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园艺学会理事长徐小彪教授团队在猕猴桃(Actinidia spp.)特异品种选育与AsA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本团队选育的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 (品权号:CNA20191003213)和中华猕猴桃“赣金2号”(品权号:CNA20201000528)已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基于此,团队对自主选育的毛花猕猴桃特异品种“赣绿1号”基因组进行从头组装,获得了高质量毛花猕猴桃参考基因组,并凝练了AsA研究方面的高水平综述。研究成果分别以“高质量毛花猕猴桃基因组为AsA调控机制研究提供新见解(High quality genome of Actinidia eriantha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ascorbic acid regulation)”,“果树作物L-抗坏血酸代谢与调控(L-Ascorbic acid metabolism and regulation in fruit crops)”为题,于2023年7月和9月在学科主流期刊《农业科学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和《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在线发表,廖光联博士(已毕业,现为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后)为论文第1作者,黄春辉教授为论文共1作者,徐小彪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徐小彪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猕猴桃优异种质挖掘、新品种选育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以丰富的特有猕猴桃遗传资源为基础,从野生猕猴桃自然变异群体和杂交群体中选育出多个优良品种(系)。此次选育的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果实风味香甜,果肉翠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40%,最高达22.2%)显著高于国内外报道的毛花猕猴桃品种;中华猕猴桃“赣金2号”为单花结果为主的中熟四倍体品种,果肉金黄,肉质细嫩,风味浓郁,综合性状优。
团队对自主选育的毛花猕猴桃新品种“赣绿1号”基因组进行从头组装,获得了一个仅含有5个缺口的高质量毛花猕猴桃参考基因组,大小为615.95 Mb, contig N50为20.35 Mb,其中24条染色体直接来自端粒到端粒。基因组组装评价指标LAI值和QV值分别为21.34%和39.90%,表明组装的基因组已经达到了金标准参考基因组水平。随后,通过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分别发现61个代谢物和2,092个基因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差异积累/表达。在所有的AsA代谢途径中,AsA降解和循环再生途径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显著性高表达,表明该途径在AsA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组装的高质量毛花猕猴桃基因组将为毛花猕猴桃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构建的调控网络将为今后毛花猕猴桃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公共数据平台。
论文链接:
Liao et al., 2023. L-Ascorbic acid metabolism and regulation in fruit crops, Plant Physiology, 192(3):1684-1695. 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d241
Liao et al., 2023. High quality genome of Actinidia eriantha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ascorbic acid regulatio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https://doi.org/10.1016/j.jia.2023.07.018.
声明:本网站为纯公益性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以作参考。
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相关知识
江西农业大学在毛花猕猴桃AsA光响应与糖代谢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我校在毛花猕猴桃次生代谢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江西农业大学在毛花猕猴桃次生代谢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牧草种质资源团队在原花色素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冯建灿教授领衔的桃科研团队在桃树株高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我院在毛花猕猴桃雄性资源农艺性状相关基因 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休闲所邓衍明团队在绣球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农科院牧医所庞永珍研究员团队在原花色素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光周期调控开花的表观遗传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环艺所在国兰重要观赏性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网址: 学会理事长科研团队在猕猴桃特异品种选育与AsA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71989.html
上一篇: 让更多“科技之花”跨越山海、绽放 |
下一篇: 猕猴桃特异性品种选育及关键技术研 |