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绿地生态】从“花园中的城市”到“自然中的城市”的再进化——新加坡城市绿化发展新愿景

【绿地生态】从“花园中的城市”到“自然中的城市”的再进化——新加坡城市绿化发展新愿景

一、新加坡城市绿化发展历程

新加坡是一座典型的“城市国家”,其国土面积72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为570万人(2019年),人口密度约为7800人/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土地空间有限,城市发展极具挑战。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建国初期存在贫穷落后、环境脏乱等城市问题,为了推进国家产业更新、促进城市社区发展,过去50年以来,新加坡将城市环境治理和城市绿化美化作为极其重要的发展策略,并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世纪60年代,时任总理李光耀提出建设“花园城市”,旨在创建一个以公园、花园和开放空间为基础,由林荫路和公园连接道串联的花园城市。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进一步提出国家发展战略——“花园中的城市”:将“花园城市”阶段建设的公园系统、森林系统、水域空间相互连接形成网络化、一体化的自然空间,形成无处不在的城市自然景观。国家发展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s)执行国家绿化政策、管理城市自然资源。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新加坡建成了4个自然保护区、350多个公园和360公里的公园连接道,以及37条自然道路(长度约130公里)。

二、“自然中的城市”理念策略

在“花园中的城市”目标逐渐实现的基础上,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提出了新的理念——“自然中的城市”,旨在将城市融于自然,减轻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提升城市的宜居性。“自然中的城市”的重点策略为:保护、恢复自然栖息地,提升栖息地的连接性;恢复城市生境,还原城市结构中自然景观,并采取亲生物设计;推动社区参与城市绿化工作;促使新加坡成为兼具花园环境和亲生物特性的城市。主要包含以下7个关键点:

1. 建设自然公园网络,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丰富的自然遗产及高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强调保护关键物种、维护生态系统功能、恢复自然区域和提升自然保护区。而构建自然公园网络是保护自然保护区和自然资产的重要措施。建设自然公园可以作为自然栖息地的重要补充,并作为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自然公园建设还将减少城市化对以原生和次生热带雨林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的负面影响,,并通过栖息地提升、物种恢复和自然生境修复等项目来保护本土珍稀及受胁物种,还可以提供更多休闲空间,以开展徒步、山地骑行、观鸟等活动。到2030年,自然公园将至少增加2000公顷。未来,自然公园网络将覆盖所有自然保护区和核心生物多样性区域。

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

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

2. 建设更自然化的城市花园和公园,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新加坡将进一步建设自然化的城市花园和公园。新加坡居民在这些公园、花园和游园中,可以更加接近自然,并获得健康与福祉。作为自然化目标的一部分,新加坡的城市公园、花园将进行改造,将更多经过选择的本土物种引入到城市中,进一步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丰富城市物种类型,这些措施有益于蜻蜓、蝴蝶、犀牛和水獭等新加坡本土物种数量增长。而基于这些自然化的措施也将有益于新加坡的韧性,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内陆洪水带来的挑战,缓解滨海滨河区域的洪水对城市威胁。

3. 建设自然道路,改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

新加坡将进一步恢复城市自然景观,以减缓高密度建筑的环境影响。“自然道路(Nature Way)”种植计划应运而生,通过行道树多层种植措施,创建类似森林的街道生态景观结构。该计划将有利于新加坡的街道温度降低、形成适宜步行的道路环境,并缓解城市化对人的健康影响。自然道路连接了花园、公园和街边绿地,不仅适合行人使用,也营造了蝴蝶、鸟类等生物栖息活动的空间。同时,立体绿化措施将继续加强实施,并聚焦于工业区等气温更高的区域,这将缓解热岛效应,降低城市温度。

Hill view自然道路(金文泰路)

4. 完善公园连接道网络,提升游憩服务的可达性

新加坡构建了几乎覆盖全岛的公园连接道网络,包括中央城市环路、东部海岸环线、北部探索者环线、东北部滨河环线、南部山脊环线和西部冒险环等6条路线。公园连接道网络串联自然、文化、历史和休闲空间,并可开展骑行、旱冰、慢跑、远足等多种娱乐休闲活动,提供游人感官享受和冒险探索之旅。未来,公园连接道网络将进一步完善,确保更多社区可以便捷进入自然,所有家庭仅需10分钟步行路程便可到达公园。

新加坡公园连接道系统

中央城市环路

碧山公园连接路

5. 加强动物医疗和动物管理,实现人与动物的共同福祉

社区动物承担了陪伴人类的重要角色,野生动物则丰富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居民的福祉和健康与社区动物的福祉和健康紧密相关。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承担了维护公共健康、动物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多重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通过和兽医及动物部门的伙伴合作,加强动物兽医服务措施,不断提升强化动物健康、动物福祉和动物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6. 通过多样的生态管理模式,激发社区共同缔造

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鼓励社区、学校和个人成为绿色改善和生物多样性项目的共同参与者。社区将在未来5年参与主导本区域超过50个的公园的规划、设计、建造及管理工作。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将与社区合作推进“100万棵树”运动,10年内在新加坡全域的街道、公园、花园和公园连接道、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中种植100万棵树。“绽放社区”项目将继续推广食用植物种植花园。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希望不断激励志愿者和合作伙伴积极支持和参与建设性的社区行动,以保护新加坡生态环境,促使一种伴随自然的新生活方式的产生,并建立一个更友善和关爱的社会。

7. 推广科研技术应用,并积极转化为行业生产力

新加坡通过不断提升城市绿化的科学技术能力,为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与行业伙伴紧密合作,发起一系列计划提高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国家级的园林培训机构——城市绿化与生态中心(CUGE)成立以来,培养了多批次的本地工作人员。国家公园管理局也将进一步帮助行业运作,并提升行业生产力。

三、“自然中的城市”理念实践

1. 不断推进完善自然公园网络,有效保护自然

自然公园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缓冲区,自然公园网络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系统。双溪布洛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水鸟迁徙栖息地,这里拥有独特的湿地动植物群落,新加坡50%以上的鸟类栖息于此。双溪布洛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分布在保护区的东、西、南侧,包括克兰芝沼泽、万礼红树林及潮滩等湿地。双溪布洛自然公园网络由这些湿地缓冲区构成,包括已建成的克兰芝海岸自然公园(东延区)、克兰芝沼泽、克兰芝滨湖公园,未对公众开放的惹兰盖马拉沼泽和克兰芝滨湖沼泽自然区、南延区,以及2022年将建成的林初将自然公园(西延区)、万礼红树林和潮滩自然公园。这些自然公园保持自然质朴和森林化的景观,不仅是有效保护了重要的栖息地,也是公众进入自然的重要场所,并且阻隔城市开发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和影响。

双溪布洛自然公园网络

克兰芝海岸自然公园

克兰芝沼泽

2. 不断落实城市中的自然道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自然道路是是实现“自然中的城市”重要抓手,通过在自然道路上开展野化措施,模拟森林多层结构,沿街种植树木、灌木和地被植物,重构类似自然森林的栖息环境;种植开花植物,成为蝴蝶等物种的繁殖栖息地。复合的灌木层替代了传统草坪地被,减少了修剪需求,植物自然生长也促进了生物多样性提升。自然道路将使新加坡的街道更加凉爽,更适宜行走,同时也将促进蝴蝶、花园鸟类等物种的在绿色空间之间流动。通过持续拓展自然道路,还可以确保更多的社区能够便利地前往自然空间。

“自然道路”的绿化景观模仿热带雨林的结构,分为四个层级:

露生层:种植热带雨林树种,例如龙脑香科植物等。这些树成长成熟后,将为居住在树冠的食虫鸟类提供栖息地,为鹰等猛禽提供筑巢地。

树冠层:保留现有行道树,这些树木包含腊肠树、紫绣球等开花树种,为食虫食蜜的鸟类、蝴蝶等物种提供栖息环境和食物。

林下层:种植小型果树。这些树木的浆果果实是食果鸟类和喜食果实的鸟类的食物来源。其中部分树木是蝴蝶的宿主植物。

灌木层:种植开花灌木,为喜食花蜜的蝴蝶和部分鸟类提供食物。部分灌木是各种蝴蝶的宿主植物。这一次层级为鸟类食用的昆虫和植物提供栖息环境。同时,这些灌木大多可以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吸引野生物种,并丰富了行人和道路使用者的景观视觉感受。

“自然道路”结构示意图

新加坡自然道路分布图

新加坡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城市绿化和公园建设措施,将营造更自然、更生态、更开放的城市空间,不仅给市民提供了宜居生活环境和亲近自然、娱乐休闲的场所,也为本土热带雨林群落和野生动物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栖息环境。生物多样性水平获得提升,野生动物形成了稳定的本地群落,曾被认为在本地绝迹的东方花衣角嘴鸟也开始频繁出现。未来,新加坡将进一步增加自然公园数量、完善自然道路网络、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以实现“自然中的城市”愿景。

资料来源: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

整理汇总:中规院风景院 绿色未来研究小组

翻译校对:中规院风景院绿地所 袁敬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中规院风景院公众号

主办:苏州市风景园林学会

苏州风景园林公众号文图版权所有,不得侵权,违者必纠。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新加坡资讯与分享:城市就是花园,花园就是城市,新加坡的发展策略(二)
广东城市绿化:如何既扮靓“城市颜值” 又提升“生态福利”
Eco新谈 | 垂直花园:从自然到城市
生态园林城市从种树开始
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丹江口市城市绿化三步走战略目标
国际花园城市的新律动——美丽晋城大步流星走向生态文明
花园城市      最美柳州
《从土地到目的地》之自然疗愈目的地:从宜居城市到后花园城市
关于宜昌建设花园城市的建议案
探讨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应用

网址: 【绿地生态】从“花园中的城市”到“自然中的城市”的再进化——新加坡城市绿化发展新愿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533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关于绿化的建议范文
下一篇: 藁城多层次、多色彩的园林绿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