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科技自媒体优质创作者
个人主页:莱歌数字-CSDN博客
公众号:莱歌数字
个人微信:yanshanYH
211、985硕士,职场15年+
从事结构设计、热设计、售前、产品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涉足消费电子、新能源、医疗设备、制药信息化、核工业等领域
涵盖新能源车载与非车载系统、医疗设备软硬件、智能工厂等业务,带领团队进行多个0-1的产品开发,并推广到多个企业客户现场落地实施。
专题课程
Flotherm电阻膜自冷散热设计(90分钟实操)
Flotherm通信电源风冷仿真教程(实操)
基于FloTHERM电池热仿真(瞬态分析)
基于Flotherm的逆变器风冷热设计(零基础到精通)实操
每日篇行业发展资讯,让大家更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
更多资讯,请关注B站/公众号【莱歌数字】,有视频教程~~
一、热阻理论推导:从傅里叶定律到工程模型散热器热阻(RsaRsa)定义为单位功耗下散热器与环境的温差,其核心公式为:
Rsa=Ts−TaPcRsa=PcTs−Ta
其中 TsTs 为散热器表面温度,TaTa 为环境温度,PcPc 为器件功耗。
1.1 基础热传导方程根据傅里叶定律,一维稳态热传导满足:
q=−kdTdxq=−kdxdT
(kk 为材料导热系数)
对散热器肋片,通过能量守恒推导得肋片效率公式:
ηf=tanh(mL)mL,m=hPkAcηf=mLtanh(mL),m=kAchP
(hh 为对流系数,PP 为肋片周长,AcAc 为截面积)。
1.2 热阻的构成分解总热阻包含三部分(以芯片散热为例):
结壳热阻 RjcRjc:器件内部热阻接触热阻 RcsRcs:界面材料(如导热硅脂)热阻散热器热阻 RsaRsa:散热器本体热阻满足:
Rja=Rjc+Rcs+RsaRja=Rjc+Rcs+Rsa
工程设计时需分别优化。
1.3 外形尺寸对热阻的影响理论表明:
肋片高度 h↑h↑ → 散热面积 A↑A↑ → Rsa↓Rsa↓肋片间距 b↓b↓ → 肋片密度 ↑↑ → 但可能增大流阻需通过 ψ1(L/b)ψ1(L/b) 和 ψ2(h/b)ψ2(h/b) 函数平衡设计。 二、仿真分析:从静态热阻到瞬态响应 2.1 稳态热仿真(以Icepak为例) 流程: 建立3D模型(含散热器、芯片、PCB)设置边界条件(功耗、环境温度、对流系数)求解温度场与热流分布 关键输出: 散热器表面温度云图热流路径可视化RsaRsa 数值计算结果
案例:太阳花散热器优化中,通过调整铝板直径(↑10%)和肋片数量(↑15%),热阻降低18%。
2.2 瞬态热分析(结构函数法) 原理:对阶跃功率输入的温升曲线 T(t)T(t) 做数学变换,提取热阻-热容网络: Foster模型:等效多阶RC电路,时间常数反映各层热容Cauer模型:物理结构一一对应的热网络 应用场景: 脉冲功率工况下的峰值温度预测封装内部缺陷诊断(如虚焊导致 RcsRcs 异常)。 三、测试验证:从实验室到工业标准 3.1 稳态测试法(行业通用) 步骤: 固定热电偶于散热器规定点(距端口200mm±5mm处)施加恒定功率 PcPc,记录 TsTs 与 TaTa计算 Rsa=(Ts−Ta)/PcRsa=(Ts−Ta)/Pc 标准依据: 水冷散热器:流量4L/min,入口温度32–35℃误差控制:±0.1℃测温精度,±1%功率精度。 3.2 瞬态测试法(结构函数法) 设备: 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如DS18B20)快速数据采集卡(采样率>1kHz) 输出曲线: 温升响应曲线 T(t)T(t) → 微分得结构函数 Rth(t)Rth(t)通过拐点识别各层热阻(如芯片、焊料、基板。 3.3 实测与仿真对比(误差分析) 散热器类型仿真 RsaRsa (℃/W)实测 RsaRsa (℃/W)误差太阳花铝散热器0.850.872.3%针状铜散热器0.620.654.8%平板+热管0.410.402.4%数据来源:Icepak仿真与热电偶实测对比 四、工程优化方向 参数敏感度排序: 肋片数量 > 铝板直径 > 基板厚度(影响权重50%:30%:20%) 流阻-热阻平衡: 肋片过密 → 风阻↑ → 风机功耗↑ → 系统效率↓优化目标:最小化 Rsa⋅ΔPRsa⋅ΔP(ΔPΔP为流阻) 界面材料选择: 导热硅脂(0.2–3 W/mK) vs 相变材料(5–10 W/mK) → RcsRcs降低60% 结论散热器热阻的精准控制需贯穿理论建模→仿真迭代→实测校准全链条:
理论层:基于外形尺寸的肋片效率模型是优化基础;仿真层:瞬态结构函数法可解析封装内部热瓶颈;测试层:稳态法与结构函数法互补验证,误差需<5%。未来方向包括多物理场耦合优化(热-流-结构)及智能算法驱动参数寻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