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种间杂交技术体系构建及新品种培育”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种间杂交技术体系构建及新品种培育”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10月18日,由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主持在武汉召开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完成的“猕猴桃种间杂交技术体系构建及新品种培育”项目成果鉴定会。由邓秀新院士和傅廷栋院士等7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审阅了项目相关材料,并分别听取了项目组黄宏文研究员做的技术研究报告及钟彩虹博士做的工作报告。  

  该项目在解决了花期不遇和杂种胚败育两个技术难题的基础上,通过毛花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等组合的种间杂交,选育了‘金艳’等3个鲜食品种,通过了国家林木良种新品种审定,并研究了配套的栽培技术;选育的‘江山娇’等2个观花品种,通过了省级品种审定。其中‘金艳’为世界第一个猕猴桃种间人工杂交品种,表现耐贮性强,品质优良。  

  配合野外调查,利用分子标记等手段,系统研究了猕猴桃在我国的分布及居群遗传特性,定位了我国猕猴桃的4个天然杂交带核心区域,对40多个自然居群进行了杂交种质遗传评价,发掘了一批自然杂交渐渗基因型优异种质资源,为研究猕猴桃的分类演化及品种改良提供了坚实基础。  

  选育的品种及配套的栽培技术,在四川、河南和湖北等省规模化示范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专家一致认为:本项目研究历时三十年,经几代人的努力,建立了猕猴桃种间杂交与自然资源利用相结合的育种体系,选育出了品质优良,且在耐贮性方面有突破性进展的品种,整体处于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同时专家们建议今后要进一步加大产业化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品种和技术的潜力,促进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种间杂交技术体系构建及新品种培育”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相关知识

我国开发出猕猴桃种间杂交子代的分子鉴定方法
我所三种杜鹃花新品种选育和繁育技术通过成果鉴定
昆明植物所三种杜鹃花新品种选育和繁育技术通过成果鉴定
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项目”获批
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项目”成功获批
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种类达66个 火辣辣的猕猴桃你尝过没
Plant Journal |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人员基于全基因组数据揭示猕猴桃属植物同倍性种间杂交死胡同事件
探访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资源圃
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科普开放月”活动启动
国家产业体系岗站齐发力,共谋四川猕猴桃产业发展大计

网址: 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种间杂交技术体系构建及新品种培育”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7193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10月2日长江日报:武汉植物园科
下一篇: 科学网—科学家破解中华猕猴桃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