象 称为干涉。干涉的程度用并发系数来表示。并发系数 = 实际的双交换值/理论的双交换值(两个单交换值的乘积) 干涉= 1 并发系数6. 教材 58 页的计算作图方法。第五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1. 质量性状:是指个体间能明确分组且可定性描述的性状。数量性状:是指个体间的表现呈连续变异、很难明确分组、需要度量等方式来描述的性 状。2. 区别:项目质量性状数量性状性状主要类型品种特征、外貌特征生产、生产性状遗传基础少数主要基因控制,遗传关系比 较简单微效多基因系统控制,遗传关系复 杂变异表现方式间断型连续型考察方式文字描述数据度量环境影响不敏感敏感研究水平家族或系谱群体研究方法系谱分析、概率论

6、生物统计3. 多基因假说 许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各个基因的效应很小; 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等位基因之间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表现为增效和减效作用 不同基因的效应是累加的;所有基因独立遗传。4. 广义遗传力: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 第六章 细胞质遗传1. 核遗传、母性影响和母性遗传的差异项目核遗传母性影响母性遗传核或细胞质遗传核核质正反交结果是否相同是否否子代性状由什么决定母本、父本核决定母本核决定与母本一样是否遵行孟德尔遗传是是(延迟)否变现形式是否稳定否否是例子紫罗兰胚胎表皮紫茉莉枝条2.母性影响: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从而 导致子代表现型与母体相同的现象。3.细胞质遗传的特点:(1) 控制性状的因子存在于细胞质中。子代获得母本的基因而表现为与母本相同的性状, 不出现分离比。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由母本传递给 子代。(2) 它的遗传行为不符合孟德尔式遗传。4. 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也称为非孟德尔遗传,核外遗 传。5. 不育系:指雄性不育的品系。 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

7、,使不育系结籽并保持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如: 早 S (rf rf) x N(rf f)S(rf f)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产生雄性可育的子代。二区三系法第七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1. 染色体结构变异 (1)缺失:指一个正常染色体上失去了某个带有基因的片段。分顶端缺失和中间缺失两种 形式。细胞学效应:出现缺失环 遗传学效应:杂合缺失的植株产生的配子往往是部分不育,造成不解释现象,但一般对生活 力没影响。纯合缺失的植株多数生活力下降,大的缺失造成显性致死,小的的缺失也可造成 半致死。假显性(拟显性现象) 拟显性现象:在遗传学上,如果缺失的部分是显性基因,则隐性基因将会得到表达。 (2)重复:染色体曾加了与自己相同某片段 顺接重复:指某区段按照自己在染色体上的正常顺序重复。反接重复:指某区段在重复时颠倒了自己在染色体上的 正常直线顺序 。 细胞学效应:看到重复环或重复屈曲 遗传学效应:引起相应的表型效应;降低个体的生活力;重复的剂量效应和位置效应(3)倒位:染色体某一区段的正常顺序颠倒了。(倒转 180) 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细线期。 分为臂内倒位和臂间倒位。细胞学效应: 出现到位环 遗传学

8、效应:抑制到位区内的重组,降低重组率;部分不育;引起基因重排;促进物种进化。(4)易位:易位是指两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的转移或互换。分为简单易位和相互 易位。罗伯逊易位:指两个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处或其附近断裂后融合成为一个染色体 细胞学效应: 在减数分裂粗线期,相互易位杂合体的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同时发生联会。因 此而常形成“十”字形图象。终变期又可形成“0”或“8”字形图象。遗传学效应:易位改变了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易位将引起假连锁现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易位杂合体的配子半不育;易位可能造成染色体融 合,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使两个连锁群合并为一个连锁群。假连锁现象:两对染色体上原来不连锁的基因,如果靠近以为断电,由于相互易位的杂合体 总是以相间分离,造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间大的自由组合受到严重限制的现象。2.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多倍体: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单倍体: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同源多倍体:指所有染色体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包含2种甚至3 种不同来源的染色体组的植

9、物体。 染色体组加倍的特点:绿色加深、增加新的纹饰特点、叶厚、花朵的直径增大而质地加重、 花期长而迟、生长健壮等 多倍体特征:巨大性;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价值提高;生活力增强;生育力下降。3基因突变: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 复等位基因: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各个等位基因的总体。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突变的重复性;突变的可逆性;突变的多方向性;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突变的平行性; 大突变和微突变;易变基因与增变基因第八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1.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一、经典实验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 体内转化实验研究人1928 英格里菲思过程结果无毒R型活菌一一小鼠不夕死亡有毒S型活菌ff小鼠ff死亡有毒S型活菌ff有毒S型死菌ff小鼠ff不死亡无毒R活菌+加热杀死的S菌ff小鼠ff死亡(从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分析a组结果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 b组结果说明:S型细菌有毒性c组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已失活d组结果证明:有R型无毒细菌已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说明S型细菌内 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结论d组实验中,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 转化为S型细菌(主要通过d组证明)2、 体外转化实验研究人1944 美艾弗里过程结果S型活细菌多糖脂质蛋白质RNA DNA DNA水解物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所得活菌:R RRRS+RR分析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S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结论S型细菌体内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

《植物遗传学》由会员re****.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遗传学》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相关知识

植物遗传学课件
园艺植物遗传学基础
植物表观遗传学课题组
植物保护遗传学
遗传学
花的分子遗传学.ppt
遗传学重点总结范文
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
花的分子遗传学幻灯片.ppt
花分子遗传学(16页)

网址: 植物遗传学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527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笔记##植物#...
下一篇: 园林植物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